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人如何學習寫字的嗎?

古人學書法有這一種說法:"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為小楷,以鐘王為法"。

顏便是指的是顏真卿,歐指的是歐陽詢,鍾指的鐘繇,王便是二王,王羲之王獻之。

唐朝不僅是軍事政治上的盛世王朝,而且在文化方面做的尤為突出,單在書法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皆被後人相傳稱讚。楷體自唐朝正式的進入蓬勃發展時期。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人稱“顏體”。 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他的“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你知道古人如何學習寫字的嗎?

(網絡圖)

顏真卿一生書學境界的歷練,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

立堅實骨體,求雄媚書風。

顏真卿的第一境界,從初唐而來,又脫出初唐之軌轍,自立一家面目。這種境界的歷練又多循張旭所示為門徑。

第二境界

究字內精微,求字外磅礴。

既至此境界,顏真卿已一掃初唐以來的那種楷書風貌:前者側,後者正;前者妍,後者壯;前者雅,後者直;前者瘦,後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後者有法可循;前者潤色開花,後者元氣淋漓。真可謂變法出新意,雄魂鑄"顏體"。

第三境界

臻神明變化,與生命爛漫。

孔子說:"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顏真卿晚年對生命與書藝在反省中得到悟徹,因此在其點捺撇畫中既留著生活的血淚斑駁,又在筆墨的動勢中洋溢著生命的頌歌;既在線條的起落移動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櫛比鱗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輝!至此境界,其書如老枿枯林,卻有濃花嫩蕊,一本怒生,萬枝爭發,生機盎然。

恆森九唐城傳承東方建築藝術,呈現東方文化典雅氣質,雅士風韻。重現大唐之風,邀廣安名仕共同感悟盛唐文化的審美神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