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我與北京改革發展同成長

北京的藍天越來越多了,依窗近看“衚衕花匠”擺弄花草,遠看天邊雲展雲舒,回望過往生活,猛然發展1978年出生的我,是伴隨著40年北京改革發展進程一路走來的,我的成長曆程見證了北京改革成果,我與北京改革發展同成長。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我與北京改革發展同成長

北京改革發展,身邊的事物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嘉陵摩托車、桑塔納轎車、春節晚會等都是大人們興趣昂然的談資,鄰居高年級的同學還用上了小霸王學習機學英語,爸爸腰上別了個會響的BP機,只要那機子一響,就能見著他小跑著找電話去了。我也在這會響的“機叫”聲中,走進了北京建築工程學院,開始規劃人生路。

北京改革發展,那些不斷崛起的新標誌性建築,如一枚枚標記時代的符號,成為北京的新名片。學的是建築,自然就對北京改革開放後湧現的大量風格各異的建築關心關注。千禧年後,北京評選上世紀90年代“十大建築”,不僅把民族傳統、地方特色、時代精神的體現作為評選標準,還要求建築設計須“適用、經濟、美觀”,並與周圍建築和環境保持協調,以及技術的先進。最後入選的“十大建築”為中央廣播電視塔、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亞運村、北京新世界中心、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萬生苑)、清華大學圖書館新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辦公樓、北京恆基中心、新東安市場、國際金融大廈、首都圖書館新館,這些建築比起改革開放頭10年建築風格來,各具特色的品質更具有時代感,讓我深感建築學的博大精深。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我與北京改革發展同成長

可以說,改革開放是北京城市建設發展的歷史轉折。以國貿建築群為例,從1985年到2015年,從156米到330米國貿建設的點點滴滴,訴說著中建一局國貿團隊用承諾和智慧譜寫的一段又一段蕩氣迴腸的國貿傳奇故事,傳遞著中建一局人在北京CBD構築的建築夢想,這既是中國建築發展史的一個縮影,見證了整個建築業不斷蓬勃發展的歷程,更是改革開放豐碩成果的具體體現。在改革開放指引下,項目團隊繼承老一輩國貿人的文化和精神,堅持“主動的、超前的、充滿策略地做事,進取的、務實的、謙和自律地做人”,以團隊建設為出發點,以優質履約為中心點,始終將“職業化管理團隊”建設作為發展目標,每一名員工都眾志成城、艱苦奮鬥,按時保質完成任務,與北京改革發展同成長,成就最好的自己。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改革開放40年風雨征程,北京城市建設和國際化進程空前大規模加速發展,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大劇院、北京南站、國家游泳中心、首都博物館、北京電視中心、建築銀河SOHO等建築群日新月異地湧現街頭,扮靚北京,展示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嶄新變化。作為北京城市建設中的一員,我伴隨改革開放出生,分享改革開放成果,在改革開放40年中成長。未來,要將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北京夢,緊跟新時代發展步伐,為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作出更大貢獻。

文/賈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