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回收技術對spaceX降低火箭發射成本有多大貢獻?

wangjutao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覺得自己有必要簡單地羅列一些統計數據給大家看。

在2017年裡,全球各國共完成了90次航天發射任務(軌道發射和亞軌道的不計算在內)。依據各國的航天發射次數,並從多到少排序,美國29次,俄羅斯20次(其中19次發射任務獲成功),中國18次(其中16次航天發射獲成功),歐洲9次,日本7次,印度5次。並且,在美國29次航天發射任務中,有18次發射任務是由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採用自研的獵鷹9號(系列)火箭執行的。在該年裡,SpaceX所有海上和陸地回收均告成功,且開展了5次複用火箭的發射。由此不難得出,SpaceX的火箭回收技術日趨成熟。另據外媒報道,2018年,美國計劃大約有50次航天發射任務,SpaceX將包攬其中30次左右的航天發射。

從以上的統計簡圖中,不難看出,在美國,SpaceX所面臨的主要競爭對手便是聯合發射聯盟ULA。實際上,ULA至今依然不覺得SpaceX的火箭回收方案就比自己的SMART方案更勝一籌。

SpaceX發射並回收火箭,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點火起飛階段→上升主動飛行階段(火箭飛行大約180s後,距離地面的高度50英里左右,一級火箭的發動機關機,一、二級火箭繼續飛行。)→慣性飛行及姿態調整階段(一級火箭的發動機關閉後繼續飛行,在即將飛至距地面最高位置時開始調整姿態,以使尾部朝向地面,進入返回狀態。)→再入飛行階段(當一級火箭即將進入稠密的大氣時,發動機點火減速,從而降低氣動加熱的影響。)→軟著陸階段(一級火箭的柵格翼打開以調整飛行時的姿態,發動機點火併節流,在地面上軟著陸。)

顯然,SpaceX採用該套火箭回收方案,起碼有三個“不足”的地方。一個,一級火箭在返回到地面的過程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推進劑,有損於火箭的運載能力。二個,SpaceX為了控制一級火箭返回地面,要在一級火箭中增加控制和著陸設備,致使火箭的成本有所增加。三個,一級火箭回到地面並被SpaceX回收後,SpaceX會對該一級火箭進行翻新、維修,還可能要更換該火箭的上某系部件。這也是一筆成本開支。

有學者估算:

獵鷹9號火箭的商業發射報價是6200萬美元,近地軌道運力22.8噸,則理論單位發射費用為0.272萬美元/kg(6200萬美元÷22.8噸),實際單位發射成本會高於0.272萬美元/kg。

獵鷹9號火箭的成本構成為:一級火箭的9臺發動機報價1350萬美元,一級火箭的其餘設備價值1650萬美元,一級火箭的成本報價差不多是3000萬美元(1350萬美元+1650萬美元);二級火箭的發動機報價200萬美元,二級火箭的其餘設備價值625萬美元,則二級火箭的成本825萬美元(200萬美元+625萬美元);整流罩的成本600萬美元。從而,可以得出,整個獵鷹9號火箭的成本4425萬美元(3000萬美元+825萬美元+600萬美元)。

再進一步考慮獵鷹9號火箭的測試、運輸和發射服務等費用440萬美元,那麼不考慮回收的情況下,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成本是4865萬美元(4425萬美元+440萬美元)。前面已經說到,獵鷹9號火箭的商業發射報價是6200萬美元,那麼SpaceX開展1次獵鷹9號火箭發射任務,理論上可以獲得1335元的利潤(6200萬美元-4865萬美元)。

如果獵鷹9號火箭的一級可以回收複用1次,二級火箭不可複用,整流罩可以回收複用1次,SpaceX翻新一級火箭的費用按200萬美元算,SpaceX給一級火箭再次增加新設備的價值算1000萬美元。則一級火箭的成本4000萬美元(3000萬美元+1000萬美元),再加上整流罩的價值600萬美元,就是4600萬美元。最終,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成本3765萬美元(4600萬美元÷2+825萬美元+440萬美元+200萬美元)。

同理,如果獵鷹9號的一級火箭可以回收複用9次,二級火箭不能回收再用,整流罩可以回收複用9次,翻新一級火箭的費用依然200萬美元,給一級火箭再次增加新設備的價值依然是1000萬美元。那麼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成本就更低了,為1925萬美元(4600萬美元÷10+825萬美元+440萬美元+200萬美元)。

同理,利用以上的數據,還可以計算出獵鷹重型火箭的發射成本。

總的來說,火箭回收技術確實可以讓火箭發射成本大幅度下降。不過,這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人類的科技必須不斷進步,人類還要朝著火箭回收這個方向勇於探索,反覆試驗才行。


我為科技狂

私營公司是講究成本控制的,同時它的發射報價也是公開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回收一些部件重複使用必然要比造全新的節約成本,相反一些以國家意志進行的發射行為,走的是國家財政預算,一般而言,成本不是第一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