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幼兒如何給他制定家規和家訓?

可可貝貝媽媽

孩子的能力發展

孩子在三歲以前就會經歷“執拗的敏感期”,在這個敏感期內,孩子總是說“不”、“不要”,因為孩子需要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為自己獨立打下基礎。

但是對於家長來說,這就是一個難題。以前孩子很容易哄,現在變得困難了,而且在一些小事上,總是不配合家長,讓家長產生厭煩、憤怒的情緒。尤其是家長會覺得,以前都可以做,為什麼突然孩子不做了。

三歲孩子如果之前已經與媽媽或其他撫養人,建立了良好的親密關係,這個階段已經開始發展社會性特徵,比如會對其他小朋友感興趣,希望加入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等等。

由於,孩子已經能夠流利地表達自己,遇到問題時,她很可能“為什麼為什麼”問個不停。

瞭解了三歲孩子的發展特點,家長才能不打擾孩子的正常成長,制定規則才能得心應手

根據能力和特點制定規則

關於孩子的第一個特點:執拗。

面對執拗的孩子,如果家長總是單方面的制定規則,就像控制孩子一樣,就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有可能就會發生反抗的事件。比如家長說要做什麼,孩子偏偏不同意,最終家長髮怒,孩子大哭,不得已還被打屁股了。

針對這個特點,家長應該注意:制定規則需要得到孩子的認可,跟孩子提前做好約定。

比如,家長不希望孩子長時間的看電視,可以詢問孩子,每天看電視多久時間?因為三歲孩子對時間的概念還不清晰,家長可以進一步詢問,你希望看20分鐘還是30分鐘。這樣,就跟孩子做好了約定,時間到的時候,提醒孩子關電視,如果孩子能夠執行,對她進行鼓勵。


關於孩子的第二個特點:社會性特點發展

這時候,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行分享,帶孩子去更多小朋友的地方玩,甚至形成固定玩伴。

同樣地,這個階段發生的另一個大事,就是大部分孩子已經可以上幼兒園了。

注意家庭和幼兒園制定的規則要一致,如果幼兒園教育孩子物品要歸位,那麼家裡也應該以同樣的標準要求孩子。


關於孩子的第三個特點:好奇寶寶

根據人類的發展特點,0-6歲是孩子建立基本人格的階段,這個時期,常識往往比知識更重要。

對於愛提問的寶寶,家長不要拒絕回答,或者敷衍搪塞,當然有時候也不用長篇大論,講解得很複雜。

曾經有人分享過孩子的主題班會,班會就是允許孩子們盡情提問,其他小朋友會作答。小朋友們提問非常有趣,他們會問:“為什麼人用兩隻腳走路”,而孩子們的回答也非常有哲理,有的孩子回答說:“因為人要用手來工作”;有的孩子回答:“因為人的基因決定他就是兩隻腳”。

家長可以學習下孩子這些回答。


具體規則的制定

對於具體規則,完全因人而異,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點。基本來說,培養孩子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是這個時期的重點,簡單地總結就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準時睡覺

細節的就更加涉及到家庭的教養方式,有時候並沒有唯一答案,也沒有準確答案:比如能不能給孩子吃糖?比如孩子看電視好還是壞?比如去超市孩子選擇的玩具很貴,到底買不買。等等。

生活的情境是不斷變化的,制定的規則通常都趕不上變化,以及孩子帶來的挑戰。如果有爭議,採取跟孩子提前約定的方式來處理,孩子往往都能欣然接受。



情緒教練;美國正面管教講師;高級兒童情商指導師;2017年北京勁松四小兒童財商課程講師


Annie媽媽育兒

在制訂家規之前要先讓孩子理解家規的目的和意義,一定要告訴孩子,家庭規矩都有哪些內容,並且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家規的制訂,就此機會應該對孩子進行家庭歷史的傳承教育。比如,有的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富裕,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生活上會出現暫時的困難,此時可以讓孩子瞭解家庭的背景,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誠實勞動,進而做到自強、自立。

在實際的教育中,父母也可以進行滲透家規的教育,經過長期並且有目的的教育之後,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定式,最終能夠自覺地遵守家規。

對於低齡的孩子來講,在訂家規的時候,嚴格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應該讓孩子感受到這是緣於父母的愛,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感受到安全感的存在,切忌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和叛逆心理,覺得父母不愛他了。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給孩子愛撫,在他情緒不好或者是不開心的時候,父母千萬別為了威嚴而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

在給孩子制訂家規時,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愛他的,要讓孩子既改正了錯誤又感受到了安全感,不要讓孩子產生任何的牴觸心理,或者是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他了。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自由並不是無限的,必須要接受並遵守一些規則。但是,對孩子進行合理的限制這並不意味著控制孩子,讓孩子失去自由。要知道,家規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爸爸媽媽以及家庭的其他成員也要嚴格遵守。

還有就是,家規一定要儘量簡單,千萬不要一次性地訂立出很多條,要讓孩子有一個慢慢遵守的過程,尤其是對於孩子不良的習慣來講,一定要給孩子時間去改正。一段時間內三條左右比較合適,家規表述儘量多用正面的語言,語言上儘量要溫和。

在決定給孩子獎勵或者是懲罰的時候,要儘量與要遵守的規則結合起來,然後讓孩子把規則牢牢地記在心上。

最重要的一點,家規教育應該堅持長期不懈。父母對孩子進行的家規教育,不能單純地憑著自己的主觀意志來辦事,一定要讓孩子堅持下去,不要今天想起來了就對孩子進行教育,明天因為事務繁忙就允許孩子不去遵守,也不能因為孩子情緒好了就教育,情緒不好的時候就不去教育,這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


壹父母

1.冷靜角. 三歲的幼兒講道理是講不通的,說重了還會傷害到孩子的心靈,所以可以在家裡設置專門區角。(放一軟墊、鐘錶、布娃娃。)不僅孩子發脾氣時,大人打脾氣了也請去冷靜角待著。


2. 小紅花.這個大多是幼兒園裡用的,對於三歲的孩子來說剛剛好,只需要兩張漂亮的紙,貼在醒目的位置,一支紅色筆。孩子好的行為習慣及時表揚,獎勵小紅花,(可以是家長親手畫的)犯了錯誤,就要消掉一朵小紅花。同樣的如果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做的好,也可以親手為爸媽畫一朵小花,寶寶覺的爸媽忽視自己了,也可以要求消掉自己為爸爸媽媽畫的小紅花。
3.
面壁思過。孩子是極其聰明又古靈精怪的小天使,察言觀色的本領可謂一流,有時會因為大人的寵愛而犯下錯誤,還不知悔改。那就不得不罰啦!個人認為對3-4歲孩子,極其嚴重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罰站七分鐘。

三,規則既定,就要遵守,不輕易更改,不破壞規則。最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則,就是最好的家訓。
最後,第一句:窮養、富養,不如用愛養。第二句: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家是講愛的地方。第三句:以從孩子長大過來人的身份,包容孩子。讓我們學著做好爸媽,做穩定的爸媽,用愛抱持、涵容我們的寶貝。


小情緒54333

謝謝!三歲的孩子基本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我們家裡並沒有制定一定要孩子遵守的“家規家訓”,現在看來這也是不妥的!個人認為三歲孩子的家規家訓有:

1、晚上按時睡覺、儘可睡前洗臉、刷牙習慣!這個習慣關係到孩子日後身體健康與規則的養成;

2、閱讀的習慣。不上小學,就不知道閱讀有多重要!大聲朗讀、講故事,竟然直接與日後的生字掌握與作文相關!

3、自己的衣服自己穿!鞋子最好買那種可以粘的鞋,但衣服要學會自己穿,釦子會自己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過度依賴父母,認為是別人的事!

4、語言表達能力,表達在幼兒園裡遇到了什麼開心或者不開心的事,能相對清楚的表達出來!

祝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秦凌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它簡單明瞭地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所以,作為家長要重視孩子三歲時這個黃金期。



三歲前是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兒童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家長應儘早開發孩子潛能。更重要的是家長在早教時一定要注意言傳身教,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雖然我還沒有結婚,也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但是我被教育過呀,我也有三歲的時候,我把父母對我的教育用弟子規的一句話來總結一下,那就是“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首孝悌:以前我們家賣饅頭的時候,走到媽媽的奶奶家,她總是會拿幾個她愛吃的豆沙包送過去,後來我也學會了;我的奶奶在地裡幹活,她就幫忙去幹,還給送吃的,後來我長大了,奶奶生病了,她端屎端尿,盡心盡力地照顧,這些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次謹信:再有就是做人要誠實守信,記得有一次我去別人家玩兒,看到了一個蝴蝶的小卡子,我就偷偷拿走了,後來被我媽知道了,就跟我說做人要誠實,你喜歡可以跟人家說,不應該偷偷拿,然後就帶我回去給人家送,當時覺得好丟人啊,從此以後,別人的東西再也不敢動了。還有就是守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輕易許諾。


有餘力,則學文:學會做人,還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我爸媽一直堅信知識改變命運,所以總是強調學習,希望我們好好學習,找個好工作,不再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


凌波仙子832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給孩子立規矩是非常必要的。關於立規矩我有七點建議。

第一,語言簡單明瞭,孩子要遵守的規矩,一定要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來表達。

第二,立下的規矩,無論在什麼時間什麼場合都要遵守。

第三,懲罰一定要及時,孩子壞了規矩要及時懲罰他,過後懲罰孩子都不知道錯在哪了,因為剛才的事他已經忘記了。

第四,不能找後賬,孩子做錯事及時懲罰後,這件事就過去了,不要揪著不放,事後拿這件事挖苦孩子。

第五,就事論事不要摻雜父母的情緒,也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第六,父母要以身作則,規矩大家一起遵守

第七,規矩是不能打破的,但是“偶爾”放寬也是可以的。比如孩子生病等特殊情況


飲水思源peace

三歲的階段孩子意識的初級階段,也是關鍵階段,制定家規的目的就是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一、家規宜短不宜長。三個字能表明的信息,絕不用四個字,現在的孩子基本上三歲就開始背誦三字經和弟子規了,裡面很多內容就是家訓和做人的道理,

二、父母以身作則。家規不僅約束孩子更約束大人,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父母要第一時間給孩子做出榜樣,在孩子面前展現積極的一年,負情緒一定不要流露給孩子。

三、獎罰要分明。鼓勵大家按規矩做事,制定好獎勵辦法,做到了就有獎勵,制定家規要達成共識。引導孩子慢慢養成規則意識。


健康肥城

至於三歲幼兒如何制定家規這事,我說說我家孩子吧。

他在我和我老公面前,基本上不耍賴皮,一到他爺爺奶奶面前各種磨人!

一會要這個一會要那個,若是不滿足就睡地下,或者不走,再或者哭…



如果我和他爸爸但凡一個在場,他都基本上不敢這樣了。會表現的特別聽話懂事!看他也挺開心的。

感覺吧還是爺爺奶奶慣的!太溺愛了…對待孩子要保持原則,底線。不能做的事就是不能做!要天上的星星,我不可能就去給他摘啊…


做家長的,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該不能做的事不能縱容的絕對不能姑息。



晨曦專護

古人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就是說明一生的教養與習慣是從小養成的。三歲幼兒的教育是可以有規則的,但要養成好習慣卻在於父母"執行"的是否到位。可以與不可以是明確的,不可以朝令夕改。好與不好是符合道德規範的,不可以"小孩子不懂"來混淆。沒有非訂不可的規則,但一定有一個負責任,三觀正確的父母以身作則。每一個熊孩子身後必有一對缺乏點教養的父母。三歲該教則教不可放仼。


2417747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