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唯一讓諸葛亮敬佩有加的人,若非死的早,劉備真有機會統一

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經天緯地的人才和頂尖的謀士。曹操身邊的郭嘉,屢有奇策,深得曹操倚重,可惜去世太早,是曹操的一大損失。而劉備身邊其實也有一個這樣的人才,讓孔明先生都敬佩有加,可惜死的早,不然劉備還真有可能興復漢室、一統天下。

三國中唯一讓諸葛亮敬佩有加的人,若非死的早,劉備真有機會統一

這個人就是法正,字孝直,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法正先是在劉璋手下,可惜未得重用,後來與劉備相見恨晚,正式投奔劉備。他分析形勢,主張劉備奪取益州,然後憑藉天府之國的險阻來成就大業,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且他的計策更為具體,更好操作。

三國中唯一讓諸葛亮敬佩有加的人,若非死的早,劉備真有機會統一法正積極為劉備出謀劃策,劉備也對其極為倚重。在一次與曹軍的作戰中,由於戰事不利需立即撤退,劉備卻惱羞成怒不肯撤軍,周圍的人面對盛怒的劉備都不敢直諫,只有法正走到劉備面前,以身擋箭,才讓劉備冷靜下來,下令撤退。

三國中唯一讓諸葛亮敬佩有加的人,若非死的早,劉備真有機會統一公元220年,年僅45歲的法正去世了,劉備非常傷心。後來,由於關羽之死引發了彝陵大戰,蜀軍兵敗後,諸葛亮感嘆:“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法正和諸葛亮二人一個治國有方、一個隨軍出謀劃策,取長補短,倘若法正不是過早去世,說不定三國的結局真的能改寫。可惜,歷史不存在假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