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持續拿稿費嗎?

蒹葭生北國

謝謝這位朋友的提問,因為你的提問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一條賺錢小妙招,就是悟空問答了。

悟空問答是今日頭條衍生出來的另外一個app,專門提供各種問題給廣大頭條用戶回答,並賺取收益的一個平臺。

在我瞭解悟空問答之前,我曾做過自媒體,但是發現那並不適合現在的我,因為做自媒體需要大量的資料去支撐,約束也多,每個星期一期待有好的收穫,卻始終不如人意。我也知道自己在這方面還不夠火候,加上工作原因,實在難以經營自媒體。

後來,我聽說悟空問答可以賺錢,就半信半疑的嘗試了一下,在堅持了幾天的回答後,收益來了。一開始不多,但是慢慢的,每天積累著經驗,不斷提升自己回答的質量,收益也漸漸有所提高。

我不是一個貪心的人,我不要求自己像那些問答達人一樣,每天賺幾百塊,我也不羨慕。但是,我是一個有追求的人,我希望自己每個月能有多一千或者幾百的額外收入。

因為悟空問答,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也不需要怎麼經營,你只管提升自己的回答水平就好了。非常適合大家,下班有空可以回答一兩題,在家帶娃也可以回答一兩題,日積月累,總會有成效。


下面這張圖我是這個星期的收益,


下面這張是上週的收益

我在悟空問答也只是一個新人,今年3月初才開始這條路。按照目前的水平,我一個月大概也能拿四五百左右吧,只要我堅持,我也相信未來會收穫更多。


要注意的是,要想利用悟空問答賺錢,首先得開通問答收益功能,目前這個開通途徑越來越多限制了,只有新用戶才能開通。所以如果大家想要開通的話,可以關注我,私信我,我再教大家怎樣開通吧。



今天也忙了好久,幫很多朋友開通了收益,雖然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但最終都順利開通了。

你有興趣了嗎?

我是生活小精彩,喜歡分享精彩生活。

謝謝大家支持。


生活小精彩

您這個問題非常有新意、非常有熱度,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激情奔放的青蔥時代,往事歷歷在眼前,文字還在,書稿還在,但是,懵懂少女變成了隆鍾老太,外面的世界已經天翻地覆。

我還在持續拿稿費,只是現在的稿費,跟當初的稿費是不一樣的,來源不同、數額不同。

記得我第一次拿稿費是在初中的時候,在本地的地級市的小報上發了一篇短文,豆腐塊,錢也不多,數字印象不是很深,應該是隻有幾塊錢,可是非常轟動,因為這麼一件事,知道的人都是羨慕、欽佩、讚賞,我自己當然也是十分激動,十分得意,十分的自以為了不起。

一眨眼幾十年過去了,我現在早已經不再是在報紙雜誌上寫豆腐塊,而是在多個平臺上做自媒體。

我算是新潮和勤奮的人。每一種新的自媒體出來,我都很快就學習運用了。

總之,努力的人、好動腦筋的人、眼界開闊的人、行動力強的人,知識變現的路徑是很多的。

讓我們結成朋友,互相交流,努力吧。


陳群律師

喜歡文學的人都是從愛好寫作開始的,我也不例外,我來說一下我拿稿費的一些趣事。

我出生於武漢市新洲區鳳凰鎮的一個普通家庭,在我16歲初中畢業時,我母親因高血壓去世,留下一堆帳需要還,在我高中還未上完的情況下,我輟學來到了武漢郊區的一家造紙廠上班。我清楚地記得這是1993年。那個時候,還很有進取精神的我為了不丟掉高中階段的學習,我找了一個很好的同學,請他幫我買一套高中的全部學習書,利用晚上或者休息的時間進行自學,除此之外,我還在武漢市34中學的夜宵學習漢語言文學和新聞學的專業。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三年過後,我順利地拿到了湖北大學自考的專科學歷證書。那一刻,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1994年開始,我自己訂閱了一份武漢晚報,我最喜歡看該報每週一、三、五出版的文學副刊。我也一度將這些副刊當成我的精神食糧。

我還記得在2000年的元旦,在這一天的時間裡,負責投遞這一片區的郵遞員接連給我送來了一千多元的稿費單。其中一筆最大的稿費是廣州的《人之初》,稿費達到了465元。同學看到我到了這麼多稿費非要我請客不可。

如今,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我早已不用筆寫作了,現在我已經換了四臺電腦,我一直都是用電腦直接寫作,因為電腦好修改和直接發稿。但願我的這種日子能一直走下去。


中國紀錄


我的第一筆稿費是1993年那年在本地報紙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獲得稿費2元。大家肯定哈哈大笑,2元的稿費?是的就是2元。1993年我們的工資是多少呢?我記得剛上班時發的工資是45元,大概是這個數字,級別是十四級,辦事員級別。後來漲到75元,忘了那一年漲到300元,可能是1998年左右吧。再後來繼續漲,到現在4000元,加上車補也就是4500多點。

那時候我寫了一篇公園遊記的稿子,屬於文學散文類,說實話,多數文字是拼湊的組合起來的,用老舍,朱自清等大家文字的美語拼湊出來,經過自己多次加工寫出來。

寫完以後就用信封包起來郵走了,沒有想到半個多月稿子在本地報紙的四版發表了,那時候不知道筆名,就直接用名字發表了,那時候沒有手機,pp機也沒有,單位通訊員看到報紙告訴我,我就去了報社,報社說還得單位出證明,就出了證明到報社領回來,感覺自己高大有文化的樣子。

後來又陸續發表了不少,單位看我愛寫就調到辦公室寫材料,寫寫單位的事情送到報社發表,一年十幾篇宣傳單位工作,領導很高興。

到2010年以後稿費漲了不少,幾十上百的也有。2015年以後寫的少了,報紙的閱讀量明顯下降,看報紙的就是幾個老同志,年輕人不看報紙,看手機。


現在我還看報紙,不過發表的少了,開始在頭條之類的寫東西,收入不多,主要是一個愛好,更主要是一個方便。

歷史在變革,社會在發展,手機成為主要媒體,但報紙不會消亡。


雨天絲雨

真正說是寫東西得到點“稿費”,我想也就是現在的悟空問答了吧(雖然“稿費”有點慘不忍睹)。只能說悟空問答被前期的大V們炒的太離譜了,絕大多數人也被他們的手段搞得喪失了理智,一天幾百上千的稿費對於大V們來說是炒作的手段,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也只能是白日做的夢。

看清實際情況之後,自己也沒有了當時激情和衝動,也就當是一個能夠抒發自己的想法和感慨,和朋友進行交流的平臺吧。


紅耳朵的蚊子1

只要你擁有碼字的手藝,況且還不錯,你時不時地就能收到稿費,無論是哪種形式的變現。

就害怕你懶得動手,拿把乾草蓋在頭上,欺騙麻雀,老愛貪玩放縱自已。頭髮都白了,蛐蛐都嫌你了……

好長時間了,已不再去想一首詩能換取幾文稿費了,那可憐巴巴的收人,猶如幾根被鷹隼丟棄的肋骨,冷且寂寞的硬,無人垂憐。

何時,每一個從血液裡熬出的文字,能價值飆升,滋潤貧窮的傳統的文人呢,讓他們心有所安,寫有所值呢?

而我,不再年年勞動,年年只捧著羞澀的輕飄飄的錢包。


高粱179816305

本人從高一開始公開發表文章,至今已在《青年文摘》《意林》《婚姻與家庭》等知名雜誌,以及《人民日報》《半月談》《中國證券報》等權威報紙,共數百家國內外媒體發表作品一百多萬字,還公開出版過《搏殺主力》《老鼠戲貓》兩本股票書,給人代筆過一本傳記(已出版)。

這麼多年來,無論我的工作如何變化,始終沒離開過文字。記得最早的一筆稿費,是在高一時發表在地區一本文學刊物上的一首詩歌賺的,稿費僅區區五元。受此鼓舞,寫作激情得到激發,經常通宵創作,寫作的路子也不斷拓展,時至今日,本人寫作且拿過稿費的體裁包括詩歌、散文、小小說、股評、影評、藝術評論,單篇稿費最低的五元,高的有四五千元(紀實稿)。做自由撰稿人時,最高興的事莫過於收到郵遞員送來的綠色稿費單。

如今,本人雖然已經沒有多年前那樣的激情了,但因為目前的工作是財經圖書出版,仍經常要寫書和接受部分雜誌主編約稿,稿費也仍然在拿。

寫作是件很辛苦的事,很多人覺得辛苦和清貧,於是紛紛放棄了,但我仍然在路上。

因為喜歡,所以執著!歡迎喜歡寫作的朋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隨時與我交流。


老姚文字江湖

上個月寫了兩篇文章,拿了2700元,我來說說吧。


曉越明

持續拿稿費,這是一個有點難度的問題。當年因為機緣巧合開始寫雞湯育兒類的分享文章,每篇一二百元。有輸出必須有輸入,讀書觀影關注時事熱點,當然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一段時間後,發現讀得越多,寫得越多,自己越困惑。因為感覺公號文捕捉讀者的痛點,有時是一時情緒的宣洩,不能經得起時間的推敲考驗。而且自己一介草民,無遠見卓識,言之鑿鑿地給大眾講道理,並無底氣。也聽其他大V說,有些小作者開始勢頭很猛,後面沒有持續輸出的底蘊,大概我就有這個問題。


朱思馬跡

以前因工作拿過稿費,現在不拿了。在頭條回答問題作為喝茶聊天,興之所至說幾句。個人認為,對稿費不要看的太重,重點在所文質量。每天都寫,忽視“充電”,內氣不足,是“磚頭”簡單堆積。書看多悟深,胸有詩華精氣足,何患沒稿費。學問如逆旅,永遠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