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地溝油、口水油、色素勾兌的調和油比比皆是,一口好油很是難得。浙江淳安曾是全國產油大縣,擁有100多年的手工木榨油歷史,鼎盛時曾有176家手工榨油坊,年產油200萬斤。


如今,地溝油、口水油、色素勾兌的調和油比比皆是,一口好油很是難得。浙江淳安曾是全國產油大縣,擁有100多年的手工木榨油歷史,鼎盛時曾有176家手工榨油坊,年產油200萬斤。

在淳安,一位64歲的大爺——邵井祥,從16歲開始學習古法榨油,至今已有48年。

邵井祥是浙江手工榨油非遺傳承人,他榨的油質量好、香味好、速度快而且出油率高。

圖為打菜籽。一滴原汁原味、香醇清亮的菜籽油,需經過曬乾、炒籽、碾磨、蒸熟、裹餅、裝榨、榨油等幾十道工序。

炒籽,直接關係到出油量和油的質量。炒籽的鍋斜著安在灶臺上,可以方便散熱和翻動。

把烘乾的菜籽放在碾盤上,在石塊的壓力下,來回滾動的輪子把槽中的菜籽碾成粉末。

將菜籽粉末倒進蒸籠上蒸一個小時,只有蒸熟的菜籽粉末才可榨出油。

將蒸熟的菜籽粉末用稻草墊底填入油圈中,用稻草鋪平,腳踩成形,做成油餅

最後油餅裝入油床裡,用200多斤的掛石用力撞擊木樁,在木樁的擠壓下,油餅內的菜籽逐漸爆裂滲出油脂。

邵井祥從早到晚一天下來,只能榨100斤的菜籽,出30-40斤菜油。

雖是辛苦,但榨出來的菜籽油醇厚濃香,是真正的純天然綠色食用油。

傳統榨油是體力活,而且一年只能做兩三個月,賺錢少沒有年輕人願意幹。目前全縣僅存三臺木榨機,掌握全套手工木榨壓榨油工藝的榨油師傅已不到1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