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的發動機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

嚴格來說:是在國內生產組裝而已並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發動機一直是國產汽車工業胸口的痛。30多年的發展變革,居然還有70的車企發動機依賴進口,當然也包括合資車廠的汽車。為什麼不國產非要進口呢?

關鍵技術無法攻克

發動機上由千萬個緊密零件共同構成,除了要求誤差率極低以外,缸體的密封防水、缸筒內的工藝以及發動機的調校,都需要車廠有一定年限的技術積累和科學研究。經年累月如此反覆才能造出一款出色的發動機,直白的說,發動機國產技術是主要壁壘。

合資車的發動機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

相比自我研發購買更快捷

時至今日國內至少有70%的品牌車型,還依賴於進口發動機的採購,如同三菱神機“4G69”。與其費時費力費錢,還不如成立專門的科研部門,不如掏錢購買現成的,如此對產量也是個促進,這種心理是主要原因只一。

合資車的發動機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

合資技術引進不用浪費

一般合資汽車技術的引進,都是一整條生產線的引進,例如發動機有發動機裝配廠,變速箱、內飾各部件都有專門的廠子或者部門負責,對於車企來說,完全按照國外的工藝流程與規範標準執行即可。沒有必要再耗費精力,自行研製“中國芯”。畢竟有合資協議在案。

合資車的發動機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

合資車的發動機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

國產汽車工業已經過去了30年,如今城市家庭都已普及了汽車。但是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動機,卻只屬於少數的幾個車企,更多的還是依賴進口採購。眼看再過數十年新能源汽車就要普及,國產燃油汽車還能否普及“中國芯”......

就像大眾在上海婁塘和大連都有發動機生產基地,2.0以下排量的發動機,基本都可以實現在國內生產了有的是進口發動機總成,即使是發動機原裝進口,有的也會進行改動,我們俗稱閹割,比如大眾,國產大眾車型主要搭載兩個發動機系列,EA211和EA888,這兩個系列如今都發展到第三代,其中EA211搭載於一汽-大眾高爾夫7等車型,EA888搭載於一汽-眾全新邁騰等車型,因為技術的差異實際上兩個系列發動機國產後,技術減掉的情況也有所不同,比如當初第二代EA888發動機國產後,分層燃燒技術就被閹割掉了。

合資車的發動機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

比如普通版本高7,EA211發動機以發動機鈍化技術(閉缸技術)聞名,也就是ACT,當車輛以一定速度勻速行駛時,發動機會自動關閉兩個氣缸,從而實現省油。有可能是中國油品真的不行,大眾才沒把這項技術引進至國內?在國內的EA211介紹中,對閉缸技術隻字未提,難道真是為了節約成本,顯然不是,節約成本只是一小部分,目前中國排放法規還沒有歐洲那樣嚴苛,在不使用ACT技術情況下排放也可以達標,所以EA211 1.4T發動機在國產後果斷閹割掉這個技術,類似這種情況絕非大眾一家,這和減配不減配沒有太大關係,要改善這種局面,國家要負起一定責任,氣缸關閉技術因為國內不夠嚴格排放標準被減掉,未來眾多合資還不知道閹割掉多少技術。

其實現在很多車子的發動機都是中國生產的,為什麼呢,其實就是價格問題,很多國家比如美國,法國,以前是生產汽車的大國,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汽車價格的下降,在美國,法國本地生產汽車越來越沒有優勢了,這個優勢特別是源頭沒有優勢,產業鏈的上游隨著訂單的減少,日子會越來越困難,最後只能選擇產業鏈最集中的中國,這個是由市場決定的,企業要有競爭裡只能跟著市場走

合資車的發動機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

現在的情況是,由於之前的大廠特別是合資廠的技術引進,中國的很多廠家不管是國有的還是私有的,很多都具備了生產高質量發動機的能力,而且因為產業鏈的集中,成本又比國外的便宜太多,在加上很多適合中國國情的開發,這樣只有一條選擇就是合資車也只能選擇中國產的發動機。

合資車的發動機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

當然也有像日本的不願意在中國設廠,把高端車型放在中國生產,也是考慮到一旦這樣做,以後這些高端車只能在中國生產了,在也不可能在拿回日本生產,原因是在中國生產了,中國的其他廠家也會按照這套標準去生產,中國廠家學習的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