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相如竊玉!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

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相如竊玉!

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

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

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

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

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二人放在一個專節里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相如竊玉!

司馬相如小時候有個小名,名曰叫犬子,當然也可以理解成是他的乳名。

以前窮人家的孩子,父母為了孩子好養活,便特意選一個低賤的詞為名,以遠離鬼魅,就像“狗子”、“胖子”、“狗剩““糞蛋””鐵牛”之類。

長大後,他感到這名字真是不好聽,要想做一番大事業,名字也相當重要,像這種名字很難登大雅之堂,所以,他便改名叫司馬長卿,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思想的成熟,很仰慕戰國名相藺相如的為人,便又更名為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成名後,【犬子】之名也不斷為人所知。

再加上他本身可歌的歷史以及文化影響,人們謙稱自家兒郎便紛紛用上了犬子一詞,爭相仿效,附庸風雅,竟一時蔚然成風,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中國人日常用語之不自覺習慣。

司馬相如最擅長的才能是作賦和彈琴,他寫的賦是聲名遠播,很受當時統治階級和文人雅士歡迎。

當時的梁孝王劉武便慕名請他作賦,他便為梁王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

此賦,詞藻瑰麗,大氣磅礴,讀來氣韻非凡,令人有華麗自翩之感!

梁王極為高興,就以自己收藏的古琴“綠綺”回贈。

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相如竊玉!

“綠綺”是一張傳世名琴,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鋅木結合的精華。

相如得“綠綺”,如獲珍寶。

他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琴名噪一時,他也成為當時最耀眼的琴奏家。

後來,“綠綺”經過司馬相如這一高手絕配演奏名動天下,【綠綺】也就成了古名琴的別稱傳承下來。

成語【紅拂綠綺】中的綠綺指司馬相如以綠綺琴挑文君的典故,成語指能於流俗中識名士、敢於追求自己幸福的古代奇女子。


劉武去世後,因不得志,稱病辭職,司馬相如離開梁地回到四川臨邛,生活清貧。

而令他沒想到的是,他的這一決定居然改變了他的一生。

臨邛令王吉仰慕其才,與相如交好,對他說:“長卿,你長期離鄉在外,求官任職,不太順心,可以來我這裡看看。”

於是相如在臨邛都亭住下,王吉天天拜訪相如,相如託病不見,王吉更顯恭敬。

當時的臨邛縣有一富豪卓王孫,他有一個女兒名文後,又名文君。

此女生的眉如遠山,面若芙蓉,粉面桃花,容貌秀麗,風姿綽約,素愛音樂又善於擊鼓彈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丈夫先死,便成了望門新寡,那時她剛年方十七。

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相如竊玉!

因為司馬相如也早就聽說卓王孫有—位才貌雙全的女兒,而他自己也是單身,所以,便有意去會之。

宴會開始,卓王孫帶領眾賓客向司馬相如敬酒,少不了說了許多奉承話。

正在大家喝得高興的時候,王吉向大家介紹說:“相如先生是當今第一名流,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琴也彈得很好。今天有佳賓美酒,何不請相如先生彈奏一曲呢?”

眾人聽了,齊聲叫好。

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相如竊玉!

司馬相如推辭了一番,便彈奏起來,先彈了一支短曲,後來偷看到竹簾後面有一個影影綽綽穿白衣服的女子在聽琴,知道是卓文君,就施展自己高超的琴技,彈唱了那曲最著名的《鳳求凰》,他唱道,“鳳兮鳳兮歸故鄉,遊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豔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

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相如竊玉!

這種在今天看來也是直率、大膽、厚臉皮的作風,追求心愛的女子的絕招啊,自然使得在簾後傾聽的卓文君怦然心動,臉似火燒。

他通過琴聲,向卓文君表達了自己求愛的心情。

原來,卓文君聽說司馬相如來做客,早就想見識一下這位大才子。她本來就喜愛音樂,聽到琴聲,就偷偷地躲在簾子後面看。卓文君深懂琴理,聽出了琴聲中的意思。而宴席上的賓客,當然聽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為了恭維司馬相如,一味地拍手叫好。不由得為他的氣派、風度和才情所吸引,也產生了敬慕之情。

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相如竊玉!

司馬相如回去以後,就用錢買通了卓文君的隨從丫鬟,通過丫鬟之手送給卓文君一封求愛信。

卓文君接到求愛信激動不已,非常興奮。但她知道父親不會同意這門親事。

於是,便在一天晚上,匆匆收拾了金銀細軟,偷偷地跑出來,投奔了司馬相如。倆人連夜乘車回到司馬相如的家鄉成都。

司馬相如的家境窮困不堪,除了四面牆壁之外,簡直一無所有。卓文君在成都住了一些時候,對司馬相如說:“其實你只要跟我到臨邛去,向我的同族兄弟們借些錢,我們就可以設法維持生活了。”司馬相如聽了她的話,便跟她一起到了臨邛。他們把車馬賣掉做本錢,開了一家酒店。

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相如竊玉!

卓文君當壚賣酒,掌管店務;司馬相如繫著圍裙,夾雜在夥計們中間洗滌杯盤瓦器。

卓王孫聞訊後,深以為恥,覺得沒臉見人,就整天大門不出。他的弟兄和長輩都勸他說:“你只有一子二女,又並不缺少錢財。如今文君已經委身於司馬相如,司馬相如一時不願到外面去求官,雖然家境清寒,但畢竟是個人材;文君的終身總算有了依託。而且,他還是我們縣令的貴客,你怎麼可以叫他如此難堪呢?”卓王孫無可奈何,只得分給文君奴僕百人,銅錢百萬,又把她出嫁時候的衣被財物一併送去。於是,卓文君和司馬相如雙雙回到成都,購買田地住宅,過著富足的生活。

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相如竊玉!

這就是【相如竊玉】的故事!

這個故事雖然有些老套,情節也頗為簡單,就是青年文人司馬相如看上了年輕貌美多才多金的小寡婦卓文君,然後與之私奔,司馬相如不得志,卓文君養之;司馬相如成名後,欲拋棄糟糠之妻,終究沒好意思下手。但是當初的卓文君畢竟是一塊美玉,那麼司馬相如偷偷與之攜手私奔,便無異於"竊玉"之舉。

因此後人便把私奔暗指 "竊玉",於是,"相如竊玉"就成了千古流傳的一句著名典故。

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相如竊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