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張坊古戰道

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張坊古戰道有“地下長城”之美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宋遼時期的歷史遺留,它是北京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宋遼時期的秘密地下軍事設施,向世人展示著古時戰場的兵戈鐵馬、鼓角爭鳴,警示後人守疆衛國、保衛家園。

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張坊古戰道的發現

要追溯到1991年

當時張坊村修路

發現了北宋真宗年代修建的古戰道

古戰道初步探測約為1500米

現已發現和復修400多米

在宋代戰道基礎上

目前已修復了古戰道、東城門和鎮樓

站在東城門上俯視前方

城外是發展中的張坊

在城裡繼續恢復張坊古城原貌

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張坊古戰道內有藏兵室、兵器室、指揮室和生活設施,對研究古代軍事、政治、建築有較高價值。戰道從地面進深4米,青磚結構,順砌,上下錯縫,頂部為立磚順砌。這種砌法與宋、遼時代營造法式一致。古戰道寬2米

,並排可列3人,高為2米3左右,下面青磚墁地,邊側設有流水槽、盛水缸,牆壁有檯燈,頂部有通氣孔,地道內有一深水井,地道兩側均有寬約2米的藏兵室,有的藏兵室內上有土坑。

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張坊曾是宋遼的邊界,宋遼經常在這裡打打殺殺,兩軍在交戰中相持不下,而遼兵特別兇悍,善於騎馬,宋軍曹彬與遼國大將於越對壘挑戰,南北列營六七里。一次,遼軍與宋軍又在此地交戰,宋軍大敗於遼兵,在拒馬河淹死宋軍不計其數。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宋軍就想出了用地道來做掩護的方法,這個古戰道既然是宋軍所修,那麼具體是哪位宋將所修呢,經過史學家考證,斷定是

楊六郎修建的

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關於鎮樓,房山縣誌曾有記載:

“張坊街北樓,三層,門南向,

高可數丈,下層空,其中甚暗,

上層可遠眺,下層可通隧道。”

可惜的是鎮樓在1938年

被日軍15架飛機連續三次轟炸

最頂層被炸燬

僅剩下一二層完好

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後來,日軍侵佔了張坊村,想利用鎮樓做指揮機關,為了不讓日軍知道鎮樓就是通向戰道的入口,便拆除了鎮樓。從此,鎮樓便在地面上消失,隧道口也就埋沒了,如今大家看到的鎮樓是依原貌修復的。

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在張坊古戰道內有座古戲臺

建於唐朝

這種結構的戲樓全國只有兩座

它的頂部全部是卯榫鎖鏈,不用釘子

戲臺底部不是實心的,而是佈滿大缸

離大缸30公分的上面再放上木板

這樣做的目的是起到土擴音器的效果

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真讓人歎服呀~

來到張坊古戰道

不僅能瞭解宋遼時期的歷史

也能接受一場愛國主義教育

因為這裡是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出口位置的鎮樓一層

設有近400平米的燈箱

講述著革命戰爭年代的故事

同時,鎮樓大廳內開設了抗日紀念館

記錄著“爆炸英雄郭士紅”的事蹟

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抗日戰爭---地道戰

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解放戰爭---攻堅戰

房山新增紅色旅遊景區——張坊古戰道

抗美援朝---坑道戰

張坊古戰道內的燈箱以“抗日戰爭---地道戰”“解放戰爭---攻堅戰”“抗美援朝---坑道戰”為主要內容,貫穿 “東北九一八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平型關大捷、黃土嶺戰鬥、百團大戰、五一大掃蕩、攻克石家莊、解放臨汾、決策出兵、上甘嶺戰役”等重大歷史事件,用最新的文物、資料、圖片揭秘事件背後的歷史。以人物講歷史,以事件頌英雄。不僅使青少年受到愛國主義教育,還能使遊客受到心靈的震撼和洗禮。

已經到週末了

不妨去張坊古戰道瞧瞧

親身感受一下宋遼時代的氣息

也瞭解一下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

一舉兩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