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站上風口,“差錢”平臺玩不起

近來,供應鏈金融如火如荼,引無數企業“競折腰”。但是供應鏈金融真的值得“眾星拱月”嗎?

“沉寂一年多的供應鏈金融,終於有了枯木逢春的跡象。”前不久,2018第二屆中國供應鏈金融年會在京隆重召開。對此,眾人紛紛猜測,2018年供應鏈金融將迎來爆發,並擠入“黃金賽道”。

然而,不少業內分析師卻對此表示質疑,互聯網背景下的供應鏈金融真的能一帆風順?所有企業都能做好供應鏈金融嗎?

供應鏈金融成風口 各路諸侯蜂擁而入

2017年最大的風口是消費金融,但進入2018年,供應鏈金融似乎成了新的風口。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8月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已達到13萬億元的規模。而對於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主要需求者的中小型工業企業,總應收賬款規模已超過6萬億元,應收賬款融資作為供應鏈金融重要的融資模式,其規模的不斷增長也為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前景奠定了基礎。

另據有關預測,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已超過10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可達近20萬億元。

在早年間,商業銀行是供應鏈金融的絕對主力。但是,隨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多元化的經營主體出現。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行業巨頭、B2B電商、物流公司、P2P網貸平臺等企業就開始佈局供應鏈金融領域。行業中如海爾集團、迪信通、蘇寧等巨頭,紛紛成立了供應鏈金融公司。

以P2P網貸平臺為例。不少P2P金融平臺看好互供應鏈金融巨大的發展空間。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底,已有114家平臺佈局供應鏈金融產品。其中,風投繫有7家;民營繫有66家,佔比57.89%;上市繫有13家,國資繫有27家,共佔比35.09%;而滾雪球理財不屬於四個系別的任何一類。

供應鏈金融站上風口,“差錢”平臺玩不起

入行門檻高 規模、資本缺一不可

據瞭解,政府最初想用保理公司的方式解決供應鏈金融問題。雖然中國已註冊的商業保理公司有2500多家,真正活躍的商業保理公司就幾百家而已,更多的僅僅只是註冊企業。這主要是因為現在的保理公司良莠不齊,除了一些背景雄厚的保理公司,大部分保理公司很難獲取資金來源,資產端同樣很難。

而且,保理公司通常會抓大放小,因為如果應收賬款的金額太少,利息就無法覆蓋成本。

平臺規模小、散,抗風險能力相對就差,管理成本也高。而中小企業普遍資本薄弱,技術、人才等競爭能力差,易受經濟波動影響,償債能力弱,一旦經營困難可能陷入資不抵債的境況。因此,對小平臺而言,規模自然成為競爭壁壘,有的甚至連參與的資格都沒有。強勢地位是其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有利籌碼。

另外,就供應鏈金融中的P2P網貸平臺模式而言,這個模式最大的問題在於,P2P主要從C端融資,並輸送給中小企業,資金獲取成本相對較高,風險也較大,不是中小企業樂於選擇的最佳渠道。所以,傳統的供應鏈金融玩家通常都是傳統金融機構、保理公司、小貸公司等,因為他們的資金相對而言更加便宜,而且在風控流程方面更加完善。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大致有114家平臺做供應鏈金融產品,註冊資本均不低於1000萬元。其中,77.19%的平臺註冊資本均在5000萬元及以上,聚寶普惠的註冊資本更是高達31.58億。

供應鏈金融站上風口,“差錢”平臺玩不起

另外,在114家平臺中,待償餘額未過億的僅有30家,絕大部分的平臺待償餘額均過億,佔比73.68%。其中,超10億的有25家,前十名的待償餘額均在25億以上。而聚寶普惠和PPmoney的待償餘額分別63.08億元、84.63億元,遠遠高於其他平臺。

供應鏈金融站上風口,“差錢”平臺玩不起

P2P網貸參與供應鏈金融,最大的問題就是是否有核心企業願意跟網貸平臺合作。一般來講,核心企業處於強勢地位,是不太願意為上下游企業做信用背書的,除非網貸平臺與核心企業有強關係。

沒有強勢地位,就沒有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有利籌碼。即便是大型企業,要想啃下供應鏈金融這塊“大骨頭”,同樣需要強大的資本介入。

風控不過關 供應鏈金融只會是死牌

供應鏈金融是通過核心企業,為其上下游企業爭取資源與資金的支持,並使整條鏈條上的風險得以分攤,參與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事實上,大部分風控集中在核心企業,而非借款的中小企業。投資者要了解核心企業靠不靠譜,就會從風控的角度對它提供的項目進行考核。

對此,有不少的業內人士表示擔心,“供應鏈金融風控好做嗎?”“核心企業就不會倒閉嗎?”“就不會喪失償還能力嗎?”

雖然供應鏈融資能有效規避單一企業的信用風險,但在徵信體系尚不完善的中國,成員之間並沒有相對可靠的信用保證,也就不能消除信用風險。因此,同樣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借款人的信用狀況有時難以瞭解或瞭解成本太高。

另外,還有些平臺自身涉及“自融”,虛假標的,拆東牆補西牆,一旦逾期可能就會帶來嚴重後果。

事實上,自去年監管收緊以來,供應鏈領域陸陸續續曝光不少問題企業。

以這兩年令人唏噓不已的樂視為例,從2016年到2017年上半年,樂視欠供應商貨款的事件持續發酵,波及眾多,如EMS代工廠、元器件分銷代理商,仁寶、大聯大、文曄、韋爾半導體等,相關損失達幾千萬至數億元不等。對此,樂視大樓遭眾多供應商圍堵。此外,還有眾多未公開的IC分銷商同樣遭遇樂視欠款。樂視欠款也反映出運營資金不足導致的財務危機,且充分暴露出供應鏈各種問題。

因此,對企業而言,如何有效控制供應鏈金融風險依然不容忽視。煜新商業保理總經理苑魯南就曾表示,“防範風險成為供應鏈金融的核心能力,供應鏈金融長遠發展的一個核心要素就是風險管控。”

------------【高玲綜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