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中國文人畫,萌芽於唐,興盛於宋元。

宋代,中國文人畫的黃金時代

  在宋元四百多年裡,由於文人思想的蓬勃,突破漢唐煩瑣訓詁,呈現著遊心物外,不拘格律的新思潮,這種思潮表現得最顯著且輝煌的,莫過於繪畫。因之,史稱宋元為文人畫的黃金時代。

  宋代文人畫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蘇軾有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實際上,蘇軾不僅僅是書法上的宋四家之首,而且在繪畫上也是有著卓越貢獻的。蘇軾的繪畫格調高雅,清新灑脫,往往帶有一種奇異的文人氣息。蘇軾的《枯石怪木圖》就是其中的典型。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蘇軾 《枯石怪木圖》

  其他如徐文長、鄭板橋等,皆為文人畫聖手。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徐文長 《木石蘭草圖》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鄭板橋 《千尺圖》

什麼是中國文人畫?文人畫的精髓是什麼?

  但,什麼是文人畫?文人畫與其他畫有什麼差異呢?

  根據君友會王愛君美術文獻《中國文人畫》記載:文人畫與一般的畫家畫、院體畫、禪畫,甚或政教宣傳畫都不相同。她是文人雅士們的心靈事業,藉繪畫以抒洩文人們胸中之逸氣,並不求工整與形似,也不講目的與價值;只是隨興所至,表之筆情墨趣,寫寫文人墨客心府靈境。也就因為具有文心、詩情、畫意,才得命名為文人畫。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八大山人 作品

  文人畫與作家畫不同,清盛大士谿山臥遊錄中雲:“畫有士人之畫,有作家之畫。士人之畫妙而不必求工;作家之畫,工而不必畫妙,故與其工而不妙,不若妙而不工。”士大夫畫與士人畫,都是文人畫之別稱。由此可知,文人畫,不在於工整細緻,不在於形似甜美,而在於畫裡畫外的那股妙趣,達到所謂“妙不可言”之境地。

  以此而言,中國文人畫最顯著的特點,即是深蘊文人風骨與君子情懷。在畫中滿是書卷氣,在畫外坦蕩君子風。

畫中君子張文崇

  中國的文人,向來是孤獨而不孤單的。在中國文人畫,尤其是君子畫的道路上,大道不孤。

  張文崇,汝州人。中國國畫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汝州市書協副主席、中國當代藝術高地汝州市中國畫研究院院長、中央民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特聘畫家。2013年被中國藝術家聯盟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畫中君子 張文崇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畫中君子 張文崇

  張文崇自幼酷愛畫畫,筆墨已伴數十年。其父張進增在當地是深有名望的畫家,在父親的薰陶下,張文崇從小時便隨著父親寫字、作畫。最初他臨摹畫冊,再經過父親的指導,他在繪畫上日益進步。

  回憶起初學繪畫時,張文崇說,“父親那時在市文化館工作,文化館匯聚了不少藝術人才,我經常追隨著大人們,聽他們談藝,看他們作畫。”他也不得貪玩耍,每天作畫六至八幅山水畫和梅蘭竹菊,除了作畫,還要大量臨摹書帖,早期學王羲之,追求氣韻生動,格調高雅的書風,後來練習篆書、金文,從而夯實了繪畫書法功底。

  他擅長畫梅、竹、傲雪的紅梅,老梅新枝,風中翠竹,幽芳逸緻,紙墨悠揚。愛以梅蘭竹菊四君子為主題的張崇文,更多的是一種對美好品質讚美的表達,也是為數不多的執著地將畫品、人品、畫格、人格融為一體藝術家。他的山水畫也是意境深韻,青山秀水氣象萬千,壯人心魄,代山川立志,用心靈呼喚美感,用個性化的筆墨語言來述說千言萬語。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生活就是張崇文的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他喜歡梅,便是“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追求梅花獨立、清高、與世無爭的品性。他熱愛竹“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堅韌不拔,清逸高潔。這也是張文崇自由人格創造的高雅意境中,一顆自由的心靈伴著天地精神獨來獨往。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這些都充分說明張文崇在對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尤其是中國文人畫藝術上,是真正的繼承和發揚者,把中國的傳統優秀文化精神,傳播給各式各樣的人,也是藝術真正的意義和精神價值的體現。

張文崇作品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中國文人畫與畫中君子張文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