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順的一級國寶 金匱直萬錢模五彩重鏽

名正言順的一級國寶 金匱直萬錢模五彩重鏽

名正言順的一級國寶 金匱直萬錢模五彩重鏽

大家看到的這兩張圖片,就是新朝王莽設計的、澆鑄大名鼎鼎的‘國寶金匱直萬’虛值大錢的模具。從這個模具可以看出,當時澆鑄國寶金匱直萬的效率還是很低的,一次只能壓鑄一枚泥模,泥模乾燥後,澆入銅水形成錢幣,冷卻後敲碎泥模。而我們見到的漢代五銖錢模具,可以一次性壓出五枚泥模。相比而言,效率就快多了。當然,國寶金匱直萬不需要那麼大的量,也是一個客觀原因。因為,王莽規定,它一枚錢可以抵一萬枚普通錢幣,有點類似於後期的錢牌和官銀票的始祖了。

“國寶金匱直萬”一直是我國古錢幣中的大名譽品之一,也是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

國寶金匱直萬錢幣鑄造於西漢居攝二年(公元7年),由王莽鑄造;形制特殊,上圓下方,猶如一把打開財富寶藏的金鑰匙。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為方孔圓錢形式,直徑為2.6釐米,面文為“國寶金匱”四字,旋讀,懸針篆。下部為正方形,邊長為2.5釐米,內有兩條豎稜,中間直書懸針篆“直萬”二字。

有人認為是流通貨幣, 因為折價太高而沒有正式進入流通領域。也有另外一種意見認為該物並非貨幣,而是藏金櫃上的拉手或者裝飾之類,象徵著王莽擁金無數。

《古錢大典》中稱此錢乃絕品,可易黃金千兩。長期以來,古錢幣界對“國寶金匱直萬”有著種種猜測與說法:

一曰:此錢非流通所用的貨幣,而是代表王莽佔有黃金的數量,是記載黃金數量的。

二曰:在新朝第3次幣制變革時,有“金貨一品”的錢制,且規定黃金一斤值平錢一萬。此錢中標有“直萬”,則表明可兌黃金一斤。在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以錢幣替換標明兌換黃金的情況,因而“國寶金匱直萬”就可能是“金貨一品”。

三曰:該錢可能是試鑄的樣錢,因折值太高而無法實施,就沒有進一步推行。四曰:“國寶金匱直萬”是鎮庫之寶,所有的官府錢莊都備一枚,作為壓庫之用。五曰:該錢是一種兌換憑證。官府收集民間黃金,實行黃金國有制,而“國寶金匱直萬”就是官府發給上繳黃金者的憑證。

實際上,文博界和收藏界對拍賣公司拍出的那種黑了吧唧的所謂國寶金匱直萬根本不承認。因為,最近二十多年來,在湖北、河南、山西、陝西及東北等地都陸續出土了國寶金匱直萬錢幣,各地各種版本的國寶金匱直萬基本相似,但和拍賣公司的那種完全不一樣。也不排除民間還有部分秘藏不露的。

當然了,我們希望文博界能夠水流漸漸清澈,出現真正的有責任、有見解的一線考古專家和修復專家領導民藏的局面。等那些到各處電視臺鼓唇搖舌、走穴騙錢假專家真正銷聲匿跡之後,中國的民藏才會風氣漸正。我們要批判地繼承老一輩的理論,還要對近30年來東北大地大量出土的遼金錢進行整理繪冊,讓東北大地的瑰麗文化大放異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