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流放路上,寫了一首小詩,便可穿越華夏五千年!

李白流放路上,寫了一首小詩,便可穿越華夏五千年!

此詩寫作時間不好判斷。按道理,在唐朝開元和天寶(均為唐玄宗年號)時期都很崇尚道教,而李白拜謁的應該不是一般地方的老子廟,面對如此冷落的道觀則可能是安史之亂以後的事情,也許就在李白流放回到安徽的時候。

李白流放路上,寫了一首小詩,便可穿越華夏五千年!

謁老君廟

唐代:李白

先君懷聖德,靈廟肅神心。

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

流沙丹灶滅,關路紫煙沉。

獨傷千載後,空餘松柏林。

老祖宗李耳心懷慈悲,憐憫百姓,留下一部《道德經》。如今,當我步入他的寺廟時,不禁心神肅靜。

這廟已經很久沒有人來過了,荒草茂盛幾乎把路掩蓋,臺階上落下的灰塵很厚,所以,鳥爪子的印跡深深。

老子出函谷關就到流沙國去了,所以,丹爐的香火無人傳承,出關的道路上紫煙迷茫,哪裡還有他的行蹤?

你走後一千年,我獨自面對著這清冷的寺廟,蕭瑟的松柏林,怎麼不叫人心痛萬分?

李白流放路上,寫了一首小詩,便可穿越華夏五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