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哲学笔记之西方经院哲学中的精华提炼!

经院哲学中的实验科学主义和唯名论——

经院哲学的培根认为要从实验和观察中获取事物的科学知识,实验科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方法。

世界充满着先入之见,如权威、习惯、空言、缺乏自我批判,这些都是不重视唯物论的例子,都是由于不重视科学实验造成的谬误。

我的哲学笔记之西方经院哲学中的精华提炼!

真正的学问尝尝要和那些无教养而顺从习惯的大部分人的思维观念做斗争,在这斗争中慢慢取得进步。学问最大的敌人就是那种以为学问已经完结的见解,即崇拜权威,丧失自我思考,认为别人得出的就是对的。

人定要学习关于源泉的东西,若真想了解自然,探索自然,就必须用物理学和天文学中的先进设备和工具来进行精确的实验,即通过实证科学来验证。否则一切不是空谈就是唯心。

但培根的实证科学主义并不彻底,因为他补充说:除了用人类的科学能够认识的自然的因果性外,还有超自然的创造者神的因果性。除了外在的经验外,还有受着神的灵感支配的内部经验,它的顶点就是灵魂信仰。信仰是第一的东西。

我的哲学笔记之西方经院哲学中的精华提炼!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争论: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类概念,究竟是作为现实实体存在呢?抑或只存在于我们的思考之中呢?又或者依附于感性事物中而存在呢?

对此,实验论者认为类概念(即普遍)从时间上说,都是根源性的而且是实在的东西,因而是真实的实体,个别事物仅是它的单纯属性或偶有性。普遍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

而唯名论的观点却与此相反,认为普遍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后,类概念只不过是人类为了表示类似者而作出的“命名”,不过是人类悟性的抽象物,真正存在的是个别事物。

唯名论的代表人物罗塞林那说:色自体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有色的物体。智慧自体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有智慧的人。我们应该多关心具体的现实感性事物,即个体,而不是把更多精力用到关于神或类概念的求索之中。

而后来的威廉奥坎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实在的东西,类概念只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中。他指出普遍的概念只存在于从事思维的精神中,并不做实体的存在表达。以此推出,神的存在和神的性质,不能用理性证明。一般的安宁和社会秩序,是国家的任务和使命。而的人精神和信仰则隶属于教会,隶属于上帝,由此,政教应该分离。

我的哲学笔记之西方经院哲学中的精华提炼!

文艺复兴、自然科学的崛起——

15-16世纪,自然科学宣布独立,而哲学也跟着脱离神学,这意味着科学和哲学的研究跳出了经院哲学的围堵和界限,开辟出了它自己的独立世界,甚至发展为宗教的对抗者。

这个时期,罗马教皇的精神独裁被打破,古希腊的文明被重新唤起,一个新时代开始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发展态势,艺术、科学、哲学、医学等学科进展飞速,各种自由学说、启蒙精神、反禁欲主义、人文精神和非凡创造开始涌现。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发散,他们开始突破旧的思维和视界,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已然来临。这就是西方伟大的文艺复兴时期。

我的哲学笔记之西方经院哲学中的精华提炼!

文艺复兴使得人们的思维和视野大大扩大,开始认识到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重要,人类开始自我觉醒,进而形成了弥漫整个欧洲的人文主义潮流。即强调人本身的价值,用人的解放对抗封建的束缚,对抗中世纪基督教的人生观、世界观,把人性和自然从宗教的绝对权威中解放出来。用世俗的东西代替宗教的教会中的东西,用科学替代神学。由此展开了长达200年的文艺和科学复兴之路。(如果中国那时,也发展和重视科学,那现在该有多强大呀!中国的哲学思维中,为何一直没有科学的地位,大家可以多看看冯友兰先生的著作,肯定会有所启发。)

宗教改革中的两个伟大人物——

既然人类在很多方面都打开了自己,那么,最大的教团天主教的封建制度也应该被打破和重塑。因此,必须进行宗教改革。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德国的马丁·路德,另一个是法国的加尔文。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公元1517—公元1546年,马丁·路德坚决抗议罗马天主教会,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后来由此形成的宗教派别被称为路德宗。

我的哲学笔记之西方经院哲学中的精华提炼!

马丁·路德

他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这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遗憾的是其大部分成果沦为了封建诸侯利用的工具。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精神文化方面

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我的哲学笔记之西方经院哲学中的精华提炼!

加尔文教派的形成

约翰·加尔文(1509年7月10日—1564年5月27日),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人称日内瓦的教皇。

加尔文教派亦称“长老会”、“加尔文宗”、“加尔文派”。是基督教的新教三个原始宗派之一,泛指完全遵守约翰·加尔文《归正神学》及其长老制的改革派宗教团体。

我的哲学笔记之西方经院哲学中的精华提炼!

约翰·加尔文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期产生于瑞士,并传布于苏格兰、荷兰等地,为尼德兰革命和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后该宗随欧洲移民和殖民扩张传播至北美、南非、亚洲和南美等地,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加尔文宗宣称人因信仰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泉源。主张上帝预定说,认为人的得救与否,皆由上帝预定,与各人本身是否努力无关。加尔文教派不相信圣餐礼仪中存在耶稣的真体血,但认为有耶稣体血的德能。摒弃祭台、圣像和祭礼等旧礼制。实行长老制,主张由教徒推选长老与牧师共同治理教会。

此教派主要传布于瑞士、法国、荷兰、英国和北美等地。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 截至2010年,加尔文主义基督徒推定在5500万至8500万人,是基督教的第四大教派及新教的第二大宗派。包括加入或未加入归正派教会世界共融的归正会2000万到2500万人,以及共融的长老宗教会4000万到5000万人、公理宗教会500万人。仅次于天主教和东正教。

我的哲学笔记之西方经院哲学中的精华提炼!

天主教对加尔文教派实施的大屠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