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回來相機裡都裝著數以千計的照片,我們應該如何處理?

追影視覺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旅遊的人,基本上每年都要出去,每次出去都要十多天,而我又是一個喜歡攝影的人,所以我旅遊回來處理照片的方式,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借鑑。

初步篩選

剛剛旅遊回來時,沒有必要急著去處理相機中的照片,如果要發朋友圈,估計旅遊過程中早就用手機的照片發完了,等心靜下來後,還得有大把時間的時候,坐下來慢慢翻看照片,這時候一是甄選照片,二是還可以再回顧下旅遊時的快樂時光,也算是旅遊的快樂延續。翻看照片時,建議和同行的人一塊翻看,邊看邊聊旅遊中的所見所聞,邊甄選照片,刪除張照片時,建議取得大家都同意才好,哈。

這個時候,要刪除的照片包括:不清晰的(未對好焦,快門速度不夠快拍虛的)、重複的(同一地點、同樣人物、動作表情基本差不多)、欠曝或過曝、人物表情抓拍不到位的等等。

在刪除照片時,如果採用了RAW格式,在刪除JPG的同時也要刪除RAW文件(補充:這就體現了拍攝RAW文件時,要選擇RAW+JPG的重要性了)。

照片存放

本人的本職工作是做檔案的,所以照片的存放應該對大家有用,哈。

照片可以選擇一個固定的硬盤或文件夾作為一級目錄,文件夾或硬盤下再以年份作為二級目錄,如圖的上半部分;按照年份分別建立不同的文件夾,年份文件下再建立三級目錄,三級目錄就直接以時間和旅遊目的地為文件夾名稱。

這樣,不管按年份還是地點都能非常便捷的搜索到以前的照片。

照片的處理

我對旅遊的照片處理不會一視同仁,因為量太大的話,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時間來處理,更不會有那麼多的精力和耐心來處理。

一般情況下,差不多的照片頂多做一下二次剪裁或簡單地調整下色彩、對比啥的。

如果是非常喜歡的、非常有紀念意義的,甚至是可以拿去比賽的,就要重點照顧了。

這時候要重新審視下照片的構圖、曝光、對比、色彩等是否合理,然後導入到PS進行處理。

像上面這張照片,是四張RAW原照合併、拼接後“造出來”的。

後期照片處理,是對照片的進一步昇華,也是對旅遊的再次回憶和體驗!


南方之南

一:挑選出精彩的有潛力的照片

一般我們在旅行中會產生上千張照片,如何從中挑選出最精彩的、有潛力的照片,是需要有技巧的。

首先,拍照的朋友電腦上肯定會有Photoshop這個軟件,除了它之外,還應該有一個軟件,叫做Bridge,簡稱BR。

首先,在這個軟件的左邊,是一個篩選器,可以看到照片的評分系統、鏡頭信息、文件類型等。大家可以根據這些進行篩選,快速地找到對應的圖片。而且現在大多數高級的單反相機,都提供了相機的評分功能。比如佳能5D3,在拍完照片之後,就可以直接標註為1—5檔。

中間這一塊,顯示我們拍攝的圖片。選擇照片之後,敲空格鍵,照片就會全屏顯示,利用左右按鍵翻看照片。看到好的,鍵盤打“1”就是1星,“5”就是5星。如果要去掉,按一下“0”,就沒有星級了。要放大圖片,也很簡單。鼠標右鍵點擊你想放大的部位,就會100%放大。鼠標雙擊圖片,可以與PS無縫關聯。在PS中打開,你就可以直接修圖了。

很多人在拍照片時,會拍raw格式,只要電腦中的CameraRAW插件可以打開raw格式,那麼BR也是可以直接可以顯示的。與另外一個軟件Lightroom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BR不用導入圖片,直接打開就能讀寫。

二:學會聚焦,二次構圖也有特別技巧

這張圖片在剛拍完的時候,畫面是特別灰的。元素也不多,船和人。所以改造一下這張圖片,步驟很簡單。

首先,就是裁剪。裁剪是有比例的,比如有1:1,2:3,3:4。不推薦使用“正常”這個選項,因為這個選項就是沒有比例,可以隨意裁。但是在正規的影賽和展覽中,你看到的一般是正規的比例。如果你的作品是組圖,那麼一定使用相同的裁剪比例進行組稿,形成統一性。

仔細觀察張圖片之後,發現右邊的船、人恰好處在構圖對角線的位置上,而船和人又處在黃金分割點上。左下方斜拉出來的線又在另外一條對角線上。這麼一裁剪,就裁剪出了一幅構圖經典的照片。

這是裁剪後的照片,下面一步——更改色溫。

把色溫調到3000左右,圖片的顏色有了很大的變動。畫面中灰突突的海水變成了藍色,看起來非常乾淨。人物身上是黃色,與藍色形成了點和麵的色彩對比。

再提高橙色飽和度,突出人物顏色,且不會影響海水顏色。

這張照片就起個名字叫做《少年派》吧。

把原片中右側不完整的東西去除了,裁剪後的照片更加突出了人物,整體比較緊湊。

這是古巴拍的照片,可以看出右邊有兩個人,對面陽臺上也有幾個人。但是右側的人物對畫面其實沒有幫助,裁剪掉後,右下方的人物和左上角的人互相呼應。紅色帽子可以看做是一個點,被白色的牆面凸顯出,而紅與對面的藍色互相呼應。這張照片就比原來那張精緻很多,元素更簡單了,但是很有趣。


這張照片是美國的小沙漠拍攝的,在後期翻看圖片的時候,發現畫面中的某個部分是可以做文章的。所以進行了裁剪,讓這張照片有了極簡主義風格。它的後期不是很多,就是增加了一些飽和度和對比度,但是裁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快去修圖,Nik濾鏡幫你忙

前面講了篩選照片和裁剪,若是用手機拍的照片,可以用Snapseed,Vsco,裡面預置了很多的濾鏡。那麼電腦上有沒有一鍵修圖的軟件?回答是有的,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功能非常齊全的軟件,而且它還是免費的。

這是谷歌推出的,叫Nik濾鏡。它包含7個插件,比如Color Efex Pro,就是一個快速調色的插件。裡面包括很多的濾鏡效果,選定一個之後,還能修改細節。Silver Efex Pro是黑白濾鏡,能夠一鍵把照片轉成各種各樣的黑白模式。Dfine,是用來降噪的。如果你ISO用3200及以上,難免畫面裡會有噪點,那麼這個插件可以降低噪點。最後推薦Sharpener Pro,一鍵就可以智能銳化。

這些插件安裝完成之後,會直接出現在PS濾鏡菜單的下拉菜單當中。以Color Efex這個插件做個示範。

打開之後,你會看到左邊一欄有很多濾鏡功能,可以直接使用。

點開“現代”這個選項,在右側部分你可以看到,有很多的膠片模擬。找到你想要的效果之後,你可以進行更細緻的調節,比如明暗、邊框、暗角。

最後,分享一些用Nik調色的照片。

四:作品欣賞


追影視覺

這個,我上次去澳門一家非常出名的店裡吃飯,發現大家都只點了這個店的招牌菜,而對菜單上的其他菜都沒有點,嗯,其實,出門在外,就是要只體驗最好的,不是嘛?


對於不是最好的,確實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和金錢。比如說,明知道珠海的海鮮更便宜,而你還要任性的在澳門吃飽海鮮,除非你真的是大款,那另當別論了。


對於風光攝影來說也是如此,其實,每個地方,真正獨一無二或者說拿得出手的風景就是那麼幾個了。當然,不排除路上會有非常奇特的風景。


因此,對於風景攝影或者旅遊攝影來說,要控制拍攝,不要拍太多了,很多可拍可不拍的,都可以不拍。


只要你堅持這個可拍可不拍的不拍,那麼,其實,回來之後,基本上不用怎麼整理照片了,直接建立一個文件夾,名字就是某年某月去了某地就可以了。


群暉的NAS硬盤具備raid功能,配合西部數據的紅盤使用,真的是很不錯


如果你就是純粹瞎拍的,那就,估計大多數都要刪除了,不然你的硬盤裝不下的了。


最後,我覺得,一定要重視照片的備份才行,不可以只在電腦的硬盤有一個唯一的存在。最起碼,你要買個移動硬盤,把電腦硬盤裡面的複製一份出來啊。


當然,如果有條件,最好買兩個移動硬盤作為備份。如果再有條件,購買RAID磁盤陣列來備份照片,那就再好不過了。


光線攝影學院

很多人出門旅遊都會照很多的相片,留住眼前的美景也為了留作紀念。但是相機和手機的容量都是很有限的,如果不及時整理相機裡存儲卡中的相片,可能再出去玩的時候會出現內存不夠無法照相的窘境。

而對於相片的處理,小駝有以下幾點觀點。

相同的地點相同角度取精華

小駝自認為照相的技術一般,所以每次照景物的時候都會相同的事物多照幾張,這就會出現一個事物可能存在幾張看似相同的情況,這時我們就可以從幾張事物角度類似的照片中擇優,刪除掉其他多餘的照片。

在和小夥伴一起出去玩的時候都會幫對方照相,一般都會多照幾張方便對方選擇。這時候就可以刪除掉人像表情不好的或對方不喜歡的照片。

在刪除掉重複的或質量不高的照片後,你會發現原來還有些內存可以繼續照。

在挑選過後就是照片的存儲問題了。

存儲方式一:電腦硬盤

現在的電腦很多硬盤存儲容量都在128g或1t以上,平時在公司都是用公司的電腦工作,所以家裡的作為一臺私人電腦,不存太多清晰度極高的電影,安裝個遊戲,存點照片還是足夠的。

小駝就是將自己的照片按照出去遊樂的城市名稱分類存儲在電腦中,很方便,想看的時候就可以看下照片,喚起很多回憶。

除了按照城市名,也可以按照時間分類,分類方式也是自己定。

存儲方式二:移動硬盤

很多朋友可能會為了儲存電影、圖片等而購買一個移動硬盤來節省自己電腦的容量。移動硬盤體積相比較U盤大很多,相對它的容量也都很大,以t為單位,用來放照片綽綽有餘。並且相對電腦攜帶方便,現在很多旅客會選擇青旅或是民俗,包括部分賓館也是帶有電腦的,有電腦的地方隨時都可以將自己相冊或手機中的照片導入到硬盤中。


用相機照相,我們也可以在旅行完畢後將相片導入雲端儲存,節省空間。

存儲方式四:相冊

在過去人們膠片機的手,人們只有將照片打印出來才能隨時查看自己的照片效果,後來有了數碼相機,但是因為當時的內存容量小,人們還是會沿用把照片打印出來的習慣,所以家家戶戶都會有很多個相冊。

現在已經很少有專門打印照片的店鋪了,但是將照片打印出來製作成一個相冊留作紀念,小駝覺得還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相冊翻著從紙質的照片中尋找回憶和電子版還是兩種感覺的,保留相冊永遠都是不過時的好習慣。

存儲方式五:DIY紀念冊

小駝身邊有很多小夥伴會將自己的照片做成一本手賬,裡面不僅有照片還會寫很多的日記,像一本紙質的遊記。這樣的一本遊記在之後有機會再拿出來看一定是滿滿的感嘆和驚喜。

小駝認為這麼一本紀念冊送給自己的無論是自己、閨蜜、對象、父母都是一份很有心的禮物,不僅可以留住你們的回憶,更能增進你們的感情。

存儲方式六:放進相框

在我們去影樓拍照的時候都會為我們製作一些相框,讓我們可以擺放在床頭、辦公桌或者掛著牆上。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從自己照的照片中選出幾張放進相框中製作成一面相片牆呢。

很多小夥伴熱愛旅行,也住過青旅,在青旅中我們經常能看見貼滿照片火車篇飛機票的照片牆,其實對於熱愛旅行的朋友們來說,我們也可以在自己家制作一個,就像是一種收集,將自己每次出門的最有紀念意義的照片貼出來掛出來,也不失為一道風景了。


去哪兒攻略

謝邀!每次旅行都會把幾張SD卡的內存用完,除了JPG格式還有RAW,雖然說每次刪除照片也是個麻煩事,但這也是回憶旅途的不錯方式啊!尤其是情侶出去旅遊的,一起翻看照片也是件幸福事,前提是你的得把女票拍漂亮了!
一、先用百度雲網盤上傳文件再重新命名文件。我的習慣就是這樣,我高中開始用的百度雲,而且裡面只存照片,視頻類的很少,所以說空間存量還湊合。jpg一般是5~6m,raw要20多m,每次拍的照片少則上千張,尤其是女生結伴出遊,一路上就是拍拍拍。慶幸的是我的大學舍友都會拍照,廢片出得不多,技術到位。刪照片也沒那麼麻煩。相比我的技術,每次不是虛焦就是構圖不到位,關鍵還把人拍胖了 。要從幾百張找出九張發朋友圈所以可想而知被吐槽的無奈!
二、對我而言,旅遊就是出去拍美美的照。目的很簡單,操作起來也不易。我喜歡用PS或者是lightroom進行修片,這樣可以保留很多圖像上的細節,很多手機軟件修圖把像素壓得很渣,畫面不夠清晰,想要表達的意境都沒有,怎麼說得上是用相機拍攝的呢!所以我回來都是修圖,別看我拍照技術一般,修圖水平還是不錯滴。不然別人怎麼都找我修圖。把構圖不好,虛焦的,人物表情不好的,還有就是背景太複雜得去掉。影響修圖的質量!關鍵是調色,想要擁有電影的質感,就得把灰度去掉,增加環境氛圍。人物的皮膚不要用高斯模糊的方式操作,這樣畫面會很low。換個濾鏡集齊九張就可以發朋友圈,這樣也算是保留照片的方法啊!
三、將好看的照片打印出來,做一面有故事的照片牆。上面記錄著你在這個世界各個角落的軌跡,每次不經意的瞥見,都可以溫暖一個下午。如果是和男女朋友,或者是家人一起的照片,就更有故事了。
以上就是我平時的習慣,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點擊右上角,關注【愛飛樂遊】,也許我們的故事將在旅途發生。

愛飛樂遊

相信大家每次出去玩都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留作紀念,過段時間回頭來看的時候回憶滿滿。但讓這些美好的記憶躺在內存卡里是不是有點可惜呢?今天就教大家幾招:

基礎篇:

在數碼時代的年代,你有多久沒有沖洗照片了?放到電腦裡固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把照片拷進電腦裡就再也沒有翻起過。動手挑出自己喜歡的照片,把他們沖洗出來再買個美美的影集,閒暇時拿出來翻翻,那是一種看數碼照片少有的儀式感。

當然,你還可以挑一些照片集結成冊,會顯得更加精緻。

進階篇:

其實出去玩,除了留下美美的照片,更多的是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和留下的感動。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diy一部遊記,每一個快門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把他們記錄下來吧,經年之後這將是一份寶貴的記憶。

高級篇:

可是,讓這些精彩的瞬間躺在抽屜裡是不是又有點可惜?乾脆把它們貼出來,既可以裝飾你的房間,又能隨時看到這些美好,豈不是一舉兩得:


你不用花很多時間考慮如何排列組合,最簡單的組合也是最經典,而你需要去買幾個相框就可以。

如果你懶得去買相框,其實藉助一點小物件,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是一根枯掉掉樹枝。


也可以是一個粗點的樹幹。


或者是一條簡單的木板。


甚至僅僅是一根鐵絲。


如果這些你都沒有的話,那就索性直接把它們粘在牆上!



有時候,最簡單的反而最有效。不要想太多,你要做的就是:貼、貼、貼。



簡單粗暴,卻也最出效果。

看完是不是很動心啊,只要動動手,就可以做自己專屬的照片牆了!


光影的光陰社


買一個手機專用U盤,照片可以隨時裝入,而且分類和刪除比手機方便,照片調進調出也方便,而且還有電腦接口,照片轉入電腦也方便。此U盤在手機上和電腦上翻看照片很方便,我自從用了後手機裡基本不存照片,需要哪張馬上從U盤調。U盤內可以分時間 地點 家人設各種文件夾,照完立存,回家後再裝入電腦,手機內存完全解放,而且可以隨心所欲照,回家再慢慢整理。



鬼老豆

我是這樣弄的

1.首先導出到電腦上的lightroom裡進行初選,初選最起碼的是把對焦不準的排除,要保留的照片標註一下星級,然後精選,有潛力的照片重點標註,類似的照片也要排除一下。

2.用lightroom調整重點圖片,lightroom基本就夠用了,偶爾會用到Ps。

3.導出jpg到單獨目錄備份,目錄名地點+時間,上傳網盤備份,方便日後手機使用。

備註:其實也沒必要張張圖片都弄,太多了,太費時,有些類似的照片挑挑就行了,如果實在是都想要,那麼調好一張複製粘貼調整參數即可,類似的照片基本不會太差,但偶爾也要手動調下。


幸運的角度

提問者是說的相機,我這裡把手機和相機的整理方法都綜合起來,其實是一樣的:

1、按照時間排序(按照週期、月份、季度、年份);

2、按照地點或者事件分類(如旅遊、美食或者親自、風景等);

3、有很多照片是無法歸於哪一類的,比較雜亂的,可以單獨建立一個相冊彙總;

4、也可將第1和第2結合,比如2017年10月1日雲南遊

5、可批量管理將照片進行標註;

6、對於重複的照片可以選擇性刪除;

7、要養成當日照片及時存儲的習慣,珍貴的照片養成備份的習慣。

8、對於原片和後期片,可分開建相冊保存;

9、可把照片刻錄成光盤,或者打印出來,或者存進網盤和U盤等方法

以上是我的照片整理的一些個人看法


兔子世界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旅行的頻率很高,每次旅行都會拍非常多的照片,而且這些照片不全是美景、美食等等,還有很多是諮詢性的照片。如何處理、怎麼整理這些照片就成了每次旅行回來做的第一件事。

對於很多人來說,主要面對的是兩大問題:一個是數量太多,過一段時間想回看的時候不能直接找到;第二個是太佔地方。

先說第一個問題。首先在每次出行歸來整理照片的時候,最好先大致把所有照片都看一下,先把糊了的刪掉;然後如果沒有特殊需要的話,連拍的照片中挑一兩張效果最好的留下,重複的刪掉;如果有幫其他人拍的照片,把圖片發給對方以後自己這邊沒有留存必要的也刪掉。這樣先對龐大的照片數量進行瘦身,把效果好的、有意義的留下,之後就是如何歸類。在歸檔照片的時候,最好按出行日期和地點建立文件夾。比如整理『2017年5月1日到10日之間在澳大利亞旅行』的照片,可以視照片數量按天分,或者按次分。每天的照片都不少的話,可以按行程分,例如『20170501悉尼,20170502悉尼,20170503布里斯班等等』,如果照片總數不多,直接放進『20170501-0510澳大利亞』的文件夾中也可以。這樣文件夾按照名稱排列時,也可以很直觀的找到自己歷次旅行的照片。

第二點照片太佔地方的問題,在拍照時可以注意一下圖片格式。現在基本所有的單反相機和部分手機除了常用的Jpg格式還會同時出保留原始信息的格式,比如佳能是Raw格式。一般一張Jpg格式的圖片大小在2-3M的話,Raw格式會有10-20M大。所以如果不打算進行專業處理的話,可以關閉這些格式,僅保留Jpg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