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做的什麼決定出乎周恩來總理的意外?

2011年5月8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黨我軍卓越的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軍委原委員,總政治部原主任,北京軍區原司令員,瀋陽軍區原司令員,國防大學原政治委員李德生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李德生做的什麼決定出乎周恩來總理的意外?

中共十屆一中全會,李德生被選為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副主席。

接到總理電話——上調中央

過了兩個多月,1969年7月下旬的一天,李德生正在主持召開安徽省黨的核心小組會議,研究一些地區的形勢,秘書急匆匆進來輕聲對他說:“總理的電話。”電話那邊,沒有經過接線員或秘書的接轉,直接傳來熟悉的周恩來蘇北口音。周恩來直截了當地說:“德生同志,中央決定,調你到北京來工作。”

李德生怎麼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一件大事,感到太突然了。戰爭年代,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遇到的突然事情很多,他都能夠沉著應對,可怎麼也比不了這個電話啊!一瞬間,腦子裡轉了十萬八千里。可也就是這一瞬間,他鎮靜下來,誠摯地向周恩來請求:“總理啊,我長期在軍隊工作,經驗不多,水平不高,比較適合在下面工作。建議中央考慮,我是不是仍然在安徽工作好一些。”

周恩來親切地說:“這是中央決定了的。請你安排一下工作,儘快到北京來。”接著,周恩來又叮囑一句:“來之前,給中央辦公廳打個電話,他們會安排飛機去接你。”

7月28日上午吃完早飯,李德生在辦公樓前的院子裡告別了準備為他送行的軍隊和地方領導,只帶了一名秘書和一名警衛員,來到合肥機場,乘上中央派來的伊爾14飛機,直飛北京。

剛吃過午飯,李德生就接到中央辦公廳的電話,請他下午3點到中南海懷仁堂,周恩來將會見他。當天下午,李德生按時到懷仁堂,正坐在那裡看文件的周恩來見李德生來了,站起來同他握手,請他坐下。

周恩來親切地向李德生說:“德生同志,毛主席、黨中央決定調你到中央來工作,從現在起,你將參加中央政治局的活動。除了黨的工作以外,還有軍隊和政府的工作。現在想徵求一下你的意見,你覺得主要是在軍委工作,還是主要在國務院工作?”

這件事情在九大之後,毛澤東已有考慮。周恩來按照毛澤東的設想,在中央有關會議上談定:調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紀登奎、李德生到中央工作。討論的情況,周恩來於6月25日,7月3日,兩次書面報告毛澤東,“確定紀、李兩人除了參加中央集體會議、接受臨時任務外,均參加國務院業務組,並保留在外省和軍隊所兼的職務。李德生還固定管理軍委辦事組的總政治部工作。”周恩來找李德生談話,是想聽聽他的想法。

當時,李德生已經在安徽工作近兩年了,覺得抓經濟建設,抓工農業生產,還只是開了個頭,有很多需要研究解決的新問題,使他感到很有興趣,很有幹頭。軍事工作,周恩來曾經講過,仗十年內打不起來。兩者比較,他認為和平時期,搞好經濟建設,更是為人民謀福利的大事,更有幹頭。他思忖片刻,鄭重地回答說:“我在部隊時間長了,願意幹地方的事。”他的回答讓周恩來感到有點意外。

周恩來聽了李德生要求參加國務院業務組工作的意見後,微微一笑,身體前傾,說:“德生同志,中央已經決定了,你除了參加中央政治局的活動和中央臨時交代的任務外,還參加軍委辦事組和國務院業務組的工作,是這兩個組的成員,兩個方面都參加。同時,仍然兼著安徽省、安徽省軍區和十二軍的領導工作。”

周恩來的話,同樣出乎李德生的意料。被調到北京工作,已經使他很有壓力,沒想到要參加中央黨、政、軍的全面工作,而且原來的工作都沒有免。中央幾個方面的工作,儘管只是一個成員,但是這個成員的擔子千鈞重啊。

李德生回到京西賓館,各方面已經開始送來文件,秘書也開始接到各方面的電話,李德生開始一點點熟悉情況。他看到這麼一會功夫,就送來這麼多的文件,想到中央工作範圍那麼大,頭緒那麼多,情況那麼複雜,詼諧地向秘書說:“到中央工作,我可真像班長到了軍部啦!”

李德生做的什麼決定出乎周恩來總理的意外?

1972年,李德生陪同周恩來會見日本友人。

毛主席單獨會見——指明方向

就在李德生到北京幾天後,周恩來通知李德生,毛澤東要會見他。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單獨會見李德生,第一次向李德生交代任務,指導他的學習和工作。

這天下午,李德生隨周恩來到了中南海,進入了毛澤東的住處。

李德生想起,早在34年前的1935年,一、四方面軍在四川長征路上會師,作為四方面軍普通戰士的李德生,遠遠地看到過毛澤東。只是依稀記得毛澤東修長的身材,清瘦的面龐,走在一方面軍的大隊中間。全國解放後,有幾次參加全軍會議,受到毛澤東和其他領導同志的接見,可都是有那麼多人,隔那麼遠。八屆十二中全會、九屆一中全會,和毛澤東有簡短的對話,也是在大會上。現在,毛澤東將單獨同他見面,單獨同他談話,毛澤東會談些什麼問題呢?自己要做些什麼準備呢?

李德生還沒有想完,就已經看到毛澤東身著一身淡黃色半舊的睡衣,正坐在沙發上專注地看書。李德生第一次近看毛澤東。只見他那寬闊的額頭,充滿智慧的眼神,被陽光曬得黝黑透紅的膚色,並不顯出已有76歲的高齡。李德生迎著毛澤東的目光走上前去,問候道:“主席好!”毛澤東寬厚的大手,緊緊握了握李德生的手,拍拍一旁的沙發,讓李德生坐在他旁邊。李德生順著毛澤東的手勢,在他的身旁落座。李德生舉目環顧一下週圍,看到毛澤東的辦公室兼書房兼會客室的房間裡,半圈沙發茶几,滿牆書櫃,有的書裡夾著紙條,有的書打開放在桌上,但是看不到成堆的文件。看來,毛澤東是把處理大事和看書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了。毛澤東勤奮的學習態度,淵博的知識,豐富的鬥爭經驗使李德生油然起敬。但他不知道毛澤東將會談些什麼話題,依然感到有點拘謹不安。

毛澤東顯然看出李德生不自然的神態。他隨手拿起周恩來放在茶几上的花鏡,戴在臉上試試,很隨意地問李德生:“你53歲了,是不是也要戴花鏡吶?”

李德生沒想到毛澤東詢問自己的第一句,竟然是這樣一個極輕鬆的家常話。他居然沒忘記自己的年齡,問了這麼一個極普通的問題。於是比較自然地回答說:“看文件、看書都要戴花鏡了。”拘謹緊張的心理,開始消除。

話頭打開,毛澤東海闊天空,談起安徽的歷史,地理,談起鳳陽出了朱元璋,談了八公山草木皆兵,談到安徽出了陳獨秀,接著談起黨的歷史上的路線鬥爭。周恩來偶爾接過話題,補充兩句,或者插話談談安徽當前的形勢。李德生能夠接上話的不多,他只有靜靜地聆聽。

李德生多年革命生涯中養成一個特點,就是無論在什麼場合,在什麼領導人面前,他知道的就講,不知道的決不強不知以為知。有人說他是大智若愚,有人說他是厚道。其實,他就是這樣一種實實在在,或者叫作實事求是的風格。在毛澤東面前,他依然是這樣一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這樣實事求是的態度、風格,為他以後在中央工作,正確處理各種問題,起到很好的作用。

毛澤東看出這位放牛娃出身的紅軍將領很實在,可惜知識面有侷限,但是他不強不知以為知,不隨聲附和,是很坦誠的人。就問他:“你平常愛讀什麼書啊?”

李德生回答說:“主席,我文化程度不高,除了學文化,只是讀一些軍事理論方面的書。”李德生雖然讀書不多,但凡是他認為重要的書、重要的文件,他會反覆閱讀,有了新的實踐體會,又會對照閱讀。

毛澤東抓住這一題目,提醒李德生:“你打了好多仗了,光讀軍事書籍不行啊,還應該讀點歷史、文學、科學技術方面的書。做領導工作,什麼都要知道一些嘛。”緊接著又講了好多典故。周恩來適時向毛澤東彙報了李德生工作的安排和李德生的意見。

李德生依然擺脫不了深深地負重感,趁著這個機會說:“主席,我感到職務太多了,擔子太重了,擔心幹不下來。我想,安徽省和南京軍區(當時李德生已經是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十二軍軍長)的職務是不是可以免掉。”

毛澤東看了李德生一眼,擺擺手說:“不要免,不要免,一個也不要免。南京的不要免,安徽的也不要免。”毛澤東關切地說:“德生同志,你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我建議你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北京工作,三分之一的時間讀書學習,三分之一的時間到下邊搞調查研究。”

周恩來及時提醒:“德生同志,就按主席的指示,大膽地工作。”

李德生做的什麼決定出乎周恩來總理的意外?

1973年11月19日,李德生(右三)陪同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越共領導人阮友壽等。

會見持續了近一個小時。李德生聽毛澤東這樣高屋建瓴地談學習,談工作,覺得腦子豁然開朗,激動不已。他回顧每次工作調動,上級領導談話,總是肯定前一段工作成績,介紹新單位的歷史榮譽、工作環境、人員情況,他應該怎麼做,應該注意什麼。儘管有的領導講得具體一點,有的講得原則一點,大體都是交任務,提要求。可是今天主席的會見,既不談具體工作,又不提具體要求。他覺得這樣的交代任務,像後來他經常聽到毛澤東愛說的一句話,“不唱天,不唱地,單唱一本《香山記》”,只講範圍極其廣闊的學習問題,是從戰略上給他指明方向。

李德生回到京西賓館,反覆回憶毛澤東的談話。他領悟到,毛澤東是要求他刻苦學習,向書本學習,向歷史學習,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只有開拓自己的視野和知識面,才能在中央工作很好地開展工作。毛澤東為什麼不允許他辭去安徽省和南京軍區、十二軍的職務呢,就是不讓自己脫離實際。位置越高,越不能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在下面工作是這樣,在中央工作更應該是這樣。這應該是毛澤東諄諄教導的良苦用心。

李德生做的什麼決定出乎周恩來總理的意外?

1972年,時任總政治部主任的李德生陪同葉劍英副主席參觀全軍美展。

李德生做的什麼決定出乎周恩來總理的意外?

1973年5月1日,李德生(前左二)與李先念(前左一)在頤和園和群眾一起歡慶勞動節。

李德生做的什麼決定出乎周恩來總理的意外?

1978年,李德生(左四)、許世友(左三)、曾紹山(左二)、江擁輝(左五)等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