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廚房裡的寶貝,健脾、利水、美容、增強免疫力...效果槓槓滴

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廣東好醫生”,快速關注

在廣府媽媽的湯料盒子裡,除了淮山、杞子、薏米、沙參、玉竹等“清補涼”食材外,一般還會有一味茯苓。四四方方“細細粒”,白色或者淺灰色,沒什麼特殊味道,媽媽們甚至一般不強求孩子們吃掉作為湯渣的它。

善用廚房裡的寶貝,健脾、利水、美容、增強免疫力...效果槓槓滴

茯苓:自古都有屬於它的傳奇

雖然不如人參、當歸、鹿茸那麼聞名,但其實茯苓也不是無名小輩哦,養生“江湖”裡自古都有屬於它的傳奇。

傳說慈禧太后是茯苓餅的忠實粉絲,直到晚年,還是很喜歡這種小點心,希望藉助茯苓的肌膚潤澤、延緩衰老的功能永葆青春、長生不老。據說茯苓餅是香山法海寺的老方丈向慈禧推薦的,在進獻親手製作的小圓餅時,老方丈告訴慈禧:人生在世不求仙,五穀百草保平安,茯苓餅有養生健身之奇效。

善用廚房裡的寶貝,健脾、利水、美容、增強免疫力...效果槓槓滴

如果覺得這個傳說不太靠譜,那唐宋八大家裡的蘇轍、蘇軾二人聯手傳頌“茯苓傳說”,你覺得如何?

蘇東坡愛吃出了名,嶺南荔枝、東坡紅燒肉都因他而爆紅至今,其實他還愛茯苓餅,甚至深諳製作之道。“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為餅食之,日久氣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長生要訣”,這是他留下來的制餅法。

與愛吃的哥哥蘇軾相比,弟弟蘇轍更鐘愛茯苓。蘇轍年少時體弱多病,夏天因為脾胃弱而飲食不消,食慾不振;冬天則因為肺腎氣虛而經常感冒、咳嗽,這樣的狀況竟然一直持續到而立之年。

這時的蘇轍開始學習養生之道,比如練氣功、常服茯苓,不想到積弱的身體竟然一步步強壯起來。從此研究藥物養生的蘇轍,寫下《服茯苓賦並引》一文。文中寫道:“服茯苓可以固形養氣,延年而卻老者。久服則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顏如處子,神止氣定”。

茯苓還在古典名著裡出現,甚至上了《紅樓夢》第六十回的回目,即“茉莉粉替去薔薇硝 玫瑰露引來茯苓霜”。《紅樓夢》細細記載了茯苓霜(碾碎的白茯苓末)的服法:即用牛奶或滾開水將茯苓霜衝化、調勻,於每日晨起吃上一盅(淨含量約20克),其滋補效力最好。

醫書多記載:茯苓列上品

也許會有人說,這些都是傳說,不足為憑,那麼,很多精典醫書的記載,應該會讓你對茯苓刮目相看。

善用廚房裡的寶貝,健脾、利水、美容、增強免疫力...效果槓槓滴

《神農本草經》把茯苓列為上品,謂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

《本草綱目》言其“主胸脅逆氣,憂患驚邪恐悸”。

《名醫別錄》言其“益氣力,保神守中”。

《藥性論》言其“開胃止嘔逆,善安心神”。

……

明代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尤其推薦茯苓藥療食用,除了介紹茯苓粥外,還介紹了茯苓餛飩的做法:

其後的醫家發現,李時珍這個方子,實際上源於《奉親養老書》記載,以茯苓補脾利溼,雞肉補脾益氣,姜、椒開胃下氣。用於脾胃虛弱,嘔逆少食,消化不良。

原來它健脾利水健身美容都行

據胡世雲介紹,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三經,有利水滲溼、健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效。總結來說——

就是茯苓有健脾、利水、美容以及增強免疫力(健身)等四大養生功效。

善用廚房裡的寶貝,健脾、利水、美容、增強免疫力...效果槓槓滴

首先,對久病瘦弱、食慾不振或兼有體倦乏力、腹瀉的氣虛脾弱病人來說,茯苓有扶脾益氣的作用。《紅樓夢》所記食譜“茯苓牛奶霜”,將茯苓與牛奶同食,具養心、安神的食療功效。

其次,茯苓可利水。它能促進鈉、氯、鉀等電解質的排出,抑制腎小管的重複吸收,具有利尿作用,對健腎有利。

第三,茯苓算得上是美容上品,可以淨面、養顏,能除去黑色素。

還得再提“茯苓牛奶霜”,將茯苓與牛奶搭配食用,可以增強彼此的食療功效,牛奶可使茯苓的作用“發揮到極致”,茯苓也能促進牛奶中蛋白質等營養元素的吸收,兩者“相輔相成”,是相當不錯的美顏之物。

第四,茯苓可健身,因為茯苓中含有大量人體極易吸收的多糖物質,能增強免疫力,非常適合久病、體弱的人食用。

此外,茯苓中的齒孔酸,還是合成腦體藥物的重要原料。

教你識茯苓

很多人可能跟有約君一樣,是從媽媽的湯料盒裡認識的茯苓,四四方方“細細粒”,白色或者淺灰色,但其實它已經是“茯苓製品”。

茯苓,別名白茯苓、茯露、松苓等,是多孔菌科寄生植物茯苓的球形菌核,常常寄生在植物赤松或馬尾松根部,菌核直徑一般可達10-30公分,李商隱寫過“碧松之下茯苓多”的詩句。剛採收的鮮茯苓質軟,真乾燥後變硬,表面深褐近黑色,披著多皺紋的皮殼,內部呈粉粒狀,白色或者淡紅色,有紅筋。

茯苓是山區原始森林中的特殊資源,主產地在雲南、湖北、安徽、貴州、四川等地,其中以雲南所產的茯苓最好,稱為雲苓。

教你用茯苓

說茯苓,說的是一個整體,但其實藥用茯苓需要區分它的不同部位、功能。

不過,一般老百姓用於藥膳、食療用茯苓,多數是炮製過的,將鮮茯苓去皮、磨漿,曬成白色的粉末。這種白色的茯苓粉末色如白霜,質地細膩,因而得名“茯苓霜”。而我們多見到的茯苓顆粒,比霜更易攜帶和使用了。

服用茯苓粉,可用牛奶或滾開水將它衝化、調勻,每天晨起吃約淨含量20克,滋補和健脾的效力最好。也可製成茯苓餅,就是用茯苓細粉、米粉、白糖各等份,加水適量,調成糊狀,再以微火在平底鍋裡烙成極薄的餅,經常吃,試一下蘇軾所說“長吃茯苓,面若處子”的美容功效。

明代醫學著作《醫學入門》記載的“三白湯”,也很容易操作,“白芍、白朮、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溫服”。適於氣血虛寒導致的皮膚粗糙、萎黃、黃褐斑、色素沉著等。

可以用茯苓粉自制“茯苓雞肉餛飩”,對付脾胃虛弱、嘔逆少食消化不良,製作方法:茯苓50g,雞肉適量,麵粉200g,將茯苓粉與麵粉加水揉成麵糰,雞肉剁細,加生薑、胡椒、鹽做餡,包成餛飩,進行烹煮就能夠食用。

老人還可經常用白茯苓粉與粳米同煮粥服用,有養生健身之效。

特別提醒:虛寒體質者別碰茯苓

胡世雲特別提醒,儘管茯苓可藥食兩用,仍有一些食用禁忌,比如不宜與某些中藥一起使用。

家校健康APP,為您孩子的健康保駕護航,歡迎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