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裡面有什麼道理?

很多時候,我們看一些親情倫理類節目我們都會聽到一句俗語---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句話總是給我們一絲的傷感,特別是很多人都是在自己也成為父母的時候,才能更深刻感受父母對我們深深的愛。也許真的是需要歷經歲月無情,才能懂得有些東西的彌足珍貴吧。其實在農村地區,這幾句俗語也是蘊含了很多細膩的情感和道理的。

農村老話:“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裡面有什麼道理?

一、父母在,人生尚有出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對孩子的愛從來都是不問回報,無比純淨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當我們年幼的時候,父母為了我們過得更好,毅然背起行囊走南闖北,當我們長大成人之後,父母也漸漸老去,看見他們日漸蒼老的面容、彎曲的身體是否有一種潸然淚下的感覺呢。父母眼中的我們,不敢我們多大了,始終都還是個孩子,我們似乎一直擁有著向父母撒嬌的權利,可能當有朝一日,父母百年之後,我們生活中得失成敗卻少了一個真心傾聽和分享的人。希望時光可以慢點,讓我們的父母老去得更慢點。

農村老話:“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裡面有什麼道理?

二、有子貧不久,無子富不長

在農村地區,兒子一直都是命根子,是整個家庭的接班人和香火的繼承,所以在之前的年代裡,很多婦女都拼盡全力都要為夫家生出一個兒子。那個時候的人認為,一個家庭中如果男丁興旺,那麼整個家庭的命運都會得到扭轉,貧窮的家庭都會變得富足起來,同樣的,如果一個本身比較富裕的家庭沒有男丁也是會漸漸衰落的。這句俗語放在現在的參考意義並不大了,因為一個家庭的財富並不是由性別決定的,更多的是靠整個家庭齊心協力,勇於拼搏得到的,而且現代社會女性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了。

農村老話:“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裡面有什麼道理?

三、姑死了,舅去了,剩下老表不來了

在農村地區,對血緣之親是非常重視,像姑姑和舅舅就是屬於非常親近的親戚了,日常的走動是少不了的。但是如果姑姑和舅舅都老去的話,表哥表姐間的往來自然會少了很多,因為少了姑姑和舅舅這條紐帶,大家都更加走動沒有什麼實際大的意思了,所以久而久之,也變得陌生起來了。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搬離農村老家,親戚間的走動頻率真的也是越來越低了。

農村老話:“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裡面有什麼道理?

其實,父母和親人都是非常愛護和關心自己的人,如果我們日常工作不是特別忙的時候,我們要多點抽空回去陪伴他們,不要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樣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