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下轄邳州名勝雲集,然而真正讓你心動的景區又是哪些?

咣噹派

徐州邳州十大風景名勝,讓你一次看個夠。

一、邳州艾山風景名勝區

“閱盡的不僅僅是風景,更是6000年的期待。”

坐落在邳州市鐵富鎮境內,地處蘇魯兩省之界,與徐州雲龍山齊名。佔地面積20平方千米,海拔197.2米,古有"國之巔,泰山也;邳之巔,艾山也"之說。 因九峰連屬,如九條巨龍盤臥,又名九龍山。艾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江蘇省風景名勝區、江蘇省最受歡迎景區。

艾山為古代徐國鎮國之山,文明源遠流長。

艾山因艾草得名。傳說六十年生一次神艾,當地百姓為祈祥佑福,故稱之為艾山。艾草為一年生菊科蒿屬草本植物。蘄艾種植主要根植方式,每畝約需艾根20斤。艾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溼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根治風溼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艾系中藥,可以療疾。《詩經》雲:“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邳州先民以艾名山,寓意祁祥佑祉。據邳州史載:周穆王六年(公元前971年)封徐子誕在邳建國,鑄鼎銘艾。

邳州市艾山風景名勝區擁有九龍脊、九龍澗、鳳凰臺、橡樹林、石婆溝、黑風潭、燕子樹、仙人湖等自然景觀;又有春秋時期的艾王城遺址,三國時期徐庶隱居之"徐庶洞",唐宋時期的古戰場"黑風口",明清時期的奶奶廟等歷史遺址以及望龍亭、艾王閣、御筆亭、華嚴寺、少林寺下院--鐵佛寺、漢白玉浮雕--如意大道、六度門(石牌坊)、百子戲彌勒、淨心池、九龍佛塔、南海群雕等人文景觀。

如意大道

如意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漢白玉浮雕大道,全長958米,寬12米。包括如意浮雕、祥雲廣場、吉祥廣場和如意平臺。其中漢白玉浮雕長518米,北端矗立著一尊高1.6米的漢白玉實質的寶瓶,象徵"吉祥、清淨和財富"。浮雕上的內容由69組如意,69組佛教法器,以及138幅各不相同的如意願景圖組合而成,表達了人們對福、祿、壽、喜、財、運六個方面的追求。周圍有9999朵蓮花瓣圍繞一週,內部底紋如意祥雲貫穿始終,寓意"好運連連"。浮雕南端有一柄漢白玉如意,長4.7米,高2.7米,重達30多噸,與北端玉寶瓶相呼應,寄寓著"平(瓶)安如意"。

九龍佛

九龍佛塔是以佛教文化為主題的集轉動、音樂、噴泉為一體的大型青銅雕塑,由中央主塔及四周8條龍組合而成。龍高9.7米,中央主塔高37.7米。中央主雕塑由八觀音、獅吼鼓、白象尊及釋迦牟尼佛像等圖案組成。九龍佛塔重現了佛祖、菩薩同時顯靈的各種祥瑞異相。

鐵佛寺

鐵佛寺始建於元代,為蘇北魯南名寺之一。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師門下弟子釋延宏大和尚任主持。鐵佛寺總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共有五層大殿,分別為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千佛殿、鐵佛殿,以及觀音殿、地藏殿兩座偏殿和居士林、素齋堂等附屬建築組成,是江蘇省規模最大的寺廟。五層大殿中有一尊鐵佛,高16.8米,是中國室內最大佛像。

南海觀音群雕

南海觀音群雕總長88米,最高處18.8米,總面積1500平方米,通體用巨石雕刻而成。兩側設置的是三十二大觀音,東西兩側為千手觀音與十一面觀音,西端為仗劍騎獅的文殊菩薩,東端為普賢菩薩騎象尊,西側為地藏菩薩。人間設置在東側下部,表現仁、禮、孝、忠、信及宮廷百姓日常生活場景,人們的生命歷程。西側下為地獄界,有牛鬼蛇神。上部是阿彌陀佛,其兩側是飛天,下部中央設散財童子及龍女二尊,是觀世音的協從,幫助觀音到人間普度眾生。東側設送子觀音,將嬰兒送到世間,在東四兩側,眾多尊像為觀世音的三十三種應身,闡釋"眾生以何種身得度者。

奶奶廟

奶奶廟,原興建於明朝正德,嘉靖年間。清乾隆年間,當朝劉墉因其祖塋在艾山(即今艾山西麓劉林村),曾來艾山祭祖並主持重修奶奶廟。廟宇坐北朝南,為前後三排兩進院。

華嚴寺

華嚴寺始建於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寺廟規模宏大,鼎盛時期僧眾超過百人,為江北名寺之一。曾任嘉慶帝老師的王希文親自主持重修華嚴寺,並親撰《重修佛殿碑記》,現殘碑仍存,碑文清晰可辨。2001年,經邳州佛教界發起恢復重建華嚴寺,廟宇坐西朝東,莊嚴古樸。寺內供奉由緬甸佛教界贈送的巨型白玉臥佛及彩繪十八羅漢塑像。

六度門

六度門矗立於祥雲廣場中間,是一座具有佛教文化和漢代文化內涵的大型石牌坊,共有七門八扉,寬41.7米,高15.6米。整個石牌坊是白花崗岩純石結構,是中國第二大牌坊。立柱和橫樑上雕刻著徐州地區出土的漢代文物圖案,其南北面刻有佛教"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真言,整個牌坊極具有佛教和漢文化內涵。

七仙池和仙姑池

七仙池和仙姑池位於仙人湖西南艾山南脈的北山坡上,天然形成於半山腰的石板坡上,兩池在同一等高線上相距一百多米。傳說中八仙白天在聚仙台聚會,晚間常來此沐浴。東邊供七位男仙沐浴的水池名為七仙池,西邊供女仙何仙姑沐浴的水池名為仙姑池。兩池周圍全是岩石,每塊岩石都平整,可坐可臥,便於沐浴。池水常年不幹,水質清冽。

百子戲彌勒

百子戲彌勒大型青銅藝術珍品"百子戲彌勒,斜倚而坐的彌勒神情和藹。在彌勒碩大的身體上,塑有一百個正在嬉戲耍鬧的小頑童,翻跟頭的、唱山歌的、吹喇叭的,做遊戲,各個形神各異。

二、邳州土山古鎮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卻是毛主席掛念的地方”

土山有著2000多年曆史,是著名的三國古戰場,因《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而馳名中外。 明朝天順三年(公元1460年),為紀念與孔子齊名被稱之為武聖關公的忠、義、仁、勇精神,於土山之首建關帝廟一座。目前是全國第四大關帝廟、江蘇省第一大關帝廟,廟內有關帝殿、賢良殿、馬跡亭、鐘樓、鼓樓以及關公當年的磨刀石、拴馬樁、馬跡印等歷史古蹟。

該廟是江蘇省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築群,為江蘇省歷史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古鎮景區除關帝廟外,還有古圩河、明清小街、浴德池、沈家大院、魏家布莊、王家大樓、天主教堂等十多處明清建築及日軍大屠殺、抗日義勇隊成立、中華蘇維埃中央委員婁夢俠烈士墓、中共邳縣縣委的秘密聯絡點、淮海戰役粟裕將軍的前沿指揮所等革命遺址。 土山古鎮景區是一個有著三國文化特色,明清文化特色和紅色愛國主義教育特色的風景名勝區。

土山關帝廟位於邳州土山鎮老街,是供奉三國名將關羽的寺廟,始建於明朝天順三年(1460年),先後於崇禎、雍正、道光、民國進行四次大型修復,全廟佔地22畝,三路四院,為全國第四大關帝廟,江蘇省第一大關帝廟,素有"北有文聖孔府,南有武聖關廟"之稱,因《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而馳名中外。

該廟有樓臺亭宇百餘間,關帝殿、賢良殿、議事堂、忠勇堂、戲樓、東西觀戲樓、東西廂房、鐘樓、鼓樓、牌坊、碑廊等規整分佈,形成一個完整的廟宇建築群落。山頂為馬跡亭,關公兵屯土山時之拴馬處,亭周有馬蹄印、拴馬樁、磨刀石等歷史古蹟。抗日義勇隊成立、淮海戰役粟裕將軍的前沿指揮所等革命遺址,使之成為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土山關帝廟是江蘇省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築群,為江蘇省歷史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沈家大院

清乾隆年間,沈克敬官至太學,家中富有,從京中帶圖紙在土山老街南建庭院一處,建築風格極為講究。此院座北朝南,分東、西、中、南四個院落。東院有東屋、堂屋各三間,古樸典雅,迴廊翹簷,雕樑畫柱,與西院遙相呼應。南院有七間古房,磚木結構,明清風格。大門位於中院,前排7間,中間為高於兩側的兩層門樓,門樓下有寬3米、高兩米的木雕花稜,做工考究。大門兩側各列青石雕刻的石鼓守門,大門為鐵板製成,所以又常稱作為"沈家大鐵門"。

浴德池

浴德池是1913年土山富商沈憲邦在明清小街臨街興建兩層門面樓,上下共12間,1924年在前院增建浴池及6間磚木結構更衣室,全宅南北19米,東西30米,佔地570多平方米。浴池為拱形建築,有大小兩個浴池,大池長約3米,寬約2米,小池約2米見方。浴池用水靠北側磚石砌成的水井,每天天不亮用大木桶人工提滿水,室內鍋口用木柴作燃料。當時生意非常興隆。抗戰時期,曾作為共產黨地下的秘密聯絡點。

王家大樓

清嘉慶年間,王氏臨街建前後兩進四合大院。兩院南北各有三間古式廂房,後面及中間各五間造型別致的走道,最後排是五間上下兩層的大閣樓。整體建築雕樑畫柱、宏偉別緻、巧奪天工,門窗雕刻各種龍鳳圖案,周邊均用花磚裝飾。二層樓有朝外伸出的木雕走廊,其欄杆、立柱上精刻細雕花紋圖案,房頂為小瓦覆蓋,遠觀如魚鱗萬點,近看似青龍條條,經過200年的風雨侵蝕仍保存完好。解放初期,曾作為邳睢縣政府辦公大樓。

魏家布莊

魏家布莊原名萬香村茶食店,位於明清小街南頭,為一張姓建於清嘉慶年間。臨街三間兩層樓閣作為店鋪,門窗皆刻有各式圖案,邊沿用花磚鑲嵌,店鋪內院有古式兩層南、西樓各三間,兩棟樓的二樓前門面與臨街的茶食店二樓內測皆為朝外伸出一米寬的木雕廊簷,三棟樓的廊簷銜接相通。解放初期,店鋪從張姓轉到魏家,魏家接手後,根據自己的經營之道,號稱"魏家布莊",此布莊乃是土山當時最大的布莊。

三、邳州占城石屋寺

“滄桑與繁華在這裡等了很久很久。”

2010年12月,一部名為《在風中飛》的電影短片風靡網絡,並很快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

位於邳睢交界處的石屋寺風景區,有山有水有寺,安靜古樸秀麗,以其獨特的自然風貌吸引眾多遊人前來尋幽覽勝。

黃草山

位於占城鎮南5公里處,平均海拔在69米以上,方圓2.7平方公里。遍山原始次生林、森林覆蓋率為95%,空氣負離子含量極高,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黃草山盛夏時最高氣溫僅32.1℃左右。由於地形封閉,這裡的生態環境處於原始狀態,自然景觀千姿百態,特色鮮明。山中有一百多處奇峰怪石和陡崖峭壁,溪、泉、瀑、潭樣樣俱全,有喬、灌木及花、草等270多種,還有很多鳥蟲和畜獸等野生動物,雉雞、貓頭鷹、狍、獾等動物經常出沒山間。

情侶樹

兩棵樹生長在一起,樹根、樹幹、樹枝多處相連,看上去就像是一對堅貞的情侶。經過專家認證,是槭樹種植物“雞不槭”,木質堅硬,生長緩慢,已經有160年樹齡。在蘇北地區,是難得一見的稀有樹種。

知青故居

建於1960年,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下放知青居住地,共有房舍四十六間,是國內保存較完好的一處知青故居。牆上的宣傳畫和標語,把遊客帶入那“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激情年代。當年,知青們從城裡來到這裡,開墾荒山,植樹種草,奉獻了青春和汗水。他們當年栽下的樹木,如今已經長成了一片綠樹搖曳、遍地蔭涼的樹林,成為山谷中景緻幽美的地方,被當地人稱為忘憂林。

石屋寺

位於黃草山西部。紫霧繚繞的地方是石屋山,山上有座廟叫石屋寺。寺因山起,山因寺名,山水相映,風光旖旎。此山古蹟、傳說有很多。據碑文記載,石屋寺始建於北魏時期,距今已經1500年。北魏建立之後,鮮卑貴族用宗教來麻痺人民,以加強統治。特別是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各種宗教都在發展,尤其佛教發展最快。當時全國的佛寺多達三萬多所,石屋寺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建立的。初建時是茅屋,後來改建為瓦房。它是邳睢地區有名的佛教聖地,原名叫石屋禪林,面對一湖碧水,位居群山中,環境清幽,是佛門誦經參禪的理想天國。

石屋寺分南北兩院,寺內有藏經樓、觀音堂、玉佛殿、安養院、唸佛堂等建築。南院是寺的主房,前後兩進,後進是大雄寶殿,裡面供著彌勒佛。南屋是桂林侯瀛的石刻肖像。北院是觀音閣,裡面供奉送子觀音。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是石屋寺的傳統例會,各地鄉親雲集,可謂集一時之盛。

石屋寺不僅是佛門聖地,還是紅色革命紀念地。1941年至1945年,邳睢銅靈地委以此為辦公地,領導抗日戰爭長達四年之久。

石屋寺風景區的幽美,不僅在於建築,更在植物。這裡古木林立,花草繁多。既有花期可達百天的百日紅樹,也有高聳雲霄、枝繁葉茂的老梧桐。占城有很多棵頗有歷史的古樹,石屋山下有棵千年橡子樹,而在占城村部院子內有一棵古棗樹,也有900年的樹齡了。

千佛洞、龍舌洞、龍爪石 大雄寶殿後面有兩個石洞。千佛洞石孔特別多,縫隙通往山體各處。每月初一、十五是祭拜日,善男信女們前來拜佛求籤,香菸繚繞,十分旺盛。由於山體空洞,人們在山西面的石峽和石縫裡都能聞到香氣,甚至能看到冒出來的縷縷青煙。

龍舌洞

洞內有一塊突出的天然巨石,寬6尺,長一丈多,形狀看上去像龍舌。相傳從前曾經有巨龍從這個洞裡出來,昂首穿越殿脊到僧人的水缸裡喝水。抗日戰爭時期,我軍與日偽軍迂迴作戰,常常駐在石屋山,我軍機關的重要文件和檔案就藏在這個洞裡。因為洞口小,雖隱秘但取送卻不方便。駐紮的部隊里正好有個叫李劍鋒的小通信員,個頭很小,每次一有敵情,就由他來把文件和檔案藏在洞裡堵好洞口,然後安全轉移。這個小通訊員後來成為一名少將,任軍副政委。龍爪石是從土中生出來的巨石,五條石紋,看上去像一個龍爪,惟妙惟肖,它與龍舌洞相映成趣,都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蘑菇峰

站在山頂上北望,對面山坡陡峭奇峻,山頂地勢平坦林木蔥鬱,遠遠望去就象蘑菇,因而名為蘑菇山。青春偶像電影《葵花子》曾以此為拍攝基地。攝製組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最佳外景拍攝基地,經多次考察,最後蘑菇山因其奇特的自然風光從20多個備選景點中脫穎而出。

仙人湖

一片面積為33.3公頃的天然湖泊。湖水平靜清澈,與遠山相映,讓人想起:“山青水碧花欲燃”的詩句。這裡常有白鷺、野鴨和其它一些水鳥在棲落、飛翔、戲水,野趣十足。

堌子漢墓

在石屋寺西北1100米處,有兩處漢代墓室,因在一個大土墩上,所以稱堌子墓。考古專家對這兩座墓室進行發掘整理,發現了多幅漢畫像石。在斷層上還發現了大量灰陶片、蚌殼,地表上還有陶紡輪、網墜、半月形石鐮刀等,都體現了徐海地區商周和漢文化遺址的特徵。

白山大泉

占城特產西瓜,其中以特小鳳和白山西瓜最為出名,甘甜爽口,薄皮沙瓤。這不僅與占城的土質有關,更與這裡的泉水息息相關。在距離堌子漢墓南100米處,就有一處泉水,長年流淌不息,泉水四季恆溫。村民們引白山泉水澆灌出來的瓜果異常甜美,白山西瓜作為防癌長壽水果,更是享譽四方。

麻鞭僧亭

明朝末年,石屋寺有位主持僧人正直豪爽,喜歡替百姓打抱不平,因為行動時喜歡手執麻鞭,所以百姓都稱他為麻鞭僧。明朝滅亡後,麻鞭僧齋戒沐浴,焚香再拜,向北三呼崇禎我皇,然後吊死在石屋寺中。人們被他的忠義所感動,於是把他安葬在石屋寺旁。一九三五年周佛海任江蘇省教育廳長,曾題下“入世精神”四個大字,以讚揚麻鞭僧的氣節與正義。可惜題字的人只是附庸風雅罷了,他本身是個臭名昭著的漢奸。

石屋寺景區不僅風光怡人,農業上也有很多靚點。這裡有江蘇省第一大國有果園,特產精品“特小鳳西瓜”;這裡還是百年貢菜薹乾的主要生產基地。山美水美寺美果美,石屋寺風景區給人留下如詩如畫的記憶。

四、邳州沙溝湖溼地公園

“想和魚兒對話嗎?它聽得懂你的許諾。”

沙溝湖生態示範園位於揚州路西側,南臨長江路,北依興國路,總佔地4000餘畝。整體風格以新漢風為主,體現漢文化特色。南大門高18米,寬118米,一邊一

個子母闕和連廊,中間一個橫廊,正對大門高7米的承露盤,兩側各五個漢代酒樽。北大門主體建築高28.95米,兩側各4個圖騰柱,門前擺放兩尊我市佔城鎮出土的東漢辟邪複製品 ,凸顯漢文化特色。西大門高18米,寬36米,一邊一個漢鼎 ,彰顯邳州悠久的歷史文化。

園內魚塘全部串聯,挖掘泥土,堆積成島,種植黑松、垂柳、廣玉蘭、高杆女貞等花木以及各類果樹。美麗的沙溝湖,垂柳依依含煙翠,碧波灩灩映花紅,已經成為邳州一道迷人的風景。

隴欣閣

建於2008年,位於公園中心位置,佔地面積80畝,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高78米,主體11層,層中有層,共計16層。它將再現漢代帝王頒佈政令,接受朝覲和祭祀天地諸神以及祖先的最高

等級的皇家禮制建築,也是邳州地標性建築,內部有邳州民俗、人文、歷史、文化、科普等布展。登頂可俯瞰整個公園和新城區全貌,令人歎為觀止。

娛樂場

佔地約4000平方米,利用現代聲、光、電等技術藝術化展現娛樂氛圍。主要設施有摩天輪、過山車、海盜船、碰碰車、蹦極、旋轉木馬、"洞天福地"等多種遊藝設備及湖面遊樂項目。

水上游樂區

遊樂區分為南區、中區、北區三個部分,遊覽設施有仿古大船、高速快艇、人工小船等,遊客乘船盡享水禽棲息、野趣橫生的水上美景,別有一番樂趣。

六保河

緊貼水杉公園東側而過,依勢而曲,隨形而彎,兩岸夾樹,鷗鷺翔集。河內的"千米音樂噴泉"屬全國之最,夜晚觀之,如詩如畫,如夢如幻,如痴如醉,宛如人間仙境。

百果園

佔地面積約300餘畝,為水杉公園的輔景區。按品種集中分片種植造景,內有桃園、杏林、梨園、枇杷園、石榴園、板栗園、櫻桃園等共計25種果樹13000多株。秋收時節,色彩斑斕,果香林豔,採摘品嚐,美不勝收。

五、邳州銀杏時光隧道

“大概誰也不想穿越到一百世紀以前吧。”

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鐵富鎮有一條特色鄉村公路,因兩邊銀杏相互交織自然形成了"隧道"奇觀而被冠名為"時光隧道"。銀杏時光隧道西依艾山,東傍沂河,在國道310和省道250交匯點東南角,在30萬畝銀杏森林中自然形成的一條長達3000米的銀杏路。2011年陳智先生拍攝的一副照片《秋天的童話》在國際上榮獲大獎,而且被《國家地理》雜誌登用,後經中央電視臺多頻道報道,此路名聲日盛。

銀杏時光隧道南連姚莊,北接小馬墩,在小馬墩的竹林中有巨石、韓信瓜屋、韓信栓馬墩、古石井等,村莊因栓馬墩小而得名,村西頭的古石磨路,碌碌凳子、黃土草屋、大鼓臺,古玩玉器巷、泥人剪紙卷、農民畫牆的古味和炒瓜子的村民回村蓋的別墅群,穿插在一起,真是一個村子沒走完,穿越時光幾百年。在小馬墩的北面有1963年發現的大墩子遺址;西面有1957年發現的梁王城遺址;東面沂河有古慄園和三千歲的銀杏老神樹。

六、邳州銀杏博覽園

“新鮮空氣,想吸多少有多少。”

邳州銀杏博覽園正式創建於2002年,面積45萬畝,被遊客稱為“天然氧吧”。2002年5月被批准為江蘇省級銀杏森林公園,2004年4月被批准為國家級銀杏博覽園,是全國唯一的單樹種國家級森林公園。

七、邳州銀杏湖

“玻璃棧橋讓人驚心動魄,卻是安全的。”

邳州銀杏湖位於江蘇省邳州市北部官湖鎮授賢村,3800餘畝湖面,波光瀲灩,水鳥翔集。更惹人喜愛的是銀杏湖的花海。銀杏湖景區建在沂河上,在沂河修建一天大壩把水攔住,可以防洪治水,設計可以防五十年一遇水害,大壩攔水會有蓄水發電功能,上游將會形成一片人工湖,大片湖水也形成了水上游樂場。

杏湖沿線風光帶景觀規劃包括人工沙灘、兒童水上游樂場、石堤步道、授賢古渡、長壽林、沂河橡膠壩、景觀吊橋、卵石花溪、五彩叢林等景點。

八、邳州禹王山抗日狙擊戰紀念館

“歷史不會忘記這裡。”

作為徐州地區正面抗日戰場唯一遺存,也是蘇北地區遺存最好的抗日戰爭遺址。禹王山位於邳州市戴莊鎮境內,禹王山抗日阻擊戰紀念館便設置在山頂處。從禹王山靠310國道一側的入口上山,從很遠的地方便能仰望到高達8米的紀念塔。

禹王山抗日阻擊戰紀念館的修建方案由清華大學設計,多個建築主體均在山頂沿著山脊線形成的紀念軸線,由西向東有節奏地佈置紀念廣場、鑑池、紀念館、戰壕遺蹟以及禹王廟等主要建築和場所,最終恰好指向禹王山戰役初次交火地點陳瓦房村的方向。參加禹王山抗日阻擊戰的是國軍60軍182、183、184三個師。在禹王山抗日阻擊戰中,傷亡將士共計14000人。

九、邳州淮海戰役碾莊圩戰鬥紀念館

“黃百韜小名‘豆豆’,被擊斃的地方恰恰叫碾莊。”

淮海戰役碾莊圩戰鬥紀念館位於碾莊鎮區淮海公路南側,佔地116畝,1958年6月奠基興建,1960年2月竣工,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景區正中聳立著18.5米高的紀念碑。碑的正面有劉少奇題寫的“浩氣長存”四個餾金大字;左面是陳毅同志的題詞“淮海戰役犧牲將士永垂不朽”;背面是中共邳縣縣委撰寫的碑文。碑體上方各鑲一枚紅色五角星,“支前”、“戰鬥”、“衝鋒”、“勝利”四座大理石浮雕圍繞四面。

主要景點有陳列館、紀念碑、粟裕廣場、烈士公墓區、英烈湖、兵器廣場、黃佰韜指揮所、黃佰韜擊斃處等。

從1948年的11月6日開始,圍繞著軍事重鎮徐州,國共兩黨展開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大血戰。雙方投入兵力空前,共產黨60萬對國民黨80萬。關於這場大戰,國民黨的歷史教材上稱為“徐蚌會戰”,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教科書上則稱為“淮海戰役”。但戰爭的結果卻只有一個:淮海戰役,中國共產黨大獲全勝,60萬戰勝了80萬。

淮海戰役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主戰場在邳州碾莊。淮海戰役的勝利,碾莊一役功不可沒。碾莊圩戰鬥發生在1948年11月6日至1948年11月22日,歷時17天。是淮海戰役第一階段一次大規模圍殲戰,共殲敵17.8萬人。此場戰鬥,華東野戰軍在粟裕將軍的指揮下,全殲黃百韜兵團,讓南京政府遭遇了“滑鐵盧”,為奪取淮海戰役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讓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走向了轉折點。

十、京杭運河風光

“世界最高級的漂流莫過於此吧。”

京杭運河邳州段沿線水面寬闊、魚蝦豐富、環境優美,兩岸植被茂盛,景色怡人。沿途歷史文化古蹟眾多。

運河流域共有古蹟遺址及文物點116處,其中最著名的有6000多年前的大墩子遺址、新石器時期大汶口文化系統的劉林遺址、春秋時期的梁王城遺址以及戰國時期的九女墩古墓群。運河沿線還蘊藏著大量的古生物化石,1988年考古學家在這裡發掘的一對古象牙,距今已有40萬年,是亞洲納瑪象象牙化石之王。

此外,從這些遺址中還出土了一萬多件精美的彩陶銅器、玉器、陶器等文物。溯水而上,沿途可以看到幾座造型各異的大橋,與千年古運河交相輝映,形成嶄新的人文景觀。

隴海鐵路橋像一個鋼鐵巨人屹立在河面上,電影《大決戰》《車輪滾滾》裡的一些精彩的鏡頭就是在這裡取的景;徐海一級公路大橋,像一條長龍橫跨東西;霍連高速橋像一幅巨大的美麗彩虹連接起運河兩岸,被當地人稱為“彩虹橋”, 這座氣勢恢弘的大橋,全長2480米,是運河沿線城市跨河大橋中最長的一座橋。在大運河開鑿、通航以來的一千多年中,邳州廣大勞動人民創造了大量的曲藝、舞蹈、文學、民間藝術等非物質遺產,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邳州運河文化。明朝散曲家陳鐸、琵琶演奏家湯應曾是古邑邳州的驕傲。

大運河誕生以來,不僅對沿線居民的物質生活帶來了至深的影響,更是運河兒女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醞釀了無數動人的歷史掌故和民間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有:陳肇憲告御狀以及皇帝和村婦的故事。


咣噹派

做為一位邳州人,銀杏時光遂道的確漂亮,這幾年的過度開發和人流量不斷的增長,去那裡是去看人潮去了,景色突顯不出來了,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