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生活,總在別人的口中

一、

都說想要檢驗一段親密關係是否牢固,最好的辦法就是一起去旅行。

當然很多人回來之後,都覺得自己當初真是瞎了狗眼了。

因為旅行是一個不斷做決定的過程,大到行程安排,小到吃飯點餐,只要有做決定的時候,其中必定就有妥協。

而這妥協對於其中一個人來說意味著將就,並且有時候為了折中,這種將就會同時出現在兩人身上。

雖然有時候這種將就是均攤的,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做了最大的讓步,是對方依然挑三揀四不知滿足。

理想的生活,總在別人的口中

開始你覺得無所謂,但你漸漸發現,越讓步,對方似乎越得寸進尺。

當然,此時同伴的心裡也是這種想法。

即使心裡早已煩悶至此,雙方依然憋著不說話,似乎覺得兩人關係親密如此,應該能感應到彼此的不快。

確實是感應到不快了,但沒人會先出來道歉,畢竟大家都覺得自己才是實實在在地受了委屈,而對方不過是在無理取鬧罷了。

時間一久,一句話說不對頭,兩人就全面開火了。

吵架——這就是兩個人旅行的意義。

理想的生活,總在別人的口中

二、

三天前我到柬埔寨,住在青旅裡,認識了兩個挪威的女孩。

瘦的那個20歲,是醫學院的學生,從小就立志當科學家,她算是一個話嘮,嘰嘰喳喳一直說個不停,不過她長得好看,所以就當她是個可愛的小精靈吧。

胖的那個21歲,長得有點像“大表姐”,身材比較魁梧,但臉蛋還挺精緻,她原本想當一個老師,後來突然就不想當了,於是在家裡閒了兩年。

兩人是從小長到大的好朋友,這次花一個月的時間結伴在東南亞旅行。

一開始知道她們是結伴出來的時候,我就委婉地問小精靈,你們這一路應該比較跌宕起伏吧。

她沒有回答我,而是看向了上鋪的大表姐,兩個人都默契地在笑。

理想的生活,總在別人的口中

大表姐一直說自己肚子餓了,想快點出去找點吃的,小精靈一直在收拾自己的包包,她說十分鐘後就收拾好,結果十分鐘後還在收拾。

大表姐的心情就不好了,她拿著手機站在門邊,一臉嫌棄地看著還在收拾的小精靈。

“我跟你說了早點收拾的,你看吧,現在還沒有弄完!”

“要不是你一直說累了要回來休息,我也不會耽擱這麼久啊。”

“可是監獄那裡一個小時就可以看完了,你卻老是坐在裡面休息,還不是浪費那麼多時間!”

“監獄也是你說想看的啊,我又沒說一定要去看!”

理想的生活,總在別人的口中

覺察到空氣中的火藥味,我後悔說要跟她們一起吃飯了,我可不想當和事佬。

到餐廳坐下後,小精靈一直在猶豫到底要點哪道菜,而我明顯看到大表姐臉色不好看了,畢竟半個小時前她就在說已經餓得不行了。

”我說,要不我先點個米飯吧,到時候大家可以一起分著吃。”我看著菜單說。

“好啊,但是我在糾結到底還要點什麼。”小精靈認真地回覆。

最終上了兩道菜,我們本以為分量會很大,結果一個人吃都綽綽有餘。

“天吶,我感覺才五成飽。”我說

“我也是啊,我覺得沒有吃飽誒,要不我們待會去哪裡看看有小吃沒有,再去喝瓶啤酒吧。”

“好啊,沒問題。”我用紙巾擦完嘴,大表姐也放下了刀叉。

小精靈還在拿著叉子挑東西吃,面前還有滿滿的一大杯可樂,“不行,我得把這個喝完。”

理想的生活,總在別人的口中

“那你快點喝啊,剛才一直在那裡講話。”大表姐說。

小精靈低頭喝了一大口,杯子裡的可樂下降了一小點,她又拿起旁邊的可樂罐子,繼續往裡面倒。

“這裡面都還有?”大表姐說。

“對啊,你知道我吃飯很慢的。”

“對啊,我知道啊,是啊,就是這麼慢啊。”

......

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幹嘛?

“好吧,我有點喝不完了。”小精靈說。

她端起杯子送到大表姐面前,臉色差到極致的大表姐接過可樂,一手捏著吸管,咕嚕咕嚕地喝起來,好像是個通過可樂加油的機器人一樣,大表姐的臉越來越晴朗起來。

因為小精靈的“拖拉”,最後我們沒有再去吃其他的東西,收拾東西就回旅館了。

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我驚奇地發現自己不餓了。

大表姐回旅館倒頭就睡了,似乎完全忘記了還要吃飯這件事。

用中國的一句老話說,大表姐氣都氣飽了。

第二天她倆還是開心地出門了,我鬆了一口氣,很羨慕她們,但也僅僅限於適可而止。

理想的生活,總在別人的口中

三、

我從十七號出來到現在,也快大半個月了。

從開始一個人旅行的不羈放縱愛自由,到後來眼巴巴地看著別人成群結隊地嬉戲,我覺得自己肯定是腦子被驢踢了才選擇一個人出來。

我超級想念我的朋友們,要是能和他們一起揹包旅行,多麼意思多麼好玩啊!

但這樣的想法也算轉瞬即逝,雖然我極其渴望他們在身邊,但想到要去計劃和妥協,我覺得一個人也不算是一個很差的選擇。

所以有得必定有失,有的人確實有本事兩個都能拿到,但我對自己沒多大信心,現實的生活慢慢把我變成了一個不那麼貪心的人,我不知道這對我來說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因為我才23歲。

理想的生活,總在別人的口中

出來後,我常見到很多獨自旅行的人。

一個加拿大的女老師,因為做自閉症兒童的教育工作,每年會申請五個月的假期單獨旅行,因為她說需要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

一個俄羅斯的藝術家,做音樂、做手工、做服裝設計、做立體繪本,一個人跑去印度旅居了兩年,她說自己從來沒在辦公室工作過,她不擔心錢,因為當你把自己的愛好做好時,錢自然就來了。

anyway,她至少在俄羅斯有棟可以出租的公寓,所以基本的經濟來源還是沒問題,不然有人又會衝動地談理想和自由了,比如我。

一個波蘭的程序員,每年花九個月的時間到處旅行,提著個電腦就到處跑,印度至少去了五次,加起來的時間有三年,瀟灑隨性,他或許是我見過的最特別的程序員了。

當然,他也毫不意外地禿頭了,哈哈。

理想的生活,總在別人的口中

我覺得遇到他們讓我在思考一件事情,那就是任何在我看來異想天開的生活方式,其實在世界的另一頭都有人在認真地履行著。

或許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新奇的生活,只有你知道和不知道之分;

即使每個人都心存幻想,覺得只有自己想要的那種生活是絕無僅有開天闢地,一方面為之激動興奮,一方面又傷感失望,但除非搬去火星,要不然任何存在於地球上的生活都沒那麼不可思議。

人們常說生活中充滿了不如意,即使是那些實現了理想的人也如此,藉此表達生而為人的無奈和妥協,但我看到一點不同,反正都過得不好,那還不如去過自己想過的那種生活。

理想的生活,總在別人的口中

在遇到這些不同的人時,我都會問他們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他們的回答都是yes。

我是不相信有人會對自己的生活滿意的,所以總想從她們嘴裡套點不好的話出來,這樣我就可以像小人一樣僥倖一番,為他人的不如意而感到安慰,以此繼續在我無聊裡的生活裡安然苟且。

他們的表情都很篤定,堅稱自己現在的生活很開心很滿意,我倒沒覺得羨慕他們,反而覺得可能是素昧平生,所以講起話來很客套。

所以只要你自己不相信,很多事情就真的不會存在。

那個俄羅斯藝術家跟我說,之前她在網上認識一個人,那人的簽名是“ when i live i want to feel i am alive."

當我活著的時候,我想真正地活著。

理想的生活,總在別人的口中

這句話給她很大的鼓勵,所以她才廣泛地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隨後義無反顧地去印度生活。

當然,朝九晚五也算是真實的活法,就像人們常吹噓旅行可以進化心靈陶冶情操一樣,我沒見那些一輩子都沒有去旅行過的人就是十惡不赦的社會毒瘤。

關鍵是看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並且是否願意為此承擔責任,那時候再談理想的生活,就變得實際許多了。

可是怎麼辦,我真的不想承擔責任誒?233333

只希望一夜暴富,然後孤獨終老。

peace and lov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