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和法國相比,哪個國家地理位置更優越?

小亦樂樂

這還用說嗎?德國要是出生在法國那個位置還用發動二戰?

你當德國拼了老命也要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是為了什麼?

德國那個位置地處東、西、北歐交匯處,四通八達,可以說是歐洲的樞紐之一。

但是這麼個地方,一直以來的國家概念稀薄,被教廷刻意的肢解,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德意志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掌控這個國家:騎士團領地、王國、公國、城邦、貴族封地佈滿了德意志。

像是英法那個位置,百年大戰過後,雙方都可以安心發展自己,長長的海岸線讓他們在航海殖民時代賺成了世界頂級強國。而德國還處於不斷的內亂中。

三十年戰爭北歐勢力和西歐、意大利勢力打仗,戰場就在德意志地區,德國人死傷無數。

三十年戰爭之後紅衣主教黎塞留主導的歐洲體系就是阻止德意志的統一。

此後歐洲一有戰事大部分就會把火燒到德意志,德意志那個地方好聽點叫做交通樞紐、兇險點就是四戰之地,俄國人過來法國人過去,時不時奧地利人還來湊湊熱鬧。

在德國分裂的時候英法早就整合了內部成為了殖民大國,而德意志臨海地區不光少得可憐,還和英法荷的海上艦隊挨著,德國一戰時公海艦隊實力強大但是根本無法打出海外,被牢牢鎖在港內成為存在艦隊,眼睜睜看著海外殖民地一個個淪陷。

從中世紀開始,德意志周邊都是強國環繞:瑞典、丹麥、英、法、俄,德國人只能在不停地戰爭中崛起、然後倒下。


歷史區總柴

對於這個問題,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專家——地理答啦認為,硬幣都有兩面,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

從海洋看,法國的地理位置優於德國。法國本土整體呈六角形,其中三面臨海,南面瀕臨地中海,連通北非、近東、中東;西面直通大西洋。這樣的地理位置有利於法國拓展海洋霸權,發展對外貿易,佔領和控制海外殖民地。而德國只有北部瀕臨波羅的海和北海,出海受到限制,特別是戰爭時期,德國的出海口多次被對手封鎖,德國的艦隊多次被對手關起門來打。從近代法德兩國在海洋霸權、海外貿易、海外領地方面的比較來看,法國要優於德國。

從大陸看,德國的地理位置優於法國。德國的位置地處歐洲的“十字路口”。是西歐、東歐、南歐、北歐的交匯處,也是歐洲公路、鐵路網絡的交通樞紐,法蘭克福還是全球最重要的航空樞紐之一。雖然戰爭時期,這種位置容易腹背受敵,被兩面夾擊或多面夾擊,但在和平年代,這種位置有利於發展人員、物資、信息交流。在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中,歐洲國家之間的邊界相互打開,國與國之間的人才交流、貿易往來等日益頻繁,德國位於歐洲中心的地緣優勢開始顯現出來,德國成了歐洲的扛把子,歐洲央行也選擇設在法蘭克福。在未來中國主導的一路一帶建設中,中國通過陸路向西直達歐洲,德國也是陸上新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

以上。


地理答啦

很明顯,是法國的地理位置更加優越。我們不應該只盯著和平時期的狀態,還需要考慮下戰爭時期,因為地理位置優越與否,在戰爭時期顯得更為重要,這畢竟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可如果是在和平時期,地理位置上的劣勢,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彌補。比如說現在的德國,和歷史上的德意志帝國相比,領土面積小了很多,生存空間在表面上看起來是被壓縮了,可是德國和法國主導建立了歐盟,這使得德國可以利用整個歐洲的資源來彌補自己的劣勢,因為此時大家已經是親兄弟了,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敵人,自然也就沒有了界限,甚至歐盟境內都沒有明顯的國界線了,所以在歐盟出現之後,德國的地理位置是否優越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但要是回到1945年之前,德國的地理位置就是個天生的劣勢,地處歐洲中部,是歐洲的交通要道,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近代以來也成為了四戰之地。有個現象很有意思,為什麼德國在1871年才建國?其實德國的建國曆史也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德國既不是像美國那樣搞了個獨立戰爭,也不像英國人和法國人那樣搞個“天授王權”。即使是美國人自己造反脫離英國,但也搞了個“上帝建立美國”這一說,為自己找了個合法性。因此德國的建立,是活生生的運作出來的,這裡面套路太多,在這裡不做太多闡述,至少在英國人法國人和俄國人看來,德國這個國家不應該出現,但是最後俾斯麥還是運作出了個德意志帝國,而且是用了套路,借殼上市,讓普魯士王國借了德意志這個殼,搞成了德國。這就意味著,德國的誕生,就惹得自己的鄰居們不樂意,因此既不能說“上帝建立德國”,也不能說“德國人爭取民族獨立”,這些理由都是不成立的,普魯士只能說自己是水到渠成,不建立德意志帝國,難道建立普魯士帝國?

所以在德國建立後,英法兩國將其視為死敵,俄國人更是非常的不高興,因為俄國一直有稱霸歐洲的夢想,不願意被歐洲人邊緣化,所以加緊對於歐洲的擴張,雖然前期被英法給阻攔了,但是俄國人遲早捲土重來。可是德國出現後,在歐洲中部硬生生的出現了個霸權,這就讓俄國人的夢想破滅了,所以俄國人也非常恨德國人。既然大家都恨德國人,所以英法俄這三家穿一條褲子,在歐洲組團和德國懟,德國肯定不能坐視不管,於是乎也拉了幾個小兄弟,最後大家懟著懟著就炸了,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戰爭爆發後,德國的地理位置就顯得很尷尬,因為德國是三面樹敵,西邊有法國,北邊有英國,東邊有俄國,自己在南邊雖有有隊友,可是沒啥卵用呀,最主要的壓力都是英法俄帶來的。比如說德國也臨海,也建設了龐大的海軍,在歷史上和英國搞過軍備競賽,可還是沒啥卵用呀,開戰後就陷入尷尬的境地,海軍無法突破英國的封鎖,成為存在艦隊。在西線,德國和法國達成一鍋粥,在東線又和俄國打成一鍋粥,陷入兩線作戰的尷尬處境,這往往是兵家大忌,多線開戰,風險會越來越高。

假如德國是在法國的位置,就可以避免這種尷尬,和英國交好,集中面對東邊的壓力,從戰爭的角度看,法國人還是比較佔便宜的,不像德國人那麼悲劇,但也正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熬到了最後,所以二戰時比較輕敵,最後在西線被德國給秒了。但是德國始終面臨兩線作戰的壓力,只要進入戰爭狀態,就會被封鎖,陷入孤立的處境,究其根源,還是在於德國的地理位置,實在是比較尷尬。但是法國的位置和英國相比,也是處於劣勢,因為英國是進可攻退可守,只需要拼命發展海軍這個科技樹,使得敵人過不了英吉利海峽,那基本上是能立於不敗之地。


圖維坦

這個問題其實得一分為二地看:如果是在和平年代德國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優越性,但未必能完勝法國;如果是在戰爭年代則法國完勝。

先說說和平年代德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德國地處中歐,四通八達,可以同西歐的法國、東歐的俄國、孤懸海外的英國以及南歐、北歐等地展開廣泛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德國是歐洲的航空、鐵路、公路樞紐,幾乎全歐洲的物流都在此中轉。而在未來中國主導的一路一帶建設中德國也是陸上新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

那為什麼又說德國的地理位置即使在和平年代也不一定完勝法國呢?儘管從歐洲一體化進程和亞歐大陸區、新絲綢之路建設來看德國可以承接歐亞一體化進程的東風,但從參與國際海運方面來看德國就顯得相當不利了——德國北部儘管瀕臨北海何波羅的海,然而波羅的海是歐洲內海,貿易量相對有限;北海倒是可以通往大西洋,然而北海的出海口又被英、法鎖死,所以從參與國際航運,控制全球貿易航線方面來看德國先天不足。

如果是在戰爭年代德國地理位置上的劣勢就更加表露無遺了——德國地處中歐的地理區位意味著極有可能遭受來自東、西兩線的戰略擠壓,兩次世界大戰都證明了這點。反觀法國國土整體呈六角形,其中三面臨海,南面瀕臨地中海,連通北非、近東、中東;西面直通大西洋。在戰爭年代法國可以封鎖德國的出海口,阻斷德國從外部獲得戰略物資補給的通道。

儘管法國佔據這麼多優勢,可我們卻屢屢見到佔據優勢的法國被德國按在地上各種蹂躪,由此可見決定一國興衰成敗的並不完全是地理因素。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這個問題基本不用想:法國更優越。

有人說,德國在大陸上不是更好?歐洲大陸通衢之地啊!話雖不錯,但是一點卵用沒有。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說,法國更好。德國土地比較貧瘠,而且更靠北,農業比不過法國。海運一直缺乏出海口,你會說德國好歹也有啊!那是德國統一之後,之前都是小諸侯,彼此之間壁壘重重,內地基本沒啥優勢;戰敗後的德國其實失去很多的海岸線,現在看來,德國海岸線還是很少的,而且港口靠北,如果沒有大西洋暖流很難想象德國會是什麼樣子。法國則不一樣,統一的早,而且海岸線很長,港口也多,農業也發達,法國是西歐難得的農業大國。

從國防角度看,法國也更優越。英國曆史上都不怎麼入侵大陸(相反的法國卻一度統治英國很大的地區),只會搞勢均政策,誰強我揍誰。所以英國算不上致命的威脅。西班牙葡萄牙國家不大,歷史上除了海軍強點,其他時候或者在大陸上也還不是法國對手或者你起碼拿我沒辦法。這樣基本上法國西面南面北都沒有威脅。南面是地中海,和意大利還隔著大山。東北和東面則是德國,德國除了統一時期(俾斯麥時雖然普魯士很強但還是要藉助各國矛盾才能有作為)及以後很強,基本是個紙老虎,威脅不大。但是德國就不一樣了,東面是俄羅斯,西面是法國,北面還有一度很強的荷蘭。可以說國際環境比較複雜。就像韓國一樣,夾在中俄日之間,其實也很尷尬。

從歷史上看,法國其實大多時候都壓著德國,比德國先統一,比德國啟蒙早,大航海時代也比德國殖民地也多、勢力也大。在軍隊機械化和電氣化革命之前,從來都是一群國家去打壓法國,德國就沒被當回事。但是德國卻崛起了,靠就是科學技術和對工業的重視。

到了現代,科學技術更加弱化了地理位置的作用,但是國際戰略的大局是不會變的。德國現在很強大,但依然夾在俄法中間,而且周邊的小國也很多,將來若有大戰,德國會比法國難受——試想一下未來北約把俄國逼瘋了,誰最先倒黴?可能也是因為這種尷尬的戰略地位,使得德國不敢放棄工業,而且和中國一樣倡導全球化,所以直到現在德國依然在歐洲一枝獨秀。返觀那些環境很好的國家,反而問題很多,這也說明德國其實發展定位還是很成功的。


昨天有暴雨

肯定是法國了!法國人之所以能夠浪漫就是因為地理位置優越的原因,這個地方氣候宜人農業發達,生產富足才浪漫得起來。相比之下,德國曆來都是缺糧重災區,這也是其軍國主義強的主因,窮山惡水出惡漢,德國人是名副其實的戰鬥民族。冠絕歐洲四大惡漢之首。其他三個分別是哥薩克人,俄羅斯人,車臣人。

從地利之上,兩國都缺能源跟物資原材料,但法國坐擁地中海與大西洋海岸之便利,航運與船舶工業都相當發達,往哪邊出海都挺容易。比如,法國更接近中東跟北非,這是兩個產油大戶。法國可以直接從地中海汲取到這些地區的能量。而德國只有波羅的海出海口,一旦被封鎖,就只能吊鼎。這也是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戰敗的主因!當然,法國也戰敗了,只是那純屬自己窩囊。


優己


德國地處歐洲十字路口,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從軍事戰略角度來講這是四戰之地,非常不利,因為鄰國越多越容易被周邊干涉及攻伐,在歐洲歷次戰爭中德意志地區都是主要爭戰地,這也是德國古代邦國林立長期無法統一的原因,只是拿破崙之後的法國政壇太愚蠢以及俾斯麥這種戰略高手的操盤,否則德國統一還會延遲很久,在古代德意志地區面對亞洲遊牧民的壓力比法國大的多,即便從現在來看面對俄羅斯的戰略壓力仍然超過法國。

從經濟角度看法國地理位置也比德國強,法國西北至西南面毗鄰大西洋,視野開闊,東面是地中海,無論是發展漁業還是港口貿易都非常便利,相比之下德國西面被荷蘭阻擋,只有北部地區有狹窄的北海出海口和狹長的內海波羅的海,海洋條件較差;雖說德國是歐洲十字路口,但東面都是經濟欠發達的鄰國,歐洲GDP七強分別是德、英、法、意、西、荷、瑞,德國與意大利和西班牙都不相鄰,與英國也相對較遠,而法國與意大利西班牙陸海相鄰,與英國距離非常之近,與德國瑞士都相鄰,與荷蘭不相鄰但很近,海路也方便。

從氣候條件來看也是法國地理位置好,緯度相對較低,氣候相對溫暖,法蘭西平原比起森林密佈的德國肥沃多了,論地理位置德國確實無法和法國相比!


滅法者

我覺得就歐洲這大半島式的地形,還有大多為均衡的中小國的實際情況,我認為德國位置好,因為對於這樣小的國家光多幾個出海口意義不大,還增加了來自北非與西亞難民潮的辣手問題,海口多也意味著地低窪,山川河流少,當一個國家工業發達時,也意味環境同樣重要,而生存環境多幾分綠色才好,也會因地制宜發展相應的經濟,萊茵河,多腦河就是優秀的模範,靠近阿爾卑斯山周圍的國個個發展的很好,像澳大刮亞大島式的洲。地低,缺少水資源,四周也就兩三個港口城市,沒有河是硬傷,中小式國家德國長遠講比法廠國好


炎炎日下

德國是歐洲十字路口,在經濟上非常重要,控制著西歐與中歐東歐的陸地要道!軍事上呢,如果德國強大可以向四周發動戰爭,如果德國弱小,四周國家都可以揍它,所以德國必須強大,這也是德意志民族自古都是尚武!


豫劇閣影音李全軍

當然是法國的地理位置更優。無論一二戰,德國被堵在北海出不去,如果德國在法國那地,大西洋就是自家門口,而且還毗鄰地中海,英國是堵不住的。另外陸地的形勢法國也比德國要好,除了對方之外沒有大國毗鄰。也就是因為這些原因,德國走的是陸軍專精,英國海軍專精,法國則需要兩手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