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說“手機看病最愚蠢”是為什麼?

富新號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對於互聯網的應用越來越多,通過手機登錄互聯網尋醫問藥也越來越廣泛。對於這種現象為什麼醫生會說愚蠢呢?

患者來就診時,醫生不僅要仔細詢問病情,還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查體。就以最常見的腹痛為例,醫生除了仔細詢問病情之外,還需要進行腹部觸診,以初步診察是不是有闌尾炎、膽囊炎、結腸炎等疾病的可能。而在手機上看病,連最簡單的查體都不能進行,更不要說一些非常複雜的疾病了,像這樣診療疾病怎麼能稱得上全面準確呢?

本期答主:安麗麗,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手機看病,某種意義上說的是“互聯網醫療”。

工信部發布了2017年上半年通信行業的運營數據。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手機上網用戶數已經突破11億。具體來看,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已經達到13.6億,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每一箇中國人都擁有一部手機,智能手機(上網)也接近人均一部。





但是,互聯網醫療目前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

所以,“醫生說手機看病最愚蠢”這句話,不無道理!


麻醉超人鋼鐵俠

這種現象日益增多起來,可能是和智能終端設備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便的便捷有關。

這個題目其實包含了兩個意思:

1、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寧願相信網絡、相信某搜索引擎,也不願意相信醫生。

2、患者通過互聯網醫療為自己進行診治。

作為一名急診醫生對於這種現象,我的觀點是:網絡上的東西,只能作為參考,決不能作為標準!

可惜的是,在現實之中有很多在自以為聰明,最終卻成為網絡虛假信息的受害者。

第一:他們無法判斷網絡上信息的真假

比如,前段時間發生的魏則西事件,便是極其典型的例子。

經常有人對我說:“網上是這樣說的.......”“網上是那樣說的......”

事實上,他們所持的觀點都是極其荒謬的。

然而,讓我覺得悲哀的是:明明知道患者有被騙的可能,或者已經被虛假的信息迷惑,而我卻無能為力!

第二:人體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

我很早就說過:相同的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出現完全不同的症狀。相同或相似的症狀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比如,有這麼兩個患者,同樣都是咳嗽、發熱,但是一個是肺部感染,另外一個是肺結核。

再比如,有這麼兩個患者,同樣都是頭昏頭暈,但是一個是頸椎病,另外一個卻是腦出血!

而且對於醫生來說,診治一個病人並不是算命那麼簡單,而是需要視觸叩聽等一系列檢查來綜合判斷。

所以,我個人對遠程互聯網醫療是不看好的。

充其量,它只能作為一種補充醫療,只能作為一種參考建議。

第三:你放著身邊人不相信,卻要去相信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豈不是很可笑?


最後一支多巴胺

醫生說用“手機看病最愚蠢”沒有為什麼!因為做為一個醫生,他實在搞不懂你為什麼這麼愚蠢。

扛不住了,去了,結果呢!百分之八十是勞命傷財。

也有治癒或找對路子的,但不多,確實不多。我有個哥們就這樣在網上劃來劃去,花好幾千買了補腎壯陽的“中藥”,最後徹底摞挑子了,氣憤之餘再問詢,一大堆說詞,責任全推這哥們兒身上了,這只是個小例子,信不信由你吧!

常言說,有病亂投醫,但要眼見為實。千萬記住耳聽為虛,治病須要錢,別花冤枉錢,這年頭,掙錢都不易,心若存疑慮,可以花點車票錢,別圖在網上找便宜。

最後說一句心理話吧!看醫生時要有主見……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實在舉棋不定,那就”貨比三家”,有句老話說得好:

事不過三……


驍勇34

話說回來,人生病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這些因素你是檢查不出來的,當然也有遺傳等確定性因素,遺傳因素也是隨機性!而不是絕對性。

總之,自己的身體平時多注意點,身體小毛病自己心裡有數,知道是怎麼回事,所謂久病成良醫,你對自己身體的瞭解要遠遠勝過專家對你的瞭解!自己預防好了百病不生!不要迷信那些專家。


貓眼觀世界QQ

如今手機看病,是一種新的趨勢,很多醫生也入駐了很多平臺,提供網上服務和診療,我們要辯證去看待這個新現象,這在一方面方便,快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方式,事實上,手機看病是有很多問題的,醫生沒有看到你的真實情況,無法給你提供更多的參考和診療,而有些人藉助網絡,發佈虛假宣傳,坑蒙拐騙,防不勝防,如今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生病了先自己去網上查查看看,最後去找醫生看病,醫生一看,解釋完了,不對吧,你解釋和網上說的不一樣啊,甚至懷疑醫生,否定醫生的診斷。




杏仁健康

用手機看病,大部分基於網絡搜索



從網絡的角度來看,互聯網上的形勢紛繁複雜,每個人都懷揣著不同的目的,比如說,你的臉部起了一個痘痘,摸上去還有些痛,於是你有些害怕,在搜索引擎上提問”臉部起小痘痘是什麼原因? 該怎麼辦?”你會收到來自有過同樣感受的患者,各類醫療機構的推薦,祛痘商品推薦等等。

手機看病有風險,選用需謹慎

(圖片來自網絡)


墨蘩瑞

古人看病講求四個字:望、聞、問、切。

醫療行業飛速發展至今,只有聞字演變成了諸多的檢查。

而手機看病,醫生的看病過程僅僅侷限在隔著手機屏幕的語言交流,醫生並不能完整的觀察到患者的完整情況,部分患者對自己的病情的描述也並不完整,甚至是描述錯誤。當然更談不上相關的檢查和必要的診斷鑑別。

這種情況下,醫生只能憑自己的經驗和感覺對患者的情況進行模糊的診斷,這樣相當於蒙上了醫生的眼睛,切斷了醫生的感官,僅憑聽覺來進行診斷。這樣得出的結果,只會是大量的漏診和誤診。


康陽,醫學影像放射科醫生,從業多年,專於X線、CT、MRI。關注我,跟我一起了解身體的秘密。


龍騰

手機看病的軟件設計與服務配套還有太多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流行,一些網上就能尋醫問藥看病的軟件飛速興起,但這些軟件到底靠不靠譜,坐診的醫生與軟件上的介紹是否相符,這些都無法分辨。你就記住真正的醫生,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不像是手機軟件上面所描述的那樣,只通過患者照片和患者的描述就可以給患者診斷疾病,這種看病方式是極其不可信的。

所以還是通過正規途徑去看醫生吧。


育兒and搞笑切克鬧

很多病有相似症狀,比如發燒流涕咳嗽,醫生可以根據病人體溫曲線和全身情況,通過檢查排除扁桃體、氣管或肺部感染,再根據病人分泌物性質血象檢查區分感染病原體性質有針對性用藥!醫學是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那些醫學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後需要跟著老師在臨床實習很久考核合格後才能有處方權,局外人只從手機裡零散的醫學知識診斷和用藥,一定是後患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