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在為擇校焦慮?一封未來教育的邀請信

聽說你在為擇校焦慮?一封未來教育的邀請信

題圖拍攝於去年冬季旅行過程中,我的朋友Amir

探月學院是由北大附中支持孵化的全日制高中段創新教育項目,致力於培養內心豐盈、積極行動的未來公民。探月學院面向全球 8 至 9 年級招收學生,提供 3 年或 4 年的全日制教育項目。

.......................................

一段引子

去年,我和我的以色列朋友 Amir 在美國做了一個長長的冬季旅行。在路上,我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我問他:

“Amir,如果可以回到過去,你會選擇回去哪一個時刻?”

“現在。” 他平靜的回答我。

突然間我沉默了下來,除了意外,心裡的另外一個感受是難過。

很快,我也會有自己的孩子,我在考慮我的孩子有沒有可能按照「熱愛」而不是按照「重要」來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有沒有可能首先成為一個「人」而不是能力強勁的「信息吞吐機」?

人生真的很奇妙,當你心心念念不斷探尋的時候,機緣巧合,我以 Marketing 顧問的身份接觸到了探月。第一次深入接觸探月是在一個關於探月使命和價值觀討論的 workshop 上,那是一個長達四五個小時的 workshop,當大家說出,探月學院把自己的教育目標設定在「培養內心豐盈與積極行動的未來公民」的時候,我感覺整個人一下被擊中了。

听说你在为择校焦虑?一封未来教育的邀请信

做一所保護並激發學生源動力的學校

幾年前,我看過一個蔣勳的專訪,當時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至今印象深刻。

一天台北下雨了,一個小孩冒著雨,蹲在一個小水坑旁邊盯著看,我也不知道他在看什麼,可是卻聚精會神。這時候遠遠的他的媽媽在遠處有些生氣的喊到“喂,你還在雨裡愣著幹嘛,快點過來!”。


如果這個小男孩只是在聚精會神的欣賞雨滴滴進水坑泛起的漣漪的話,那麼這意味著很有可能以後他再也不會這麼做了。他這一項審美的小趣味失去了。

早晨,跟朋友和她的孩子一起去海邊散步,我們看到路邊一種像麥穗一樣的草,毛咋咋的。我和我的朋友本能的都說了一句“能吃嗎?”,然後,我們倆又同時自嘲著說 “看,人類”。

這時,這個小男孩,把手中的草舉到我們耳邊並晃動著邊說「聽」,我們安靜下來,耳邊傳來輕微的「沙沙」的枝葉摩擦的聲音,美妙極了。

太久了,我們幾乎已經忘記了,孩子在成為一個學生前,首先是一個觀察者和探索者,我們人類的審美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只是這個能力在後來遺憾的消失了。

這雙銳利的眼睛,這種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是極為珍貴的,所以,我們教育體系的內核首先是發現、保留、激發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在我們體系中,這個過程叫做「深度學習」。

在探月學院我們為此搭建了一整套的課程體系,我們也把深度學習的課程叫做自己的「榮譽課程」。深度學習的課程又被分為了三類:分別是建立對於自我的認知、掌握高效的學習與思考工具和建立完整的系統觀。

我們的學生會在高中階段就會學習認知科學、心理學、哲學相關領域的知識,在這裡學生們被允許有時間和同伴、老師坐在一起探討「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是誰?」,「美是什麼?」這些被認為“無用”卻又真真切切的影響著我們一生的話題。

我們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保留並激發每一個學生所天生的學習源動力。

听说你在为择校焦虑?一封未来教育的邀请信

在項目中培養面向未來的核心能力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科技極為深度且快速地滲透、重建我們的生活的時代,很多人面對未來、面對 AI 對人類某些智力領域的超越深感憂慮。每個人都想找到一副良藥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社會中仍然能夠安然度日。

可是,再聰明的人今天都沒有辦法預言,現在看起來又風光又前沿的 AI 技術在 10 年後會不會也是相當的落伍。所以,坦白講,沒有任何一所學校能夠在今天,向孩子去灌輸「未來的知識」。

然而,今天可以習得是什麼呢?今天可以習得的是一種能力,一種面對變化快速學習的能力。在我們的體系裡,這個過程叫做項目制學習。

項目制學習在國內已經被廣泛討論,很多的學校也在開設項目制的課程,但大多作為學習的“輔料”。探月的學生則被允許把自己在學校一半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各類項目中去。

我們的學生會和老師一起改造學校裡的某一個空間,老師還有小組同學們會在一起交流自己的設計原點和裝修方案。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把數學、物理以及建築學相關的知識進行跨學科的應用。在一學期的結束時,學生和專業的施工團隊對接並完成空間最後的改造。

這些項目有的有確切的目標和結果,比如“創造一個科學的學習空間”,“設計並開發一款人工智能對話軟件”,或是“做一輛VR巴士”。有的項目結果是開放的,比如“改善地球的環境”,“讓北京的交通更有效率”或是“餵飽全世界的人口”。有的項目側重人文、有的項目偏重科技。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學習場景,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具備面對變化與挑戰快速學習的能力。

听说你在为择校焦虑?一封未来教育的邀请信

用個性化的方式建立扎實的學科基礎

當一個學生開啟了自我探索的旅程、當一個學生不斷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的時候,我們也要為學生提供紮實的學科基礎教育。因為知識是一切遷移、應用和創造的根源和基礎。

但只不過,我們希望的事情是,不要再像工業革命時期時,讓所有人,在同一個時空下,學習同樣的知識,以同樣的進度。而是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天賦,不同的學習能力,不同的發展方向,幫助每一個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路徑與能夠支持他實現自己夢想的知識結構。

在我們的體系裡,學科知識的教學,被叫做個性化學習。

每一個在探月學院學習的學生,都會有一對一的個人成長導師。每個學期開始,他們都會和導師一起,根據自己目標大學的要求以及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個性化的選擇每個階段所學習的學科知識。

在這裡學習的學生,沒有每天被固定好的語文、數學或是物理、化學課,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用自己的電腦登錄到學院開發的個性化學習系統中,在線上完成所有的學科課程學習。而學生在學科知識上的困惑疑問也會通過翻轉課堂的方式,在學校裡得到全科學術導師及同伴學習小組的支持。

我們認為紮實的掌握基礎學科、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思考,比習得儘可能多的知識又或是考取儘可能高的分數更重要。

听说你在为择校焦虑?一封未来教育的邀请信

一段少有人走的路

蔣勳在專訪裡還提到了另一個他自己的故事,他曾經在臺灣一所大學教古典音樂賞析課,有一次蔣勳在課堂上給學生放巴赫的音樂。有一個學生聽的淚流滿面,當時,蔣勳真的很想立刻給他 100 分呀,可是他卻不敢,因為這是教育規則不允許的,因為這個學生還沒有經過考試。

我們每個人都在抱怨今天的教育體制,我們每個人都清楚這樣的教育方式難以輔助學生面對未來的挑戰,可是我們卻一次又一次本著「為孩子好的心」在不安全感的驅使下把他們帶入了我們不喜歡的怪圈。

探月學院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

話說回來,探月學院到底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稍從官方的角度我們這麼介紹自己:

探月學院是由北大附中支持孵化的全日制高中段創新教育項目,致力於培養內心豐盈、積極行動的未來公民。探月學院面向全球 8 至 9 年級的招收學生,提供 3 年或 4 年的全日制教育項目。

前段時間探月學院的創始人Jason發表了一篇 1 萬 3 千字的長文來解釋整個探月學院的體系,你可以通過點擊鏈接來詳細瞭解。

5 月 5 號我們會舉辦一場什麼樣的活動

下個月 5 號(5 月 5 號),探月學院會舉行我們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招生活動。這次活動會有超過 300 位參與者,我們歡迎所有對創新教育感興趣的初二、初三家庭報名參與。一方面,我們想借此機會向這 300 位來賓全面的介紹探月學院的使命以及我們對教育的想法和與之相應的落地的教學體系、師資情況、學習環境等;

听说你在为择校焦虑?一封未来教育的邀请信

下面是活動的基本信息和報名方式:

活動時間:2018 年 5 月 5 日( 週六 ) 下午13:00-16:40


活動地點: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下沉劇場


參與人數:300 人


活動語言:中文


活動流程:

- Opening 開場體驗:

探月學院 院長 崔璐


- 主題演講《面向未來的教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 院長 楊東平


- 探月學院教學體系與師資團隊介紹

探月學院 創始人 王熙喬

探月學院 項目制導師 Jonathan

探月學院 深度學習導師 劉瓊

探月學院 首席文化官 張春燕


- 圓桌論壇 創新教育如何在國內落地生長

北大附中校長 王錚

中國新高教黨委書記 劉麗彬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楊東平

MTC A New Model首席執行官 Stacy

探月學院 創始人 Jason


- 現場觀眾提問互動環節

探月學院創始人 王熙喬

探月學院院長 崔璐

探月學院首席文化官 張春燕

探月學院招生官 陳延輝

進入活動報名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