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野蠻生長期就錯過了風口?小遊戲的第二階段攻堅戰即將打響!

文 | 遊戲陀螺 貓與海

導語:小遊戲迎來了發展的第二階段。過百萬DAU,付費僅兩千——“一般的小團隊根本做不起小遊戲”

我們三月份才開始做小遊戲,團隊十幾個人,基本上一個人做一款——做小遊戲其實很快,甚至可以一週做一款,主要是美術趕不上,以及需要調優測試。美術、手感、質量這幾點至關重要,調手感要調一個星期,另外需要一個星期來調體驗。”

遊戲陀螺最近繼續追蹤小遊戲,深圳一家遊戲公司的高層G向筆者介紹了他們開發小遊戲的情況,而這個團隊在做小遊戲之前主要做棋牌,以及一些聯運業務,“我們是多元化發展,精品要做,發行也要做,聯運也在做”,他指出他身邊賭小遊戲的團隊很多,“都是小團隊或獨立開發者,比較理想化,覺得大玩家玩主流,小玩家只能玩小遊戲,感覺這是市場最後一波機會——可是在我看來,一般的小團隊根本做不起小遊戲。

G向筆者展示了他們已經上線的小遊戲的後臺數據,從中可以看到付費情況並不理想,“我們的小遊戲總盤子已經有幾百萬DAU,其中表現最好的一款解謎類遊戲一兩百萬日活躍每天付費才兩千塊錢;另外一款跑酷類的遊戲五十多萬日活躍,一天付費三百多塊錢。

——“其實我們都不看付費,付費沒有用的。我們都在等待它的廣告政策開放。”

體量較大的遊戲公司方面,遊戲陀螺也諮詢了不少遊戲廠商,得出的感受是:大廠做小遊戲是邊走邊看,不像小公司孤注一擲。

“小遊戲已經過了野蠻生長期”——業界都在等待小遊戲廣告開放

很多人想快點上,結果就是把流量耗完,沒等來廣告的變現——我們的產品也上得太早,應該晚一點上:我們的闖關類遊戲,有的玩家一天十幾二十個小時拼命地玩,一個月的遊戲內容,他一天就玩完了。”——把內容耗完,卻還沒到收割的時候,G指出,這是早期許多小遊戲的一個痛處。

另外一位開發者H認為:“端改手的產品做小遊戲不現實,賺錢看不到希望。重度遊戲要靠分享,把分享機制封掉你怎麼辦?”另外,他指出,

現在很多產品都不敢上,一方面是等廣告政策開放,另一方面是一些有借鑑嫌疑的小遊戲,“怕上去別人舉報一下你就完蛋。”

錯過野蠻生長期就錯過了風口?小遊戲的第二階段攻堅戰即將打響!

越來越多的精品將與騰訊合作,資本青睞懂流量的小遊戲團隊

據一家熟悉小遊戲業務的人士A透露,獲得騰訊小遊戲推薦(精選榜),看產品情況,一般一天約能帶來幾萬的量,而放最好的位置(首頁三款小遊戲推薦)約有幾十萬DAU。

據瞭解,小遊戲的精選榜上已經有著第一批騰訊獨代的第三方產品,比如之前遊戲陀螺採訪過的《物理彈球正版》(詳見《為什麼這款《物理彈球正版》小遊戲能夠獲得騰訊獨代和玩家的雙重青睞?》),而筆者諮詢了身邊好幾位的遊戲開發者,竟然發現已經有不少已經在與騰訊對接小遊戲平臺的合作。接下來,相信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第三方精品將與騰訊展開合作。

一家發行的高層B向筆者講述了他們目前收到的小遊戲產品情況:“我們收了一些小遊戲,大部分產品我們看不上,美術很差或玩法有問題,接入成本太高,對騰訊那一套不瞭解。”另外,他指出,

目前的小遊戲團隊投資有不少幾百萬單筆投資的行情,有的大廠甚至願意花幾千萬去投有流量、有渠道、有產品,並且熟悉騰訊流量體系的團隊,“現在渠道越來越封閉了,我們的價值對於他們來說還是很有用的。”

但他也表示,被投資方卻也比以往更為冷靜,他指出也有不少廠商想投他們,“投資對我們不是很重要,小團隊變數太大,市場還看不清。”

產品模式預測:高DAU、廣告收入型為導向,獨立遊戲或迎來另一片春天

開發者C指出:“我們主打各種合集,不做單款內容。一定是打細分市場,我們正在做的棋牌不止是一款,而是一系列的棋牌遊戲的合集——把高DAU產品也變成一個導量渠道,這是中小團隊的突圍之路。如果只是靠單款遊戲能火多久?再過一個月,你還有多少DAU在?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如果你有一個合集,那就不一樣。並且相比之下,棋牌這個類型相對比較長線、穩定。”

但他也預測,

棋牌小遊戲可以做房卡模式,但也很難做線下代理,“沒有高付費,營收靠廣告,估計一天一兩萬是有的。另外一個方向就是靠這個做流量,做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