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沉迷網絡短視頻太深,看這位明智的家長是如何做的!

近幾年,網絡大軍的崛起已滲入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各類短視頻平臺似乎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負面的影響也正暴露無遺。

前段時間,被一則新聞深深扎心:武漢2歲女童菲菲的爸爸,在看抖音視頻時發現了一個與寶寶互動的翻跟頭視頻,十分有趣,便拉上女兒菲菲嘗試了一番。

結果悲劇發生了——爸爸抓住菲菲往上翻轉180度的時候,突然失手,孩子一下子頭部著了地……

這樣的新聞讓人揪心,估計這位爸爸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這孩子沉迷網絡短視頻太深,看這位明智的家長是如何做的!

短視頻平臺上大量奇觀和惡搞內容帶來的不良效應是毋庸置疑的。不止是家長逗孩子,其實孩子也悄悄地活躍在各大短視頻平臺上,他們不只看別人的,還自導自演,甚至當上了網紅!

在一些火爆的短視頻平臺上,經常可以看到小學生在教室錄視頻;幼兒園小朋友靠跳舞來漲粉絲;還有小小年紀就教大家如何化妝的“美妝達人”;就連幼兒園小朋友掛在嘴邊的歌曲也是短視頻平臺上的流行歌!成人都會忍不住上癮的短視頻,更何況是涉世未深的孩子!這樣下去的結果不僅是影響孩子的視力、學習成績,更會讓孩子失去接觸優秀文化、經典書籍的機會,甚至會逐漸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和形成歪曲的價值觀。

有數據統計,某款短視頻平臺85 %的用戶在24歲以下,基本都是95後,甚至00後。在這些主體用戶中,中小學生佔了很大比例,有位小學班主任憂慮地表示:“雖然原先也知道他們玩,但親眼看到他們的投入,還是讓我很震撼,這些短視頻平臺裡錯綜矛盾的文化,正以奇怪的姿態疊加在這代孩子身上。 ”

孩子無論是玩短視頻、玩遊戲,還是用手機來聊天,孩子沉迷於手機的危害遠遠比你想象中的更要嚴重!

孩子沉迷手機帶來的危害

1. 破壞神經系統

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一項測試表明,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英國華威大學的傑勒德·凱都博士警告說: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問題。

2. 影響生長髮育

此外,長期遊戲還可能導致孩子手指發育畸形;低頭玩遊戲,會對孩子的頸椎帶來很大傷害。

3. 失去思考能力

一些孩子長時間沉浸在刷視頻段子,不知不覺中便耗費了好幾個小時,孩子一旦沉溺於此之後,會導致無法長時間的集中精神,缺乏專注力和思考力。

4.網絡暴力的侵害

一些孩子拍攝的搞笑視頻下面,可看到彈幕評論全是大人的惡意中傷和調侃,將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巨大的衝擊。

5.把炫富當真理

在很多短視頻平臺中,最常見的一些炫富視頻,對孩子的價值觀養成很不利。他們會將個例當普遍,將攀比炫富當成了人生追求,並奉為真理。

應對“手機控”孩子,父母做到這三點

1. 以身作則,少玩手機多陪孩子:孩子出生前,他們並不知道手機、平板是什麼,想要孩子少玩電子產品,父母的榜樣作用非常重要。很多家長下班回家後,便坐在沙發上玩遊戲、刷新聞,孩子會認為手機裡有很好玩的東西,會認為手機比自己更重要,所以慢慢對手機產生了興趣。甚至有孩子對家長說:爸爸媽媽,我希望做你們的手機。因此,建議父母要儘可能地多陪陪孩子,聊聊天,講講故事,都是很好的方式。週末的時候帶孩子出去玩玩,多活動活動,玩累了,回家也就沒有過多精力吵著要玩手機了。

2. 規定時間,解釋玩手機的害處:孩子玩電子產品,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無論是過度放縱還是嚴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確的做法。事先約定好玩的時間,比如只能玩10分鐘,要引導孩子按照規矩來做,慢慢地孩子也會習慣於遵守。

3. 轉移注意力,豐富親子活動:當孩子要玩電子產品或是不能停下來時,爸媽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跟孩子玩遊戲、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畫畫、或者帶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園等,都是不錯的注意力轉移法。

總之,孩子的種種行為都折射出父母的教育與引導。爸爸媽媽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請給他們多些陪伴,錯過他們的成長,你一定會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