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祕密?

看鑑地理

故宮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以前是叫“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製結構的宮殿型建築,世界文化遺產,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有著六百年的歷史,其中鮮為人知的秘密更是數不勝數。

一:故宮太平缸為何滿是刀痕?

上面也說了故宮基本上是木製結構,這樣就容易失火,殿宇門前面都有很多大缸,裡面裝滿了水,因為經常用來滅火,所以這些缸也被稱為“吉祥缸”、“太平缸”,《大清會典》記載故宮原本有308口缸,現如今只有200口左右了,太和殿和保和殿前各4口,重量達到了3噸之多,水容量2000升,所以說沒有這麼大的容量怎麼滅火?其實這原本和刀痕沒有關係,可就是因為這些缸的製作材料,以鎏金銅缸最為高級,有銅缸有鐵缸,可是太和殿前的缸是大銅缸,兩耳加獸面銅環,本是雍容華貴,流光溢彩,精美絕倫。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很多士兵燒殺搶掠,竟然連這些缸都想帶走,窮成這熊樣,結果搬不動,就用刀刮缸上面鑲嵌的金子,以至於現在太平缸上有很多刀痕。

二:九龍壁木質龍腹究竟從何而來?

故宮九龍壁、大同九龍壁和北海九龍壁,被稱為中國“三大九龍壁”。而故宮九龍壁最有氣勢、絢麗多彩,去過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這九條龍里竟然有一條龍的腹部是木製而成的,其他的都是琉璃磚製作而成,這其中的緣由還得怪工匠們,他們在燒製琉璃磚的時候不小心燒壞了一塊,因為都是特製的,所以沒有替代品,弄壞了搞不好殺頭之罪啊,一籌莫展的工匠們不知如何是好,就在這個時候,有個叫馬德春的工匠說:“我們可以用其他上好的材料製作啊,做好了再刷一樣的漆就看不出來了,只要精心製作,他們肯定發現不了”。所以他們連夜趕製除了一塊楠木雕刻而成的龍腹形狀,貼上去之後刷成白漆,根本看不出來,可是隨著日曬雨淋,過去了幾百年,楠木龍腹的白漆都褪去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木製的,可這個時候又能怎樣,他們早已經不復存在了,事實告訴我們無論何時擁有一門技術是很好的!

三:乾清宮門前銅獅為何與狗一樣?

這個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了,乾清宮門前的兩隻獅子,看起來是獅子,仔細看又像狗,因為它們有著長長的睫毛,大大的耳朵耷拉著,難道工匠們不知道獅子的樣子嗎?其實不是的,因為這個乾清門是通往後宮的門,後宮嬪妃每次經過都能看到,看見之後就會想起皇帝制定的規矩,凡是後宮嬪妃都不得干預朝政、不能看的就不要看、不能聽的自然不能聽,更別瞎打聽。

其實故宮還有很多小秘密,比如故宮匾額隆宗門上的一支箭從何而來?故宮匾額上的每個“門”字為何沒有勾?故宮的冷宮為何不對外開放?碩大的故宮為何沒有廁所?故宮門上的門釘有何作用?遊客為什麼都要摸門釘等等(這些我其他問答裡都有寫到,這裡就不闡述了),如果大家瞭解了這些再去遊玩故宮,恐怕又是另一種感覺了,就不會覺得其實也沒什麼好看的。


羽評歷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0d90d8fb7eed0bbe9ed50fcb1c16abcb\

看鑑地理

明清500年的傳世龍椅,曾經憑空消失44年,最後竟在破舊倉庫被找到。


相傳魏徵曾問過唐太宗:您知道為什麼您是皇帝嗎?

唐太宗一聽就樂了,這個天下都是我打下來的我不成為皇帝誰會成為皇帝?

魏徵搖搖頭:因為您坐在龍椅上!

500年間,這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張椅子。坐到了這裡,就能坐擁天下

龍椅在中國古代皇權中的象徵,2377平方米的太和殿,乃至3萬多平方米的太和殿廣場中,再沒有第二張椅子。一切的焦點,都匯聚在這的寶座上。

但,就是這把最重要的椅子,卻在1915年被竊國稱帝的袁世凱撤換。袁世凱讓工匠參考西方風格作品,造出一把不中不西的高背大龍椅。而且,袁世凱還讓親信將新做的“龍椅”悄悄向後挪動了三米。

袁世凱為何撤換龍椅,又為何要後移3米?其中原因不為人所知,坊間流出了各種臆想。

有人說,太和殿頂上的軒轅鏡,可以鑑別真假天子,篡奪中華民國勝利果實的袁世凱,心虛了才將將龍椅後移三米。

無論原因是什麼,袁世凱僅僅做了八十三天皇帝之後,就一命嗚呼了,而那把新的龍椅卻直到1947年才撤去。

1959年,故宮博物院專家朱家溍,通過一張光緒二十六年的舊照片,在一處存放破舊傢俱的庫房裡,發現了發現一個殘破的雕龍髹金大椅。

通過相關檔案、宮廷畫、圖片等調查,證實這把雕龍髹金大椅,就是明朝嘉靖年間所生產的皇帝坐椅。從明朝嘉靖皇帝到中國的末代皇帝,坐的都是同一把龍椅,這一坐就是500年。

1963年,故宮召集十三名專家,耗費一年多時間,完成了的髹金漆雲龍紋寶座的修復工作。


神州匠心

有那麼一座古老又神秘的宮殿……

它已600多歲高齡

歷經明清兩朝

二十四位皇帝曾在這裡居住,其中知名度比較高的有“工作狂魔”朱棣、“社交達人”朱祁鎮、“木匠皇帝”朱由校、“雄才大略”康熙帝、“風流才子”乾隆爺……

“工作狂魔”朱棣


紅牆黃瓦之下

據說還發生過不少奇葩的事情,比如

有四對同胞姐妹嫁給了同一個老公——康熙帝

乾隆爺的香妃變成蝴蝶飛走了

光緒皇帝的珍妃被投井溺死了

……

機智如你,猜出來我們要講什麼了吧?

沒錯,是故宮

“風流才子”乾隆爺


故宮作為世界五大宮殿之首,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建築群。在歷史、建築、藝術、文化等領域,故宮對於每一箇中華兒女來說,它的價值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希望通過多維度解讀故宮,傳播豐富的知識來激發大家對於學習的熱情,加深他們對個體與群體、民族與國家、歷史與藝術的正確認識和理解,塑造、培養基本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社交達人”朱祁鎮


北京市教委項目《傳統家史家風進校園》特聘專家

赫英憶老師

以“故事性”的授課方式

從故宮的人物、故宮的建築佈局、故宮的文化藝術、故宮的珍寶等維度詳細解讀“故宮那些事兒”。

“木匠皇帝”朱由校


明成祖朱棣為何遷都北京修建故宮?

古代沒有精細的測量儀器,為什麼故宮依然能保證“中正無邪”的建築佈局?

每一座宮殿的用途又是什麼?

……

以上問題都可以在首期直播課《重現故宮記憶》中找到答案。

作為封建帝王庭院的故宮

作為博物院的故宮

作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的故宮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我們將與大家一起由三重不同的視角逐一抽絲剝繭,“漸進式”的認識故宮、瞭解故宮。

“雄才大略”康熙帝


春節假期馬上要結束了……

胖了三斤or三公斤並不重要

讓精神的成長速度跟得上體重的攀升才是重點

3月8日晚7點

作業幫一課邀你一起走進故宮

快上作業幫App報名在線精品課——《探秘博物館》

和我們一起聽故宮的故事


作業幫

一般提到故宮,都只說北京故宮,其實有四個故宮, 分別是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大家對北京故宮的瞭解其實已經很多,但對其他兩個卻不知道的太多,尤其是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其實寶物也很多,每個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故事。所以如果可能的話,到這些地方遊玩的話,可以去實地參觀。

比如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應天府的皇宮。為1366年開始建,到朱元璋當皇帝的25年,即1392年才建成,為明代三朝皇宮,直到明成祖朱棣1421年遷都北京,南京故宮作為陪都留守。明代定都北京後,南京依舊留有一副完整的行政班底。

再如臺北故宮,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佔據東三省,在日軍大舉侵華之際,蔣介石政府認為,承載千年文明的文物,斷不可落入外敵之手。於是,經過漫長的打包準備,從1933年2月開始,一萬三千四百九十一箱故宮文物,被分成5批,歷時數月,從紫禁城運出,先後抵達南京博物院,又到了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這批文物又不得不分三路遷往西南。抗戰勝利後,顛沛流離十餘年的一萬多箱文物安全運回南京。熟料,國民黨兵敗如山倒,1948年的秋天,蔣介石打算用空軍將故宮文物轉移到臺灣。經緊急協商,最終決定從故宮文物中挑選出600箱運至臺灣。而這一批最珍貴的文物,也就成了後來臺北故宮的文物來源。


例外狀態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8d90004180a084c211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