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春秋故事谈诚信的重要性

故事讲的是春秋初期,各诸侯国与周王室间时常爆发战争。为了避免战争,互相将儿子送到对方的国家作为人质的故事。原文如下: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

春秋初期周王室和它的同姓诸侯国郑国之间的微妙关系揭示出来。日渐衰微的周王室为了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就想分政给另一个姬姓国国君虢公,以保持政权的平衡。

然而,郑庄公不买周平王的账,对周平王准备采取的这一举措怨恨不已。尤其值得玩味的是,为了达成妥协,作为天子的周平王和作为诸侯国国君的郑庄公,居然采用了进入春秋时代以后各诸侯国间普遍采用的一种外交手段,即交换质子。

周国和郑国势力范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春秋故事谈诚信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周国和郑国的势力范围

那么,这一外交手段是否奏效了呢?第二段的记述则对这一举措做出了历史否定。历史的辩证法雄辩地证明,周、郑由“交质”到“交恶”,其根本原因,是利益和权力再分配问题上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决定周、郑双方关系的最终原则是利益和权利的再分配。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春秋故事谈诚信的重要性

周郑互换人质

尽管如此,在我们今天建立新的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过程中,法治社会诚信原则还是应该继承发扬的。社会,单位,团队间人与人之间更是应该以诚信为本,以邻为伴,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相反,处处算计,以邻为壑,必然是相互猜忌、冲突不断。大家说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