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悍馬車的美國“聯合戰術車”是什麼來頭?

北國防務

圖注:生產線上的L-ATV輕型戰術車

隨著戰場環境的不斷髮展,美國現代地面部隊的象徵之一 ——“悍馬”軍車在新的作戰環境中逐漸暴露出防護能力低下、越野機動性能不足、油耗大等缺點。與此同時,雖然擁有強大的載運與越野能力,但“悍馬”大部分已車齡偏高,有的甚至接近即將“退休”的大限。為了給美軍地面部隊提供一種用來替代“悍馬”的更安全、更高效、更先進的作戰車輛,美國陸軍、海軍陸戰隊以及海軍研究辦公室自2007年起提出了研製新一代輕型輪式車族的計劃,即JLTV計劃,用以取代服役已久的“悍馬”軍車。

2011年倫敦國際防務展上,奧施科施防務公司首次公佈了“聯合輕型戰術車輛”(JLTV)招標計劃而設計的其輕型戰術全地形車(L-ATV)。2015年8月,美國國防部最終確定了新一代聯合輕型戰術車為奧施科施防務公司的L-ATV戰術車。

完整的“聯合輕型戰術車輛”車族包括5種不同的型號,即戰術戰鬥型、指揮控制型、通用型、輕型人員輸送型和偵察型。由於美軍一直強調軍事力量的全球快速投送,因此L-ATV戰術車外形尺寸和整車重量都將和“悍馬”基本保持一致。

據奧施科施防務公司稱,L-ATV輕型戰術全地形車在保持外形尺寸和重量與“悍馬”差不多的情況下,有效地增強了車輛的機動性、防護性,找到了一個機動性、防護性最合理的平衡點,因而有著上一代“悍馬”輪式軍用車輛所無法比擬的技術性能。


兵工科技

“悍馬”作為在過去20幾年里美軍機械部隊不可或缺的運輸工具,不僅在美軍中大受歡迎,其民用版本在世界各地也擁有極高的人氣。要取代這樣一款優秀的輕型越野車,在人們印象中或許聯合輕型戰術車輛必須經過深思熟慮的研發過程,這個週期的時間絕對短不了,但實際上整個聯合輕型戰術車輛項目從立項至今不到3年的時間,進展十分迅速。2006年11月,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下屬的聯合需求審查委員會首先提出了“聯合輕型戰術車輛”項目。

2007年12月22日,根據美國國防部的裝備採購流程,美國國防部負責採購、技術和後勤的副部長簽署了一份《採購決策備忘錄》(ADM),使得該項目從概念優化設計階段進入到了技術發展階段(TDP)。而在此前的2007年10月,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也已經遞交了一份技術發展階段問題的《徵求建議書》,其內容主要包括資金、技術等一些方面的一些問題,不過該建議書遭到了國防部採購事務主管的反對,並要求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重新起草一份《徵求建議書》 ,最後的建議書於2008年2月交到了工業部門手中,根據該方案,在技術發展階段政府將首先與3家承包商合作。整個技術發展階段將包括27個月,承包商在前15個月中必須製造出4個子系列的測試樣車,後12個月再將對這些樣車進行測試。隨後該項目受到了美國國防部預算更改的一些麻煩,但最終並未受到影響。預計聯合輕型戰術車輛將於2011年中期進入系統發展與驗證階段(SDP),而最後的批量生產的型號也將於2013年確定。

為了爭奪這塊巨大的軍火蛋糕,總共有10多家大型公司組成了6個研發團隊,他們包括波音、特克斯和米勒沃克斯組成的團隊;通用電氣和AM綜合公司組成的“通用戰術車輛公司”團隊;部隊防禦公司和DRS技術公司組成的團隊;BAE系統公司和Navistar公司組成的團隊;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奧什科什公司和普拉森公司組成的團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BAE系統公司機動與防衛部、Alcoa防務公司和JWF工業公司組成的團隊;雷神公司和黑水防務公司組成的團隊。可以說上述的這些公司包含了美國幾乎所有的頂級軍火公司,2008年10月29日,美國國防部最終確定了洛·馬、通用、BAE/Navistar等三家公司主導的三個團隊作為技術發展階段的三家承包商,合同金額在3950萬美元至4000美元之間。


貞觀防務

我不是回答問題的,是請人回覆問題的,這個車懸掛是不是和悍馬一樣,前後獨立懸掛,誰有底盤圖片。我知道和悍馬的區別,設計思路,車頭和人員箱是分開的,緩解地雷的衝擊,當然,車體設計就比悍馬強,噸位也大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