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暨攝影作品展通氣會 在中國農業博物館舉行

點擊「藍色名片」可快速關注

“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暨摄影作品展通气会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

“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暨攝影作品展通氣會 在中國農業博物館舉行

內 鄉 縣 衙 宣 傳 營 銷 部

策劃/指導:王曉傑


為更好弘揚和傳播“二十四節氣”文化,在第四十二個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時,中國農業博物館舉辦的“二十四節氣”攝影作品展在全國農業展覽館5號館開展。攝影展展出的300餘幅優秀作品是從中國農業博物館徵集的2萬多件攝影作品中精選出的,主要分節氣與物候、節氣農事活動、節氣與習俗文化、節氣養生四個部分。通過二十四節氣各個節點草木榮枯、候鳥來去等自然現象,展示節氣規律性變化的物候現象和自然美;通過各地在各個農事節氣裡的勞作場景,展示節氣與農事的緊密聯繫和傳統內涵;通過千百年來全國各地流傳至今的風俗節慶、民間文化活動,展示二十四節氣在當代的保護傳承和延續境況;通過各個節氣中人們的健身養生,展示“天人合一,順應四時”的養生法則。為觀眾提供了一處領略“二十四節氣”豐富內涵和文化風貌的園地。

“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暨摄影作品展通气会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
“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暨摄影作品展通气会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暨摄影作品展通气会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
“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暨摄影作品展通气会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暨摄影作品展通气会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
“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暨摄影作品展通气会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

中國農業博物館劉北樺館長首先通報了“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工作情況及未來行動計劃。通報了申遺成功以來,中國農業博物館為做好“二十四節氣”傳承保護工作,聯合中國民俗學會及相關社區,成立了“二十四節氣保護聯盟”,建立了緊密聯動的“二十四節氣”傳承保護協作機制;制定《“二十四節氣”保護2017年度工作方案》,推動“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工作落實;召開“二十四節氣”及其擴展項目的學術研討會、學術交流會和論壇10多次,撰寫大量專題論文,出版專業書籍,加強了“二十四節氣”相關學術研究;深入調研普查“二十四節氣”各擴展項目,對項目傳承情況、傳承人進行了廣泛的摸底調查,蒐集資料和實物,建立相關信息數據庫;開展“二十四節氣”非遺項目傳承人等從業人員培訓數十次,參加培訓的人員上千人次;開展異彩紛呈的節氣文化活動,有些社區將古老傳統辦出了當代新創意;舉辦了“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二十四節氣專題展”及其系列巡展、“墨韻詩魂——‘二十四節氣’詩書畫展”的專題展示活動;帶動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二十四節氣”相關實踐參與主體多元化;一些地方將二十四節氣及其相關內容編入教材,納入教學計劃,讓二十四節氣走進中小學校園,在青少年中普及二十四節氣知識,推動二十四節氣文化代際傳承。通過這一年多的努力,社會群眾對“二十四節氣”的認知、認同、參與和實踐空前提高,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更加得到彰顯和增強。

劉館長還強調,中國農業博物館在2018年將進一步建立完善3+N工作模式,即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指導下,在中國農業博物館牽頭下,在中國民俗學會的學術支持下,帶動各代表性傳承社區和社會各界,進一步完善各方協調增效的保護工作機制,在“二十四節氣”的記錄建檔,專題展會、學術論壇、社會傳播、社區保護能力建設等方面進行重點部署安排。在未來的工作中,期待包括媒體在內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保護傳承中來,共同推動“二十四節氣”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其更好地融入時代,融入生活,煥發出時代風采和永久魅力。

隨後,中國民俗學會中國二十四節氣研究中心張勃副主任通報了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學術研究工作;“二十四節氣”社區代表浙江衢州非遺中心餘仁洪主任、河南登封市文化館閆松濤館長分別介紹了人類非遺代表作“二十四節氣”的擴展項目“九華立春祭”和“河南登封節氣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情況。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陳通司長作了總結講話,表示“二十四節氣”已成為我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的優秀實踐案例,為其它非遺項目的保護樹立了標杆,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陳通司長對中國農業博物館在二十四節氣傳承保護工作中所起的作用給予了高度肯定,對傳承保護社區開展的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給予很高的評價,對大量社會力量主動、自覺地參與到二十四節氣傳承保護和應用中表示欣喜。希望各方面力量繼續努力,為二十四節氣的傳承和保護髮揮更大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暨摄影作品展通气会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暨摄影作品展通气会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
“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暨摄影作品展通气会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