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沒編的輔導員待遇怎麼樣?

寂寞的煙22

每年6萬至25萬之間吧。

之所以區間差別會這麼大,是因為高校之間收入階梯本身就很大。

大學輔導員入職高校後,如果是碩士學歷的話一般在轉正定級後技術職稱會被定為專業技術十一級,也就是助教一級,管理崗位會被定為九級職員,也就是科級以下的最高級。

在這個級別下,985高校的基本工資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不論是專技十一級還是管理九級每月的基本工資都在2100-2600之間。

但實際上,高校目前的工資構成中基本工資只佔很小的一部分,大頭是績效工資(有的高校會叫獎勵工資、績效津貼、獎酬工作或類似的名字)。而績效工資這一部分985高校之間差距非常大,績效工資高的高校會是績效工資低的高校的兩倍甚至三倍。

甚至於在同一所高校內的不同學院績效工資也會有所差別,待遇好的學院和待遇差的院系之間績效工資也會有兩倍甚至三倍的差別。

僅就陝西高校而言,2016年二本以上高校輔導員平均收入最低的學校年收入總和大概在7萬元左右,平均收入最高的學校年收入總和大概在16萬元左右。有的普通一本高校輔導員年收入反而比985高校輔導員收入要高。


皮耶霍

個人在高校從事人事人才工作十餘年,每年參與學校的輔導員招聘工作,對輔導員情況比較瞭解。

首先說明一下,我所在高校是東部某偽發達省份211高校,我校的輔導員有兩種,一種是保研輔導員,即本科畢業先做一兩年輔導員,再上研究生,屬於臨時工性質。另一種是正式輔導員,是正式事業編制,是入編的,但每年只招幾個人。所以我校的情況對題主的參考意義不大。

但是其他教育部直屬高校的情況我們也是瞭解的,因為此前有過調研。目前,很多學校輔導員是不入編的,即走人事代理。不入編的原因並不是說學校希望把輔導員當成臨時工,而是這些學校編制緊張,希望用寶貴的編制資源來引進人才。這些學校基本上都是可以保證同工同酬的。也就是說,只要學校能給的待遇,都會一分不少地給,薪酬不會少,績效不會少,工會福利等等也不會少,甚至職稱評審也可以按正常通道走。學校對人事代理輔導員的實際投入是大於正式入編人員的,這就是目前大學用錢來代替編制的一種方法。

至於具體收入,前面一位答主也說了,各地各校都不一樣,主要是績效這塊。有錢的學校就會想辦法多發,找政策找依據去漲待遇,沒有錢的學校就只有自求多福了。一般來說,偏工科的學校,優勢學科屬於比較好的行業的學校會比較有錢,另外,東部高校、南方高校普遍更有錢一些。

以上是學校能解決的。但不入編還會面臨一些學校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在北京,不入編的人想落北京戶口是非常困難的。還有社保,人事代理入的是企業社保,基數普遍低,而且沒有職業年金部分,等退休後待遇差距就很明顯了。

這些是我所瞭解的教育部直屬高校的一些情況。地方院校受地方政策影響,一些省份開始實行人員總量管理,輔導員不入編但可以進入人員總量範疇,可以按事業單位人員繳納社保,可以正常落戶。但省屬高校的收入普遍會低於部屬高校,即便同城,月收入差1k也很正常。

就醬


高校人才真經

現在輔導員招聘如果是碩士,很多高校都是給予人事代理聘用,少數高校給碩士編制聘用。

待遇各高校不一樣,以碩士應聘輔導員為例。安徽皖南一所師範專科學校,編制輔導員剛入職加公積金年收入約9萬,人事代理要扣去兩三成。

江蘇蘇北一所職業技術學院,編制輔導員剛入職加公積金年收入約13萬,人事代理收入一樣,但沒有職業年金,職業年金涉及退休後的養老金,能否活到退休還不知道,所以暫且不提。

江蘇南京的專科高校編制輔導員待遇,剛入職加公積金年收入比蘇北地區高校高1-2萬,但比蘇南地區差一些。因為地區差異和高校不同,所以無法提供精確數據。

一般輔導員的工資跟學歷、職稱掛鉤,一般入職兩三年後,評上講師職稱工資會有一次上調。

此外,根據同地區同城市本科和專科高校的輔導員交流結果來看,有的本科大學輔導員拿到手的工資可能不如專科學校,但是科研平臺和發展前景比專科學校好,且入職難度也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