古代女子的“閨房之物”,沒想到這麼時髦,現代人都懵了

現如今,化妝品行業可謂蒸蒸日上,不僅僅是女性需要各種梳妝打扮,連男性也是要用到各種洗護用品。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愛美”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代女子也是非常愛美的,且看下面這些打扮的用具,有些還似曾相識呢。1985年,從溫宿縣包孜墩墓地第41號墓出土兩樣東西,證實了這一點,女性愛美是有傳統的。這兩東西是眉石和化妝棒,這正是古代女性閨房美容之物,令人吃驚的是,與今天美女的眉筆竟然很像。從先秦到漢代,婦女就開始研磨米粉敷面。《說文解字·米部》:“粉,傅面者也。”以後更是盛行,不僅女子施粉,男子也需要,子奩中常盛放白粉、硃砂等化妝品,如滿城劉勝墓、馬王堆三號墓等裡面都有發現。化妝棒一個長6.7釐米,寬1.2釐米;另一個長5.2釐米,寬1釐米。呈圓錐形,尖部呈鈍形。眉石上有穿孔,有磨損的凹槽。現在提化妝,其實並不為稀奇,只不過轉換時空,用眉石是來畫眉,一切似乎變得難以入手。畫眉是中國古代女性最流行、最常見的一種化妝方法,據說產生於戰國時期。屈原在《楚辭·大招》中記:“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畫眉。在戰國時,還沒有特定畫眉毛的材料的時候,女人們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後來女性畫眉所用“黛”——是用一種叫石黛的青黑色礦石加入麝香等香料製成。在畫眉前,要先將石黛放在石硯上磨碾成粉再和水。

古代女子的“閨房之物”,沒想到這麼時髦,現代人都懵了

相較於古代西方女子用煤炭或煤灰畫眉,而且還可能面臨著出汗淋雨變成大花臉的危險,中國的女子聰慧許多,利用天然石黛為眉毛染色且不易褪色。不僅如此,中國古代女子在畫眉前要先修眉,然後再用特製的細毛眉筆蘸上石黛汁對著銅鏡描眉。西漢時,畫眉之風更普遍了,而且就連男子也會畫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進步,古代婦女畫眉所用的材料不斷更新,更是異彩紛呈。南北朝時由西域傳入一種深灰色的畫眉材料青雀頭黛。及至隋初,隋場帝為討一個寵幸江南美人吳絳仙的歡心,不惜重金從波斯國大批進口一種當時極為名貴的畫眉材料——螺子黛。使用時只用蘸水即可,無需研磨。

據說畫眉之風起於戰國,在還沒有特定的畫眉材料之前,婦女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古代婦女畫眉所用的材料,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的畫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種黑色礦物,也稱“石黛”。描畫前必須先將石黛放在石硯上磨碾,使之成為粉末,然後加水調和。磨石黛的石硯在漢墓裡多有發現,說明這種化妝品在漢代就已經在使用了。除了石黛,還有銅黛、青雀頭黛和螺子黛。銅黛是一種銅鏽狀的化學物質;青雀頭黛是一種深灰色的畫眉材料,在南北朝時由西域傳入;螺子黛則是隋唐時代婦女的畫眉材料,出產于波斯國,已經成為各種規定形狀的黛塊。使用時只用蘸水即可,無需研磨,因為它的模樣及製作過程和書畫用的墨錠相似,所以也被稱為“石墨”,或稱“畫眉墨”。

古代女子的“閨房之物”,沒想到這麼時髦,現代人都懵了

到了宋代,出現了畫眉的專屬產品:畫眉七香丸。它其實是一種摻有珍貴香料的墨製品,據說每次畫眉只需一小粒。到了唐代,古代女性的臭美熱進入了一個活躍期,女人畫眉什麼的,比現代女孩子熱衷跑韓國整容還上心。

關於畫眉墨的製作方法,宋人筆記中也有敘述,例如《事林廣記》中說:“真麻油一盞,多著燈心搓緊,將油盞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煙凝上,隨得掃下。預於三日前,用腦麝別浸少油,傾入煙內和調勻,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燈花,用尤佳。”這種煙燻的畫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則被美其名曰“畫眉集香圓”。元代之後,宮廷女子的畫眉之黛,全部選用京西門頭溝區齋堂特產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紀20年代初,隨著西洋文化的東漸,我國婦女的化妝品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畫眉材料,尤其是桿狀的眉筆和經過化學調製的黑色油脂,由於使用簡便又便於攜帶,一直沿用到今天。

古代女子的“閨房之物”,沒想到這麼時髦,現代人都懵了

俗話“峨眉青黛”,古時眉筆多為一種黑色的稱為“黛”的礦物。這種黛用前需先磨碾,使之成為粉末,然後以水調和。這種眉筆於漢代已經開始使用。除此以外,還有畫眉墨,就是一種已經加工完畢,有固定形狀的黛塊,使用時只需蘸水即可。古時男子為女子畫眉亦是一種情趣,有歌唱“讓他一生為你畫眉,願他的心寬容似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