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得塊跌得猛,市場銷量在下滑,今年黑魚能軟著陸嗎?

漲得塊跌得猛,市場銷量在下滑,今年黑魚能軟著陸嗎?

從一開始的特種魚,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黑魚已經開始進入常規魚類行列。其養殖,流通,終端銷售已經非常成熟,從一開始的吃冰鮮魚為主發展成現在廣東的全程飼料和本地魚的以雞鴨肝動物內臟為主要飼料。

經歷過這樣的低谷期,廣東黑魚塘口價最低5塊多一斤,本地黑魚塘口價最低6塊多一斤,也經歷了塘口價15元/斤的高峰期。2013年的那次黑魚災年依然心有餘悸,商品魚一直跌到6.5元一斤,但在2012年,由於成魚的不斷暴漲,一度飆升到15.5元一斤,面對養殖黑魚的高額利潤盲目的擴大和新養戶加入,小黑魚種那一年達到了100元一斤。究其原因是養殖黑魚暴利的驅使盲目擴大,跟風養殖是罪魁禍首,要不然也不至於在下一年很多朋友都虧的血本無歸。記得那年四月份一斤四尾的黑魚苗種塘口到了22元一斤,好幾個養殖戶最後把魚養大了,到頭來飼料錢全扔掉只賣了個魚苗錢出來。這就是這些年來黑魚這個品種不堪回首的往事。

養殖面積的增加,首先突出的一點是成本的增加,飼料漲價,特別是本地魚雞鴨肝今年以來都是2500-2600噸,隨著存塘魚規格大了、吃料多了,飼料成本還要上漲,前期有足夠資金囤好飼料的會輕鬆一點,但這也擋不住魚價下跌,相比於3月旬的15.5元/斤,最近一段時間只用了不到一個月工夫下跌了3元多一斤,這次斷崖式的下跌並不是魚多而是終端市場銷量的下滑。以江蘇揚州市場為例,高峰期能賣5萬斤一天,到現在一天1萬斤都賣不出去,市場永遠是供需在左右這條魚的價值,盲目的聽信利潤,而忽略了養殖成本的增加和了解當前魚價是否已經觸及天花板,往往最後教訓是慘痛的,在高昂的養殖成本面前,魚養好了卻還虧了錢。當然市場誰也預估不到,特別是在這個行業走到巔峰時期,我們有必要慎重的思考一下。

最後結尾還是希望黑魚魚價在2018到2019年能軟著陸,不走2013年的老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