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創作好詩:意高情深,詩有四種高妙

怎樣創作好詩:意高情深,詩有四種高妙

怎樣創作好詩:意高情深,詩有四種高妙

南宋著名詞人、詩人姜夔著有多種詩詞論,他說:“詩有四種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礙而實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寫出幽微如清潭見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剝落文彩,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自然高妙指顯出吟詠對象的對象)清•袁枚說:“其言動心,其色奪目,其味適口,其音悅耳,便是佳詩。”現代詩論家,有的提出“三美”,即情思意境美;語言文彩美;音韻節奏美。

著名詩人臧克家說:“詩要有三新:思想新,感情新,語言新。三者缺一不可。”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博士生導師霍松林先生在《歷屆中華詩詞大賽獲獎作品選評》序言中曾大加讚賞“題材新、觀念新、感情新、意境新、格調新、語言新、句法新”的詩作。

怎樣創作好詩?筆者從學習研究大家、名人之名作和詩人的優秀作品,古今詩論專著,結合自己的創作體會,談些膚淺認識,作為拋磚引玉,向方家求教,與詩友們共同探討。

意高

“詩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

好詩,首先要有好的詩意(思想內容),立意要高,有積極目的,有現實意義與社會作用,能感染讀者,給讀者以有益的激勵或啟發。詩意好,表現在格調高,意境美,感情真。“意之所在,上者可以驚心動魄,次亦沁人心脾”。故想作出一首好詩,必須在立意上下功夫,“善思”、“精思”,“精思而後得”。意境要高超、深邃、新穎。要求新、求深、求真、求精。清•王國維說:“有意境,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文學之工不工,亦視其意境之有無與深淺而已。”清•趙翼對作家的評論,十分重視意新語新。

他說:“意未經人說過則新;語未經人用過則新。詩家之能新,正以此耳。若反以新為嫌,則必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否則,抱柱守株,不敢逾限一步,是尚得成家哉?尚得成大家哉?”《甌北詩話》清•劉熙載說:“意新則異常,異於常則怪矣!詞高則出眾,出於眾則奇矣!”並有古人提出:“立意,貴新、貴深、貴約”作為三要領。

新放在首位,告訴我們要特別重視創新。意境新的詩,一人眼就可激發讀者的新鮮感和驚奇感,所謂“一見傾心”,很快地與讀者發生共鳴,而不使人望而生厭。在詩詞創作中,只有那些對生活、對藝術、對語言文字始終保持敏銳的感覺,又不甘平庸的詩人,才能熔鑄出新鮮獨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意境。筆者認為要創新,思路必須放得開,思維要呈放射狀,也就是要多角度,多方位,多側面的思考立意,不要簡單化、公式化,要喜新厭舊,趨新避舊,要構思奇特,想像奇特,善於突發奇想。

如開發工業產品那樣,“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奇。”要敢於超越他人,要勇於超越自我,要冥思苦想別人和自己不易想到的至高點。清•朱庭珍雲:“詩貴真意,真意者,本於志以樹骨,本於情以生文,乃詩家之源……詩人首重煉意……以思引意,以才輔意,以氣行意,以筆宣意,使意發為詞,詞足達意。”

在朱庭珍看來,詩之所以為詩,不在於形式,不依靠死守定法,而首要的則在得其“真意”,善於“煉意”,使作品能夠志有所寄,情流其中,意發為詞,詞足達意,使內在的思想感情和外在的表現形式達到完美的統一,這對我們寫作極有值得參考的價值。

我們說詩的意境,是客觀世界與詩人主觀情感的結合與昇華。是內情與外景的水乳交融,情理神形的和諧統一,就是具有強烈感染力和啟示力的富於詩味的藝術世界。

當代學者夏中義在《世紀初的苦魂》中指出:“意境之要義,當是人生感悟之詩意的傳遞。所謂人生感悟,是作者對社會、歷史、自然、人生深層意蘊的探討與開發。”上述論點告訴我們,意境是如何構成的?它是由典型的生活環境和概括性的具體形象,以及作者為現實生活所激起的感情——這三方面凝結成的。這三點正是詩的意境要素。意境的功能,在於有言外之音,象外之感。

創造意境的手法多樣,如“寓理於象”的象徵手法;“露中有藏”的虛實手法;“以少勝多”的含蓄手法等等。營造好的意境,是對作詩的重要要求,作詩不僅要求句好,而更重要的是求好意境,重句不重意,那是本末倒置。古詩人善於將外部世界心靈化,內部世界具象化,造虛實相生,情景交融的深邃意境,這種抒情技巧,是應當借鑑的。

我們在作詩時,應找出外部世界與內部世界最佳契合點,創出極強的意境,委婉含蓄的表現其深摯的情意。請看在立意上從新的角度去考慮,不走前人之舊路,不發前人已發之言,觀點和情調與眾不同的幾首詩例:

唐•劉禹錫《秋詞》:

自古逢秋空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抒寫了一種對秋天全新的感受。

當代教育家、作家、學者、詩人劉徵老先生的《題龍麟松》:

麟甲翕張欲化龍,碧濤如海嘯天風。

折腰不為趨權貴,來拜西山十萬松。

突破了一般對松的寫法。

當代作者王向東《吊魯迅》:

我來還宿願,秋草正荒涼。

舊宅門窗掩,新樓車馬忙。

英雄仍吶喊,戰士莫彷徨。

一代文風變,誰來作棟樑。

此詩充分表現了作者對當代文壇的深沉思考和強烈的責任感。詩中巧妙地嵌進了魯迅的著作《吶喊》、《彷徨》之名,語句自然而新穎,意味深長。

全國美協顧問92歲高齡蔡若燭的《拾薪》:

四季莫嫌冬,枯榮轉化中。

今年凋落處,隔歲看新紅。

真是小題大意,富有哲理。

湖北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老詩人,年逾八旬的賀蘇所撰《香港迴歸》:

七月還珠日,百年雪恥時。

老夫今有幸,不寫示兒詩。

這樣歷史意義重大的題材,僅用寥寥二十字,竟描述得如此生動、深刻,包容瞭如此豐富的內涵。讀來朗朗上口,明白如話,易於記誦。語淺意深,舉重若輕,渾然無跡。

楊元洲的《詠牡丹》,立意與眾不同,不是寫花之豔麗,而寫與牡丹有關的人和事,針諷時弊。

詩曰:

進出宮中名遠揚,三章詩作伴君王。

天香國色雅稱久,李白苦衷傷斷腸。

題小縱深大,題小喻意大。

情深

詩能有魅力,感人、迷人,因情而生。要作一首詩,必須先有感情,再用藝術的語言把感情表達出來,即“為情而造文”。“無情即無詩”,“有情方有味”。,“有必不解之情,而後有必不可朽之詩”,“以無情之語欲動人之情,難矣”,唐•白居易對情和文的關係曾有個形象而深刻的比喻:“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就是說詩如一棵樹,動人肺腑的感情是它的根,表現思想內容和感情的語言是它的枝葉,優美的聲律是它的花朵,深刻的含義是它的果實。袁枚說:“詩歌詠情也”。他認為情是詩人作詩的首要條件,“天性多情句自工”。並說“寫景易,言情難,難在於情真。要做到詩人作詩確實心有所感,而不能虛假。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側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豔。

“詩難其真也,有性情而後真,否則敷衍成文矣。”情只有真才能深,古今名詩,莫不以情與讀者通,或催人淚下,或激人振奮。情的範疇很廣,有父母、夫妻、兒女情,親情友情,愛鄉情愛國情,今昔之感,生死之別,遲暮之懷等等。而情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是對國家民族命運的熱切關注,對社會對時代的莊嚴責任感,以及對人民博大深厚的愛,一句話:“憂國憂民”的情懷。毛主席的情感世界與中國革命乃至世界革命息息相關,因此他的詩特別感人。

宋•文天祥在兵敗被俘的生死關頭,面對河山破碎,卻表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感情,

寫下了《過零丁洋》的偉大詩篇: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末二句成為警世名言。

唐•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愛鄉之情十分濃烈,詩傳千古。

又如他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友情深似海。

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系送別之作,何等情真。

北京林鍇先生的《初乘羊皮筏》:

九曲飛流千折波,每將慈母擬黃河。

百年乳哺慚無報,還臥搖籃聽母歌。

此詩寫得有聲有色,情真意切。坐羊皮筏首先聯想到搖籃,又想到黃河母親。作為祖國兒女,他自謙地說老了還坐臥在搖籃,聽母親唱歌。強烈的赤子情懷,噴薄而出,何等高尚而感人,這就是情的發揮,詩的魅力。

賀蘇的《自述》:

生長水之涯,江湖是故家。

血堪肥碧草,人未瘦黃花。

歷盡紅羊劫,終清白璧瑕。

此身經百鬥,九死愛中華。

他把自己所受坎坷置之於度外,而對愛國之情、忠國之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情深意重,格高境大。


怎樣創作好詩:意高情深,詩有四種高妙

怎樣創作好詩:意高情深,詩有四種高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