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寫的《長恨歌》,多處褻瀆唐玄宗,為何沒有被問罪?

謝欣桐

謝 相邀!

我沒有在《長恨歌》中看到有褻瀆唐玄宗的意思,看到的是一個帝王真實的愛情故事。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說有褻瀆唐玄宗的也許就是開篇的兩句,但《長恨歌》的發表沒有被禁止成為天下傳唱,白居易沒有遭到迫害,這恰恰說明大唐開放包容的政治風氣,和人們對愛情的追求及包容。


唐朝的政治風氣包容開放,充滿了浪漫主義色調,不會輕易開啟文字獄。

文字獄是古代皇權下統治者迫害知識分子的一種手段。

縱觀史書,除了清朝,因為文字獄獲罪而被殺的文人,大多都是對皇帝本人或時局進行惡意辱罵,以及對當時的禮法極大蔑視的結果,如漢朝楊惲案、曹魏嵇康案、北魏國史案等;

其他的頂多就是驅逐出京城、降職、永不錄用,如宋朝烏臺詩案、元朝黃謙之案、元朝樑棟案、明朝韓邦奇案、明朝吳廷舉案等。

正因為大唐不輕易開啟文字獄,所以造就了一個無比榮光的時代。

唐朝這種開放包容的胸懷並沒有因為安史之亂而改變,相反對安史之亂的產生是帶著反思的。

因為時代的侷限性,當時的大唐人民是認識不到安史之亂爆發的真正原因,他們只會認為這是楊貴妃迷惑君王、混亂朝綱而導致的。

這種思維嚴重影響唐玄宗的聲譽,這不是一般的昏君了。所以唐朝當權者急需一個理由來給這位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君王洗白,這個時候白居易出現了。

他的一首《長恨歌》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的悽美愛情展現在世人面前。

他用手中的筆告訴大唐人民,唐玄宗不是昏君,楊貴妃不是妲己,他們之間是存在真正愛情的。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是最純粹最偉大的愛情宣言自古以來還有什麼比愛情更能打動人心呢?


《長恨歌》一出自然會化解大唐人民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怨恨!

何況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漢皇”代替“唐玄宗”、用“漁陽”代替“范陽”,這種為尊者諱和借代的文學手法是符合時代的主流思想,而且還兼有為李隆基洗白的嫌疑。

既然如此,開放包容的李唐皇室又有什麼理由來降罪白居易呢?恐怕他們笑都來不及吧!


江東汪郎

看待歷史問題不能片名的去看,要代入哪個歷史時間點去分析。

安史之亂將大唐盛世代入衰敗。國人對唐玄宗的無能,怨恨都發洩在朝廷之上。

白居易寫《長恨歌》其實就帶有濃郁的政治目的,也十分適合他的為人。

在這裡不分析白居易的為人,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在網絡上找白居易的生平去看。

《長恨歌》並無褻瀆唐玄宗,否則在哪個時間節點,白居易已被全家問斬。

縱觀全詩,用字用詞都是費盡心思去雕琢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把唐玄宗塑造成一個痴情郎。

哪個時代才子佳人門當戶對才是完美的話題,現在白居易的長恨歌將才子佳人中的才子變成帝王,一個帝王與佳人的愛情故事,馬嵬坡上的悽美別離,唐玄宗的抑鬱寡歡,一句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著實是戳中了黎民百姓的淚點。

在哪個讀書也是奢侈的年代,黎民百姓的文化程度不高,白居易美化了這段不論戀,用絕句詩篇去告訴百姓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其用意就是為皇室洗白。

如此悽美的愛情故事背地裡卻讓百姓反感安祿山的作亂,怨恨朝臣逼死楊貴妃。

也正是《長恨歌》的作用讓楊玉環躋身中國四大美人之列。

想想看楊玉環的出身,沒有施夷光的民族大義,沒有王昭君的犧牲,沒有貂蟬的忠義,楊玉環的美有什麼成份?

無非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的文學魅力,成功的塑造了一個千古美人。

儘管唐玄宗與楊玉環是不倫戀,儘管楊玉環讓唐玄宗不理朝政,儘管大唐的衰敗與楊國忠有關楊玉環擺脫不了關係。

但《長恨歌》洗白了唐玄宗與楊玉環,精心雕琢的詞句,完美的藝術營造,奠基了白居易的文學地位,洗白了帝王家庭,成功的轉移了百姓的怨恨,自己也名利雙收。

百姓喜歡《長恨歌》嗎?

為什麼不喜歡,屁民與悲劇密不可分,高貴的帝王尚且飲恨終身,屁民面對自己生活上的悲劇,想想那些奪妻搶女之恨,似乎也感覺到帝王與他同在。

大唐的輝煌無以倫比,開放的民風,包容的官場,可以說當時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

李世民的貞觀之治,讓李世民擁有了千古明帝之名。

一代女帝手段毒辣,為了統治連自己的女兒也賜死,但是面對狄仁傑的狂噴,女帝還是忍了下來,她知道政事之上狄仁傑的出發點還是為國家而噴。

故狄仁傑逝世女帝還落淚。

回到問題上,《長恨歌》除了上述的目的,重要的一點還是警示執政者,愛美可以有,政事不能荒廢,故而唐之後的多個朝代帝王都是以安史之亂作為警鐘。即便到了清朝,皇帝臨幸都要被嚴格管控。

所以《長恨歌》在哪個時代無論題材,藝術,出現的時間點,流傳性都是恰到好處。故白居易沒有被問罪。這是大唐的包容,也是白居易的聰明之處!


另類物種

說褻瀆,其實有些言過其實了,而且白居易說的大多也都是事實,在唐朝那個時,言論還是很自由的,士大夫階層本身就掌握著言論自由,而作為天下聞名的詩人白居易,他的一生其實很多情況還是很自由的,可以掌握自己的話語權,這樣的情況就造成白居易可以更多的暢所欲言。


其實長恨歌最主要的也是為了,歌頌唐明皇與,楊玉環之間的愛情,其實在愛情當中,無論是像好色,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以現在來看的貶義詞,但是對,當時來說,其實並不是貶義詞,反倒是一些比較中性的詞彙,而這種詞彙,用起來的話會讓,整個詩篇顯得更加的有生趣,所以其實以我們現在理解,那是不好的詞,但是在古人並不如此認為,


所以即便是白居易說了唐玄宗很多,現在覺得不太恰當的話,但是在唐朝的時候,卻並不是那樣,認為的,畢竟在一個皇權社會,如果說對於之前的皇帝要是有所褻瀆的話,還是會被大力鞭撻的綜上來看,白居易其實並沒有說唐玄宗和楊玉環任何的壞話,而且他也儘量的規避了,因為詞彙不當而造成的影響,這樣的情況,其實也是對於長恨歌的一種保護


1135165253

唐代可不像後來滿清有文字獄,唐詩如果說議論時政,或者是評點先皇都有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


集賢院居士

蒙元統治時期,非常不重視文化,科舉不興,但對於讀書人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隨便寫,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文字獄什麼的,根本不存在,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會去看你寫了什麼。這就是霸氣,這就是自信,寫寫畫畫的不算什麼。唐朝也是這麼一個包容自信的朝代,他們對於文字的懼怕,完全沒有宋以後那麼嚴格。

另外《長恨歌》也沒有什麼褻瀆唐玄宗的地方,是不是褻瀆關鍵看你怎麼看,白居易寫的很多都是事實,又加上了一些自己的想象。唐人風氣本來就豪放,裡面摳字眼什麼的,唐朝人根本不在乎。


昭烈名臣

說褻瀆,其實有些言過其實了,而且白居易說的大多也都是事實,在唐朝那個時,言論還是很自由的其實長恨歌最主要的也是為了,歌頌唐明皇與,楊玉環之間的愛情,其實在愛情當中,無論是像好色,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以現在來看的貶義詞,但是對,當時來說,其實並不是貶義詞,反倒是一些比較中性的詞彙,而這種詞彙,用起來的話會讓,整個詩篇顯得更加的有生趣,所以其實以我們現在理解,那是不好的詞,但是在古人並不如此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