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社會》快30歲還單身的我們,為什麼?

關於作者和本書《單身社會》的作者是美國紐約大學的社會學教授艾裡克•克里南伯格,他一直關注美國的單身獨居現象。

他的上一本書《熱浪》是調查20年前芝加哥那場摧毀性的致命熱浪的。史上溫度最高的41攝氏度,使芝加哥造成了750個獨居的人在家中死去,而他們的家人朋友和鄰里竟然都不知道。於是,他對獨居現象做了更深一步的調查研究,對不同城市超過300名不同年齡段和社會階層的獨居者做了深入訪談,在進行觀察和分析之後,寫出了這本《單身社會》。

克里南伯格的調查結果引起美國全社會的共鳴,《紐約客》做了刊載,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也做了轉播。

《單身社會》快30歲還單身的我們,為什麼?

人類進入單身時代在整個世界範圍內,單身獨居現象已經成為一種大趨勢,可以說,人類已經進入單身時代。

截至2010年,超過50%的美國成年人處於單身,其中3100萬人獨自一人生活。在北歐,單身的比例更高。瑞典是世界上獨居比例最高的國家,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獨居比例高達60%。

美國獨居家庭已經成為僅次於無子女的夫妻家庭的第二大家庭形式,遠遠超過了其他四種家庭形式。

在這本《單身社會》中,克里南伯格分析了獨居生活是如何興起的,它是怎麼改變人們對自身、對婚姻的理解;獨居又是怎麼影響城市的建造和經濟的變革,甚至改變了人類老去和去世的方式。他得出結論:單身社會,正成為一次空前強大、無可避免的社會變革,我們要做出改變,讓未來的社會和城市規劃適應這種變化。

造成大範圍獨居人口增長的原因

一、是個人主義的興起;

二、是女性地位的提升,女人不再依附於男性;

三、是通訊方式的變革,社交更為方便;

四、是大規模城市化,使獨居人群都能找到自己的團隊和歸屬;

五、是人類壽命大幅度延長,使得獨居老人日益增多。

關於獨居和單身人群的新認知首先,獨居並不是造成孤獨的元兇。決定孤獨感的並不是人際交往的數量,而是質量,那些擅長交際的單身人士並不一定感到孤獨。而在婚姻“圍城”中的人,可能更有孤獨感。因此,他得出結論,尋找終身伴侶或者找一個人同住,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孤獨感的問題。

第二點,單身並不意味著與世隔絕,相反獨居人士更熱衷於社會交往。克里南伯格在採訪中發現,很多都市專業人士往往有過度社交的傾向。獨自生活的人更容易拜訪朋友或加入社會團體,更喜歡聚集在那些創建充滿活力的城市。社會的機能也在轉變,過去的社會是強調保護人們免受傷害,現在則更多地是轉變為,讓人們把自己的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出來。

第三點,獨居並不是人生失敗的象徵,社會需要改變對單身人士的歧視。過去的主流文化看中婚姻或親密伴侶關係所帶來的安全感,而把獨居視為人生失敗的象徵。在很多公司,上司和同事們更尊重有配偶和子女的員工的私人時間,而寧可打亂單身人士的日常生活,這是對單身的歧視,需要改變。

第四點,很多經歷過婚姻生活的人更傾向於選擇單身。許多經歷了失敗婚姻的人士,對婚姻和真愛會拯救他們的神話徹底失望,只有很少人會選擇再次步入婚姻。選擇獨自生活,對女性來說,她們可以擺脫不被感激、不被重視、無報酬的家庭責任,更加關注自身的需求;對男性來說,他們可以擁有更具冒險精神的、更豐富的社交生活。

第五點,我們都會老去,可能都要面對年老的獨居生活。年老會失去獨立性,需要依賴於旁人或機構,所以需要家庭、市場和國家聯手提供各種保障。有一些城市在社會服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紐約市,他們為老年人和獨居者提供慷慨的公共服務,幾乎每個社區都有老年中心,提供午餐,組織社會活動,並幫助老年人參加其他公眾活動,鼓勵老年人在自然形成的退休社區中安度晚年,這都值得其他地區借鑑。

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獨居社會經驗克里南伯格專門去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考察,這個目前全球最大的獨居人口城市是怎樣服務獨居人群的。

在斯德哥爾摩,很多住宅樓宇都改造成了適合單身人士居住的小戶型住宅,這些住宅面積雖小但功能齊全。以一居室、二居室為主,配備了餐廳、洗衣房、託兒所,可以為單身母親和其他單身男女提供服務。政府能為高中畢業的成年人提供一間小型公寓。

這裡有一種叫做“一起擁抱人生旅程”的社區,專門為40歲以上、家裡沒有子女、有興趣下半生一起體驗獨居生活的人們設立。這裡跟養老院模式不同,是有全職工作的中年人和退休人士組成的。這裡有大型的餐廳和開放的廚房,可以供大家集體用餐;還有圖書室和電視室、電腦房、洗衣房、編織區、木工間、興趣小組活動室等,還有公共花園和休息區。樓上有露天屋頂區和派對宴會廳,地下室有健身房和桑拿浴室。每一個住宅單元裡有一間臥室、一個客廳和一個小巧的廚房。在這裡,老年人可以過得開心愉快。

瑞典還有良好的國家福利來解決公民在獨居生活中最困難的問題。比如女性獨自生育一個孩子,她將得到僱主和國家共同支付的十六個月帶薪育兒假。政府還提供了一流的兒童保育設施、公共醫療體系等。這裡的社會福利設施值得全世界學習。

克里南伯格總結說,獨居,和結婚一樣,只是一種生活的可選項,並不是通往重塑自我和個性的唯一途徑。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不應該受到排斥和歧視,相反社會應該為獨居人群做好服務和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