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沒有橡皮筋小黑髮卡的情況下到底是如何盤出複雜的髮型的呢?

用戶139914560

各個朝代流行的髮型都不相同,有些髮型在我們今天看來也是非常漂亮。先來看下古代女子常梳的髮型

古代沒有現在的梳髮工具,她們是用什麼來梳髮的呢?

1.笄

笄是古代女性固定髮髻的一種長針,是簪子和髮釵的前身。用來插住挽起的頭髮或是插住帽子。

2.簪子

又稱髮簪、冠簪,用來固定頭髮的髮飾,也有裝飾作用。一般為單股,少數為雙股。雙股的簪子又稱為釵或髮釵。簪子通常由玉、竹、金、銀等製成。

3.釵

釵原來是兩股的簪子,後來獨立成為一種單獨的髮飾。用來固定並裝飾髮髻。不同的髮釵代表著不同的身份。

4.金櫛

由薄金片細刻而成,上面佈滿各種紋飾,下面製成梳齒狀。古代婦女以使用金櫛為時尚。我國有些少數民族仍然有使用櫛作為髮飾的習慣。


白雲不勝愁

首先先來看一下古代女性的幾種髮型,作為一個編髮愛好者,真心覺得這些髮型個個美上天呀

古代確實沒有什麼髮卡皮筋,但是古代有簪(一足)

釵(兩足)

梳(粗齒),篦(細齒)這幾種基本類型,當然還有頭繩~現代有一字夾,U夾,小皮筋等一堆物件。你會發現,其實古代的梳頭工具還蠻全的,簪子可以盤發、支撐,釵可以固定、支撐(不就是U簪嘛~),梳子可以固定、壓發、支撐,篦子可以固定、壓發(超強劉海貼一般的存在),於是,只要用好這些工具,其實古代和現代盤發差不了多少(古代頭髮多,工具也大一些,很配嘛~)然後,我們來分析一下發型。古代有過腰的長頭髮和木頭或真發做的假髮包,複雜髮型的髮量絕對足夠。

想說大家也不要被影視劇裡的髮型誤導,例如清朝的旗頭在影視劇裡是這樣的

但是在現存的照片中,是這樣子的,賣家秀和買家秀的區別呀


大壯愛娛樂


將頭髮梳成雙馬尾於頭頂。兩馬尾不可分得遠,靠近些。



將每股馬尾分成三等份,注意髮量儘可能相近。



以其中一份頭髮為基準,將另一份頭髮繞成豎立環狀,第三份頭髮環繞這兩份頭髮繞圈,然後固定



完成後,之前那股頭髮再盤於雙馬尾的底部



左邊頭髮同上



敷白粉,粉底得蓋住嘴唇



畫眉黛,抹胭脂



貼花鈿



點口脂


涵100735146

髮簪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女子都是用髮簪來裝飾頭髮或是用髮簪直接來盤頭髮。古代女子髮型變化,基本上是按梳、綰、鬟、結、盤、疊、鬢等變化而成,再飾以各種簪、釵、步搖、珠花等首飾。

笄是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而笄。”鄭玄注:“謂應年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簪是笄的發展,同樣起固定髮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紋飾,雕刻成植物(花草)、動物(鳳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並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貴重材料製作,工藝也愈發豐富,有鏨花、鏤花及盤花等。

( 簪子種類繁多 )

花穗釵

纏枝釵

金雀釵

鎦金點翠釵

點翠嵌寶大發釵

琺琅銀釵

雙鳳紋鎏金銀釵

累絲珠釵

寶藍點翠珠釵

五鳳朝陽桂珠釵

步搖

插在髮際的飾物,一般形式為鳳凰、蝴蝶、帶有翅膀類的,或垂有旒蘇或墜子,行動時亦步亦搖故稱為步搖。

珍珠碧玉步搖

蝴蝶步搖

鏤空飛鳳金步搖

蝙蝠紋鑲琉璃珠顫枝金步搖

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

紅翡滴珠鳳頭金步搖

金累絲紅寶石步瑤

扁方

為滿族婦女梳旗頭時所插飾的特殊大簪,均作扁平一字形。

翡翠扁方

翠鑲碧璽花扁方

金鏤空蝠壽扁方

白玉嵌珠翠扁方

華盛

是製成花草之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的髮飾。

花鈿

古時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這種花鈿貼在額上,宛如一朵朵絢麗鮮豔的奇葩,把女子妝扮得雍容華麗。有些花鈿是將其剪成的花樣,貼於額前,也有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發上。


吾王萬歲也








我自己弄的古裝髮型根本不用橡皮筋,只有一根竹筷就足夠了


楓橋夜泊閩

古代也有很多髮飾,這些髮飾用來完成較多複雜的髮型,例如:

假髻:類似於今天的假髮之類的,是古代婦女的一種人工製造加配於頭上的髮髻,供她們裝飾或代真發。漢以後稱“假髻”、“假紒”,唐人又稱“義髻”,唐天寶以後,流行假髻。據說楊貴妃常以假髻為首飾。

宋仍以高髻為美,大多摻有假髮,其髻上常飾以金銀珠翠製成的各種花鳥形狀的簪釵梳篦。明代假髻有丫髻、雲髻,清初仍流行。

頭箍:又名“額帕”,明代無論老婦、小女都非常盛行。一說頭箍是從原“包頭”演變而來,最初以粽絲編結而成為網住頭髮而已,初時尚寬而後行窄,其實用途為束髮

用,併兼之裝飾性,取窄小一條紮在額眉之上。此裝飾物自明代始有。

髮釵: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釵為珠翠和金銀合製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發鈿,連綴著固定髮髻的雙股或多股長針,使用時安插在雙鬢。

梳篦:齒稀的稱“梳”,齒密的稱“篦”,梳理頭髮用梳,淸除發垢用篦。梳篦是古時人手必備之物,尤其婦女,幾乎梳不離身,便形成插梳風氣。自魏晉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至唐更盛。所畫插梳方法,有單插於前額、單插於髻後、分插左右頂側等。

髮簪:古代髮飾,簪是由笄發展而成,是古人用來綰定髮髻或冠的長針。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後漢書·輿服志》有:“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的記載。簪是古代婦女髮型中最基礎的固定裝飾工具。

步搖:步搖是在頂部掛珠玉垂飾的簪或釵,是古代婦女插於鬢髮之側以作裝飾之物,同時也有固定髮髻的作用。一般形式為鳳凰、蝴蝶、帶有翅膀類的,或垂有旒蘇或墜子,走路的時候,金飾會隨走路的擺動而動,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步搖。

鈿子

: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上面嵌有金花。鈿子分鳳鈿、滿鈿、半鈿三種。其制以黑絨及緞條製成內胎,以銀絲或銅絲之外,綴點翠,或穿珠之飾。一般婦女多用銅絲或鐵絲做成“頭髮撐子”。

......

古人智慧無窮,對美的追求絲毫不遜色於今人!!!


史詩雜談

這個問題有意思,我來粗略答一下。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盤發工具。古代有簪(一足),釵(兩足),梳(粗齒),篦(細齒)這幾種基本類型,當然還有頭繩~現代有一字夾,U夾,小皮筋等一堆物件。你會發現,其實古代的梳頭工具還蠻全的,簪子可以盤發、支撐,釵可以固定、支撐(不就是U簪嘛~),梳子可以固定、壓發、支撐,篦子可以固定、壓發(超強劉海貼一般的存在),於是,只要用好這些工具,其實古代和現代盤發差不了多少(古代頭髮多,工具也大一些,很配嘛~)然後,我們來分析一下發型。古代有過腰的長頭髮和木頭或真發做的假髮包,複雜髮型的髮量絕對足夠。現代有假髮,沒有找不到的形狀和長度。下面,古代是怎麼盤出複雜的髮髻的呢?1.實際上,大部分看似複雜的髮髻並不複雜,我曾經還原過靈蛇髻、百合髻、垂鬟分髾髻,還有什麼髻不記得了,總之都不是很複雜,但是做出來效果很好看。當然,我用了一字夾。用隨雲髻舉例,髮髻自一邊捲動垂下,如雲朵拂過臉龐的效果,重點在於隨字,怎麼讓髮髻卷著垂下又不散不垮,最好還能隨走動輕顫達到雲動的效果,我用了一根茶針做髮髻的芯(茶針是苗銀的花苞頭單簪,你就理解成一根12cm的粗簪好了,簪頭是花苞狀),頭髮先扎斜馬尾,然後簪子插在馬尾中間(發繩壓住簪尾),開始卷頭髮(我的頭髮剛好到臀中線),先卷緊夾子固定好(用釵或者U簪效果更好),然後剩餘髮尾鬆鬆繞幾圈(做出雲的蓬鬆感),髮尾用夾子卡進去(古人用小篦子一卡就很緊,現在可以用發插或者一字夾)。做好的效果就是髮髻因為簪子的重量垂下來,簪子因為被髮繩壓住又不會掉,需要頭髮夠長才能包住整個簪子,簪頭的花苞在雲端若隱若現,加上一點小點綴就完美了~2.有些神奇的髮髻,你會感覺頭髮在飛,比如凌虛髻、飛天髻(根本聽名字就在飛好嗎~)這些是怎麼搞出來的呢~兩個選擇,一是假髮,二是高超的盤發技巧加足夠長的頭髮。做為沒有假髮包的我自然選了第二種(咳咳,好厚臉皮的感覺)。舉個例子,不記得什麼髮髻名字了,

反正就是有一撮頭髮飛起來的效果~類似於靈蛇髻(靈蛇髻是向下飛的,它是向上飛的)總之,想象一下腦門上頂了一根天津十八街麻花就好了(當然比麻花好看多了(T_T)),為了讓麻花豎起來(就叫麻花了,蠻形象的),兩個選擇,一是用簪子卡住,二是用頭髮堆地基。我選擇二者結合,在做地基的頭髮裡面插了簪子做麻花柱子(什麼?你不知道簪子除了橫著插還能豎著插?漲姿勢了吧~)不用簪子也可以啊,只要你不怕它走著走著就突然垮下去(靈蛇髻本就向下,不怕垮,這個麻花豎著,重力作用明顯),具體不細說,反正就是卷頭髮和固定唄~。再舉個例子,飛天髻和凌虛髻,就是那個一撮毛呈環狀飛起來的那個~其中一個可以理解,它用小簪固定了髮圈,所以發環沒有掉下來,另一個就不可思議了,好大一個髮圈就這麼詭異漂浮,
什麼支撐都沒有的說,關於這個,我試過很多次都沒能成功,因為一鬆手頭髮就會散掉,看圖片大概知道要點在於卷頭髮的方式,但是反正沒成功,後來我猜那是假髮(大霧,古代的假髮也不能詭異浮空吧,又沒有定型水)3.唐朝時流行的高發髻,裡面塞了木頭做的假髮包,不要以為人家頭髮多(雖然真的很多)


珍視映畫

用頭繩,絲帶可以代替皮筋,其他的回答裡都說,各種簪,笄,釵一類的。

我只是來秀髮型的(請無視我的臉),用U型夾和皮筋做出來,U型夾類似於小號無飾物的釵


其實很簡單,大多都是把頭髮分成小股,做成環髻,環套環,藏髮尾,選裝飾品,古代髮型沒有想像的那麼難。用簪子的方法我是無師自通的,練得多了自然會了


媛兒179805431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William的小腹肌via

古代女性,在沒有皮筋的情況下,怎樣盤發?

在古代,女子盤發用的東西並不多。以下,是古時女子用來盤發的物件:

1.簪子。



簪子,又名簪、髮簪、冠簪,是用來固定頭髮和髮飾的物件,同時有裝飾的作用。一般把單股(單臂),雙股(雙臂)稱為釵或髮釵,形似叉。

釵指婦女用的髮飾,其中金釵象徵著高貴的婦女。荊釵是指用荊枝為髮釵,喻婦女樸素的服飾。由於釵有兩股,分釵被用來指夫妻分離,例如“分釵斷帶”,“破鏡分釵”。

2.繩子。



繩子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上萬年前。在人類最早有簡單工具的時候,就會用草或是細小的樹枝絞合搓成繩了。人們用它來捆野獸、固定茅草房、做成腰帶系草裙。

再後來,出現了“結繩記事”,用繩子結出小疙瘩記事。這是文字出現前,人們用來記事的一種方法。再後來用來綁頭髮,也就不算什麼稀奇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