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寧願把田荒著,也不願意種田,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小彪看籃球

農民寧願把田荒著,也不願意種田,實屬無奈。

首先,現在農村的青壯年大部分都出外打工,不在家務農了,因為在外打工賺的錢比在家務農賺的錢更大,所以大部分青壯年為了生活,不辭辛苦去到大城市打工賺錢養家。導致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在農村,幹不了種田這種重力活,所以農民寧願把田荒著,也不願意種田,實屬無奈。


其次,在農村大部分田地分佈範圍廣泛,有些還位於偏僻的地方。有些田地大小不一,而且高高低低,交通不方便,耕種機械進出不了,只能靠人工耕種。人工耕種的成本比機械耕種更大,而且效率較低,較浪費時間。由於不能進行機械化耕種,所以也只能把田荒著,無奈之舉。


然後,隨著農業耕種化肥使用過多,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土壤肥力下降,農產品的產量也隨之下降,收入低於成本。化肥和農藥使用過多,還影響了農產品的品質,之前的北方某個地方出現“毒大米”,可能也是因為化肥和農藥使用不當的問題。土壤肥力下降,那農民也只好把農田荒著了。

綜上所述,農民寧願把田荒著也不願意種田,是因為農村缺乏青壯年勞動力、田地的交通位置、土壤出現問題。


FicM676

表層原因:種地不賺錢

1、自己種不賺錢

一家一戶幾畝地,種植常規大田作物,扣除種子、水肥、打藥、收割、處理,一畝地收入一般在200至1000元之間。加上人工,實際是不賺錢的。因為付出同等辛苦,打工每天獲得200元的難度並不高。而一畝地斷續投入的工時至少要5天以上。

2、承包種植,機械作業,也不賺錢

很多投身農業領域,流轉土地的人已經發現,農業看似簡單,但實際投入則像無底洞一樣,吞噬利潤和本金。原因是農產品是全球自由流通的大宗商品,美國是1%的農民,種植比中國更大面積的土地,其土地是集成過來的,沒有租金。1畝土地,幾百元至1000多得流轉租金讓中國農業經營者輸在起跑線之上。

很多人以為:美國離中國很遠。但實際美國離中國沿海地區比中國內陸離沿海地區“更近”,這得益於海運成本優勢。如,你在廣州通過海運運到大連一個茶几,運費只有三四十塊,而你找人從樓下搬到樓上,可能需要50塊以上。

因此,土地流轉經營者只能向立體農業方向發展,玻璃大棚+綠色果蔬+...但我們都知道這種極高的投入,是大部分個體所難以承擔的。荷蘭人採取的是產業鏈上下游利益共享+合作社低息貸款。其結構就如同奶農持股伊利(荷蘭人認為:利益一體化,才能使奶農對牛奶負責),伊利和奶農共同成立合作社儲蓄所,雙方的利潤以極低利息再貸給奶農,幫助奶農擴大生產規模,提升品質。但顯然,這種假設只存在於荷蘭!

深層原因:土地被當作應對市場波動的緩衝地帶

農民工在各個領域承擔著工人階層的工作,但卻沒有退休金保障體系(按照慣性認知,大家也都覺得合理)。這種方式一方面使中國製造可以相對其他國家保持成本優勢,行銷全球。另一方面,當經濟發生大幅度波動,農民可以大批量返鄉,不給社會造成“負擔”。客觀存在的這種結構,導致土地成了農民最後的避風港!是農民心理上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因此,三農問題的關鍵不在農業本身,而在於給予農民恢復公民待遇——退休金和社保。所有完成工業化的經濟強國的公民都具有的基本權利。


高金波

不是不願意種,而是不賺錢,那麼倒底有多麼的不賺錢呢?我們來算一筆賬。

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人口數量也很大,拿18億畝耕地紅線來算,平均到每個人頭上的土地也就是一畝左右,比如說你家裡3口人,五畝地。

年初你種了非常常規的糧食:玉米,你要買化肥,要播種,要除草,還要收穫,這一系列流程下來大半年時間沒了,你早出晚歸,累死累活,即使今年是個豐收年,那麼你能賺多少錢呢?



一畝地收穫3000斤玉米,五畝地下來15000斤,按照市場上五毛一斤的價格,一年忙到頭,你賺了7500元,除掉其它的一些開支,估計下來6000元左右。

從玉米播種到收穫,前前後後按照半年時間算,也就是說你一個月只能賺1000元。


1000元的工資隨隨便便外出打工,工資都比這高,而且還沒有這辛苦。

掙不到錢是很多農民放棄種地的根本原因,如果能掙錢,相信農民是吃的了這個苦的!

想要掙錢要麼擴大種植規模,要麼外出打工。相較之下,外出打工,比較現實,也比較靠譜!


鄉村軼事

看到這個題目我也來說兩句!我是地地道道的一個農民,從祖輩都已種地為生。那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民寧願把田荒著,也不願種是為什麼呢?


第一,現在農村青壯年勞力(包括一部分婦女)基本都不在家,他們一般都是去城裡打工上班掙錢,留守在家裡的只剩老人、婦女、小孩。因體力不支促使大部分田地荒廢。

第二,就是種植的作物沒有什麼特色,我們這就是以每年種植兩茬莊稼秋播小麥夏種玉米為主。近年來糧食價格直線下跌,加上化肥貴、種子貴。農藥貴。在遇到黑心商家的假化肥,假農藥,肥料上不去,假藥不殺菌治病,農作物不高產。光往田裡投錢!好的田地每畝能收穫玉米一千四五左右,小麥一千斤左右。收穫期拋去各項成本費加上糧價的低谷(玉米今年我們這才7毛左右),農民種植糧食根本不掙錢。



第三,田地的地理位置不佳,有些荒廢的田地處在偏僻的山坡壃地,溝崖邊,收割機上不去。這就要動用人工收割了。現在的人們生活水瓶提高了,物質豐富了,那還能去吃這苦?乾脆就不種了。所以也導致了部分田地的荒廢。

這就需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合理化解決,保護一下生態環境。


雨季8918

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我覺得自己很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農民寧願把地荒著,無非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地不划算。很多城市的朋友看了可能會困惑,好好的地怎麼種起來不划算呢?

下面我就給你大家分析一下種地的成本。我們這裡主要的糧食作物就是小麥,花生,玉米。除此之外還有油菜,芝麻,黃豆,綠豆等(但是這幾種種植面積非常小,主要是農戶自家吃)。



小麥種地的成本分為麥種,肥料,農藥,人工。

現在麥種比較貴,最便宜的麥種應該在70元左右,30斤,能種一畝多地。比較貴的有80元,90元。



至於化肥,現在農資價格普遍上漲,我們這裡主要是複合肥加尿素。複合肥一袋140,尿素一袋80。

所以一畝地的化肥投入最少在200元。

其次就是除草。現在除草劑基本上年前年後各打一遍。

等小麥抽穗時還要打農藥,預防各種病蟲害。

一畝地算下來,農藥的費用最少60元。



另外現在農村種麥子,基本實現機械化,從種到收都有機器操作,同樣需要錢。

種地從旋耕播種一畝地需要80元,收割一畝地50元。成本為130。

80+200+60+130=470元。

這些只是投入,還沒有算上人工成本。



種地、打藥、曬糧食、賣糧食每畝地算下來,最少需要三個人工成本。按照最便宜的一天一百元,也就是說需要300元的人工投入。

種一畝麥子的人工成本大約在800元左右。

那麼一畝麥子的產量大概多少呢?大家別看網上吹什麼1300斤,1500斤。

其實農村種植小麥一直才採用粗放式管理,每畝地的收入一般在800_1000斤。



按照去年的小麥價格,小麥每斤1.02元。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小麥每畝地的收入在800到1000元。

也就是說,如果種的好,小麥每畝地的利潤是200元。

這其中還沒有算上旱澇災害,如果遇到乾旱天氣,小麥剛剛種上就需要灌溉。



等到小麥即將成熟時,往往又是多雨季節,或者颳大風,造成減產是肯定的。

農民一年辛辛苦苦忙到頭種地根本不賺錢,或者賠錢。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很多農民寧願把地荒了也不願繼續種。

或許很多城市的朋友會說你們那裡的農民腦子太死,不知道改種經濟作物,比如種草藥或者蔬菜等。



對此我只能苦澀一笑,農民不是不想改種其他的,而是被折騰怕了。

我們那裡最早90年代搞蔬菜大棚,好好的農田全部蓋上大棚,每家投入3000多元。結果種出的蔬菜根本賣不出去,沒有銷路。

蔬菜大棚不成改種果木。最先種蘋果樹,由於引進品種不合格,蘋果樹根本無結果。

接下來砍了蘋果樹種植梨樹。由於沒有技術,種出的梨子根本不好吃。賣不出去,農民基本上是自產自銷。

接下來改種西瓜辣椒,甚至種草藥,反正每年變著花樣。

結果年年賠錢,年年看不到收益。



即使現在有補貼,但是農民承擔風險的能力比較低,只要賠一次,可能家庭就陷入困境,所以他們根本不敢嘗試。

也正因為這些原因,現在有很多農戶把自家的田寧願荒著。


貓眼娛樂八卦社

不是寧願荒著,是真的種不動了。記得小時候,我們村裡的地,任何一個旮旯都沒放過,那時我爺爺那輩人還有能力種地,村裡勞動力也多,所以沒剩過一片地。



而現在,農村都是留守的老人小孩,我爺爺那輩人也七八十了,老了,農村已經沒有勞動力了,不是不想種,是沒能力種。



雖然老人們走路都蹣跚了,但還是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種著地,挑糞挑不了了,就一點點提著去;挖土沒以前快了,就一點一點的挖。每每看到農村裡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在田間勞作,就想到城裡跳廣場舞的大媽大爺,人比人,真的氣死人。



農村地荒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勞動力,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老人真的實在種不動地了。

種地,我算過,一年到頭,面朝黃土背朝天,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賣糧食蔬菜所得最多五六千塊錢。有時去城裡賣點菜,還不夠車費,交通不便。在外面隨便打點工,都比農村強,如此,誰還願意種地啊。



從古自今,農民都是社會最底層的人,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誰都不想一輩子當農民,所以都出去奮鬥,農村留不住勞動力,地能不荒嗎?誰能把農民的社會地位提高,收入提高,這個問題就堅決了。


滿風城

目前這種情況很普遍,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農民收入來源多,無需靠田吃田

現在農村勞動力到城裡打工或者村裡打工的很多,打工工資高,一天150以上,150塊可以買很多糧食了。 有收入就不必靠田裡的糧食來養活自己,打工幾個月夠種一年的田地了。

二、糧食供應充足,且價格實惠

現在物資不短缺,不怕買不到糧食蔬菜,且價格不高,品質更好。

三、勞動力短缺

農村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留守老人和兒童在鄉村,無能力種植大量田地。

四、種田地效益低

農戶自己的幾畝地一年無法產生很多效益,可以說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

五、真正的農民越來越來越少

現在的農民都不是農民了,他們的主業不再是務農,而是進城務工。年輕人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務農技術經驗,不願意務農。


劍聖來了

這個問題己經成為農村一種社會現象,很令人擔憂。造成這種狀況的因素很複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種糧食不掙錢。由於農業種植依靠體力勞動,投入的勞動量大,且農業生產資料包括化肥種子農藥等投入成本逐年在提高,糧食賣出後,成本核算,基本不賺錢。


第二,用機械種植受到限制。現在一家一戶僅有幾畝地,劃不得購買農業機械,如果使用農業機械,現在的農業機械功能單一,需要購買幾臺才能完善使用。投資成本太大。

第三,種地季節性強,農民農閒時間太長,專業在家種地划不來。


笫四,外出打工比搞農業掙錢。農民工在外打工賺錢收入,可以高出農業收入一二十倍。

第五,城鎮化發展,迫使農民出外掙錢,積累進城資金。現在農村人進城已成潮流,為了購買城市高價房子,指望農業收入缺口太大,農民只有外出打工掙錢。

第六,農產品價格不穩定。由於糧食,瓜果,蔬菜的價格和銷售渠道不好,很多農民都賠了本,出現了瓜果蔬菜爛掉的現象,農民失去了種地的興趣。

由於以上原因,很多農民把責任田改種樹木,或者乾脆放棄,都外出打工去了。現在堅守農村種地的僅僅是一些老人和婦女。在這樣情況下,很多農村田地自然荒廢了。


閒聊農家

我曾經見過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上萬畝的土地荒蕪著,地裡長滿了野生馬泡瓜,很多農民到地裡撿馬泡瓜取籽榨油,這種滿地雜草的現象別說年輕人,就是80多歲的老年人都大呼沒見過。

圖為二位村民正在地裡撿拾野生馬泡瓜,據村民介紹,這些土地被以1000元的價格流轉了出去,2017年夏天收穫了一季作物之後,就開始荒蕪,一直到2018年的春天,還沒有種植作物。

圖為冬天的時候,野生的馬泡瓜已經風乾,仍有一些村民在地裡撿拾馬泡瓜。

這是農民從馬泡瓜中取出的籽及壓榨的馬泡油,當地很多村民都在食用。

還有一些村民在荒蕪的田地中放羊。

那麼這些田地為什麼荒蕪呢,據介紹,種出來的農產品滯銷,收入的錢甚至還不抵不上種植的成本。而流轉這些土地,三級補貼共有1500元左右收入,真是躺著都掙錢啊,難怪種地積極性不高啊。


草根影像

我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小規模種田賺錢少。現在如果種植小麥和水稻,一畝田的純收入只有幾百元。農民外出打工,一個月收入起碼二三千元。收入差距太大,難怪農民寧願把田荒著,也不願意種田。據瞭解,現在,很多農民都到外地打工,如果請假回老家種田是不合算的,除了來去路費,還會損失工資錢。我在沿海地區調研的過程中,接觸過一些外地農民工。他們中有的人是拖家帶口,幾年不回老家了。他們不願意種田,因為他們認為種田不但辛苦,而且收入太少。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有的時候可能顆粒無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