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23為什麼會輸給F-22,放棄YF-23對美國人來說是否是正確的選擇?

匿楓

YF-23輸的主要原因在於控制面太少,機動性能不足,更偏向於戰轟,而非一架高性能戰鬥機。諾斯羅普長時間沒有設計過戰鬥機經驗,對於高敏捷性,過失速等新理念毫無概念。

他的第一個敗筆是進氣道設計,YF-23採用的進氣道非常另類和簡單,只是在設計了個體型進氣口,進氣道進行處理,在進氣口上方設有多孔式附面層吸除裝置,將附面層氣流吸收從機體上方排氣孔中放出,這種進氣道模式非常簡單。缺乏在複雜姿態和氣流情況下,對於進氣道內氣壓氣流的控制,這對於保障發動機的工作穩定性來說非常不利,或者說諾斯羅普壓根沒有考慮其進行復雜的高機動格鬥。

而相比較之下,F-22的加萊特式進氣道,雖然結構複雜,重量大,但是其對於進氣道氣流和氣壓的控制,要明顯的強很多,更利於高機動狀態下保障發動機工作穩定性。

第二個敗筆就是配平能力太差!控制面太少,YF-23採用的是V型尾和海狸尾的設計,這種設計給YF-23帶來更好的隱身性能,但是在事後的測試中,諾斯羅普嚴重低估了這種尾翼佈局對於配平壓力承受能力。壓音速的F-117等對於配平壓力較小,但是要求超音速巡航和追求超音速性能的ATF項目裡面,對於配平要求要高太多,V型尾配平效果本身非常不好,諾斯羅普是和麥道嚴重低估了這一壓力,成也V型尾,敗也V型尾!

而在後來參加海軍的NATF項目時,諾斯羅普和麥道團隊吸取教訓,將YF-23進行大修改,採用鴨翼的佈局,利用鴨翼強大配平能力修改缺陷,如果海軍的NATF沒取消的話,也許這個很可能將是第一款鴨翼佈局的第四代戰鬥機。

2001年麥道和波音合併後,波音在麥道倉庫裡翻出的NATF風洞模型,鴨翼已經掉落遺失

第三就是尾噴管設計,由於ATF項目,對於戰鬥機的全向隱身能力和紅外隱身都提出要求,YF-23採用的是單膨脹斜坡的尾噴管設計,噴管頂部是一個可動折板,底部是彎曲的固定斜坡,發動機尾氣通過後機身船尾甲板的“隧道”或“壕溝”排出,這些溝槽表面貼有耐熱材料,可快速冷卻發動機排氣,降低紅外輻射。這種設計結構重量太大,增加戰機重量,而且不具備矢量控制能力。同時兩臺發動機間距太大,惡化飛機的滾轉性能。而相比較之下,F-22的尾噴管,雖然重量也比較大,但是具有二元矢量控制能力,能夠改善飛機的過失速性能。(這裡有個小知識,知道F-22是怎麼處理熱量問題的嗎?在二元矢量噴管裡面安裝了液氮冷卻裝置,必要的時候可以用液氮冷卻)

正因為如此,在YF-22與YF-23進行的對比試飛時用美國空軍標準評分,即不能達到要求的記紅點,經改進能夠達到要求的記黃點,達到要求的計綠點,超出要求的計藍點,試飛結束後的評分是:紅點YF-23多,黃點相當,綠點YF-22多,藍點YF-23多,最終YF-22獲勝,因為YF-23把錢花在了藍點上,而不是解決更多地紅點上,其機動性能上的缺陷是氣動設計佈局決定的,難以改變,最終YF-23淘汰。

這個選擇,完全正確,YF-23雖然隱身和超音速巡航出色,但是機動性能差,現在F-22所定義的4S標準,缺少超級機動性能,同樣是不完美的,如果說F-22性能單一,那麼F-23將更單一。特別是現在反隱身技術發展非常快,遠有AESA的米波雷達可以在上百公里外發現,近有IRST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演習中50多公里發現,單靠隱身吃飯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沒市場。


JY-26遠程米波主動相控陣反隱身預警雷達


五嶽掩赤城

完全正確。

我是航空領域人員,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美國四代機競標過程中yf23為什麼敗給了f22,原因美國從沒有正式公佈過,這肯定是美國的絕密資料。可以肯定的是yf23在技術上是超過f22的,無論從披露出的技術指標還是試飛展示,yf23的性能都超過f22一大截。

為什麼敗給了f22,從各方面情況的綜合分析,還是能得出幾條結論的。



yf23的成熟度沒有f22高

yf23應用了大量的超前技術和先進理念,許多產品和系統仍然在試驗狀態,離正式量產還有一段距離,而且飛控和電子設備的複雜程度也比f22大得多,這樣帶來技術上不可控的風險比f22要大的多。



yf23不滿足海軍的要求

競標時美國海軍來插了一腳,變成了美國海軍和空軍聯合採購,而海軍對yf23十分不滿,菱形機翼和v形尾翼停放起來很佔地方,過於激進的氣動佈局給起飛和著艦也帶來不小的風險。



yf23太貴了

美國空軍被格魯曼公司坑過一次,搞B2轟炸機的時候格魯曼公司一再漲價,開始時報價366億美金買132架,後來一再讓美軍增加研製費,到採購的時候已經給了444億美金的研製費,最後雖然只買了20架,但是格魯曼表示投入的錢空軍一個子都別想要回去,單價達到24億美金。美國空軍部長就曾今說過,更相信洛馬的項目管理能力。



YF120發動機的問題

yf23計劃安裝的是YF120發動機,這個發動機技術前衛,但沒有矢量噴口技術,而且驗證機出現的問題也比f23安裝的f119發動機要多不少,美國空軍擔心再出現類似f15集體趴窩的事情。



美國空軍最重還是選擇了技術穩妥,但是更保守一點的f22作為第四代戰鬥機,綽號“猛禽”,當然yf23和f22都能滿足美國空軍對下一代戰鬥機的需要。


胡侃軍事

放棄是正確的。美國人認為YF-23不行,放棄它當主力戰鬥機,是要下非常大決心的,也要深思熟慮。人們總認為得不到的就是更好的,對YF-23的緬懷,就跟對初戀女友的懷念是一樣一樣的。

圖一:請注意YF-23的屁股,無法佈置矢量推力噴管。YF-120可配,不等於YF-23可配。

YF-23的失敗,主要是諾斯羅普一直在犯錯,沒能正確理解美國空軍的需求。乙方不瞭解甲方爸爸需求的情況下,搞出來再優秀的產品,也是錯的。

首先,美國空軍和海軍是非常保守的。大家一般會有個錯誤的印象,認為美帝花腸子多,喜歡搞些奇葩的玩藝。但是大家需要知道,搞奇葩的玩意不等於要裝備奇葩的玩意,通常這些奇葩貨不會量產。YF-23比YF-22造型奇葩,這是第一條死罪。

圖二:美國空軍其實相當土鱉,非常反感主力戰鬥機用奇葩造型。YF-23外形過於科幻。

除了一些特殊用途的機型,美國海空軍基本都會採用最保守的設計,尤其是主力機型。什麼是特殊的呢?包括不限於X系列飛機,U-2,SR-71,F-117,B-2。X系列機型完全 不會量產,另外四種產量極少,都不是主力機型。

舉個極端的例子,美國甚至不會採用鴨式佈局戰鬥機,有一句經典的話大家應該記得:鴨翼最好的位置是裝在別人戰鬥機上。

其次,美國海空軍需要一種均衡的戰鬥機,各項性能都在60分以上就行。YF-22看起來很土鱉,隱身,超巡,超機動樣樣都在60分以上。YF-23劍走偏鋒,隱身能搞65分,超巡能搞80分,超機動是最大的弱項,無法採用矢量推力,只能達到30分。

YF-23最適合乾的活不是空優戰鬥機,而是截擊機,憑著較高的超巡能力,對敵方轟炸機和偵察機進行攔截,一擊脫離。如果在蘇聯,YF-23是可以活下去的,蘇聯一直有使用截擊機的傳統,包括現在老而不死的米格31。

圖三:YF-23步子太太,取消了傳統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

第三,YF-23風險很大,這裡有兩個意思,一是指飛機本身有問題,另一個是指發動機有問題。YF-23取消了傳統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代之蝶形尾翼,把兩片當四片來用。這種佈局用在轟炸機上沒有啥問題,但是用在戰鬥機上舵面的效率是難以保證的,因為戰鬥機是要追求高機動的。你一個舵面怎麼也比不過兩個舵面效率高。

發動機方面,YF-120幾乎比YF-119先進一代,變循環發動機放到現在也是神器。考慮到目前也沒有第二型這樣的發動機問世,那麼YF-120能否在二十年前成熟堪用,是個疑問。

綜上,乙方沒有吃透甲方需求是最大的問題。諾格還有些節省成本的小花招,讓甲方爸爸不高興。選型只有一次,不盡力則失敗,沒有什麼後悔藥可吃。


厲兵

YF-23採用了蝶形尾的佈局。

也就是把垂尾和平尾一起用。同時也採用了二元噴口(不是不是矢量噴口)

這種設計從隱身和超音速巡航的角度看,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也有它的固有缺陷。蝶形尾有著配平效率較低的問題,靜穩定度不能太大。而如果要提高配平效率,則需要增大尾翼面積。然後尾翼面積會更大,尾翼重量的提升,重心後移,又進一步降低了靜穩定度。這是一個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過程。

結果就是類似於鴨翼佈局的設計困難。然而民主燈塔美利堅畢竟技術積累太過深厚。即使是沒有矢推的YF-23在試飛時也進行了過失速機動測試,對於先天就配平效率低的蝶形尾佈局飛機,這是非常難得的。

然而無論如何,和F-15相比,YF-23在亞音速段的機動性能也沒有多麼明顯的提升。然而美軍要求新一代戰鬥機相比F-15必須在全包線下有碾壓性的機動性優勢。這還不算完,因為YF-23整體設計根本就不兼容矢量噴口,所以也不可能實現4S中的超機動性,同時起降距離相比YF-22也更長,而當時短距起降是ATF計劃的主要指標之一。

另一方面,YF-23的載油量相比YF-22更低。如今F-22已經飽受作戰半徑不足問題的困擾了,而如果當初選用的是YF-23,這個問題只會更加嚴重。機身更細長的YF-23在敏捷性與精確控制方面的表現也幾乎必然不及有矢量噴口,機身更短的YF-22。

不誇張的說,YF-23就是諾斯羅普用黑科技堆砌出的一架設計思想上並不成功的失敗戰鬥機。

結果當然就是YF-23落選了。

然而美國人的正確選擇並沒有任何意義。在YF-23落選的幾年後,F-22將因為作戰半徑不足的尷尬問題迅速停產最終產量不會超過200架。


貞觀防務

如何評價YF23輸給F22?

一句話,因為蘇聯失敗。

第一,分析時代背景。1986年兩款戰機立項上馬,為什麼任務自然是不公開的。我們就要了解美蘇冷戰如何過招。二戰末期美國用核彈威脅蘇聯,拒止蘇軍登陸北海道開始,蘇聯遭受核武器的直接威脅,美國多次揚言核爆莫斯科。因此斯大林一方面用坦克兵團在歐洲線對峙,一邊攻關原子彈。坦克兵團的對峙,意思是如果莫斯科被滅,我們就全國全民轉入西歐,因為當時美國原子彈個數太少,形成了一種抵消現象。攻關原子彈期間,俄國人在美國的活動是瘋狂而不顧安全的,哪怕能夠得到核技術的任何一點蛛絲馬跡。同時,只有核彈是不夠的,還需要轟炸機,斯大林拒絕了自己設計轟炸機的方案,直接仿製美國轟炸日本期間迫降俄國的B29。這不是斯大林對本國設計能力不自信,而是局面所迫,時間就是生存,是全族人的生存。因此容不得任何風險,萬一你遇到技術障礙耽誤時間怎麼辦?這就是俄國仿製出圖4轟炸機的原因。1949年10月,蘇聯核彈爆炸了。可是圖4轟炸機還是隻能威脅歐洲,而美國卻可以從西歐的基地起飛,威脅莫斯科。因此蘇聯還需要發展轟炸機。

這樣,就構成了美蘇冷戰的過招模式,老三樣競賽,轟炸機、核彈、截擊機。核彈是直接威脅工具,轟炸機是運載工具,截擊機是攔截剁手轟炸機,抵消其數量的。因此,老三樣兒就要比拼數量,這也是為什麼美蘇做了上萬個核彈的原因,就是為了被對方截擊機抵消之後,我還需要有威脅滅你的能力。

後期赫魯曉夫引入導彈載具,但是一直到蘇聯解體,也沒有形成主力模式,因為液體洲際導彈準備時間長,真的核大戰會被對方提前發現,提前打擊。

因此,老三樣兒競賽是冷戰主流。而數量競賽是之一,還包括質量競賽,也就是轟炸機升級,截擊機升級。最開始美蘇都想到加速方式,可是後來美國發現蘇聯更快一步,就換了路數,XB70、AF12下馬。搞起了隱身路線,你米格25快,我轟炸機隱身,讓你發現晚,就來不及了。你白天鵝轟炸機快,我隱身截擊你,你沒發現我就不會做航線規避,再輔助一定程度的高速,足夠截擊你了。

這樣說下來,是讓大家瞭解時代背景發展而來的脈絡,一步一招而來。戰機立項是完成時代任務,不是憑空而來。那麼YF23和F22這次立項招標,也就是為了截擊高速轟炸機的任務。

那麼有人說,這只是背景分析,飛機本身怎麼體現呢?

這就是第二點:從兩個戰機本身看其設計目的。

YF23,其佈局屬於高隱身性,高速度性的設計。雖然高速試飛沒有進行下去,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它的超音速面積率分佈呈棗核形,乘波體設計更好,極少產生阻力之處。前面說了截擊高速轟炸機需要的就是隱身接近輔助高速截擊。因此YF23設計目標直指截擊任務。



而F22則沒有那麼孤注一擲,它的隱身和高速性能不如YF23(不要用完成態去比未完成態,這裡說的是基礎),但是F22的機動靈活性超過YF23,也就是說,對方高速轟炸機即便沒發現截擊機,也可能做路徑變更,我截擊也有靈活變線能力,三方面綜合起來,也是一種截擊理念。而我們看到,截擊任務對航程需求是比較低的。這也就讓大家明白了為什麼F22的作戰半徑只有759公里(其中超音速部分只有100海里的5分鐘×2)。

那麼,上面從時代背景任務和兩機設計特徵分析,二者是截擊機。可是1986年上馬是這樣設計,到了1989年戈爾巴喬夫就去北約投降了,1990年才開始雙機PK競標。這個時候任務變了,要求探索未來空戰模式。YF23由於直指任務目的而採取了上部噴口,改矢量噴口都做不到。下馬的命運就這樣因為蘇聯失敗而註定了。


銀杏智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372e809916652b94a5b812f895835a38\

不吃魚的小貓毛

這個問題分為兩部分,先看第一個問題YF23為什麼會輸給YF22。目前為止兩款飛機的飛行參數等技術指標仍然是機密,因此無法從技術指標上來分析YF23競爭失利的原因。不過我們可以從新型武器裝備研究的原則中尋找答案。一款新裝備在研發中採用的新技術一般不超過20%,如果超過這個比例就會面臨比較大的技術風險,甚至導致整個研發項目的失敗。因為YF23設計理念是超前的,而YF22的設計理念較為傳統。


YF-23圖片



F-22圖片

此外,應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美蘇爭霸中蘇聯已經明顯處於下風。1991年12月25日風雨飄搖的蘇聯宣告解體,而美國空軍在1991年4月23日宣佈YF22獲勝。雖然在蘇聯解體之前宣佈決定,但是那時美國面對的來自原蘇聯的空中威脅明顯沒那麼強了。當時的原蘇聯根本就沒有提出5代機的計劃。不得不說現實威脅的降低也促使美國選擇了更保守的方案。

第二個問題是放棄設計更為先進的YF-23美國是否會後悔。畢竟只是一名軍事愛好者,而不是美國總統。我相信美國對先進武器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而且美國也一直希望自身裝備對其他國家尤其非盟友國家保持代差。事實上美國也做到了,不過近年來隨著其他國家軍事裝備的發展,美國想要繼續保持這種代差優勢是不現實的。要是當初美國選擇了更為先進的YF-23也許就不那麼容易被追趕上,但會明顯增加風險。美國的福特級航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於過多的採用了新技術,比如電磁彈射,電磁攔阻索,導致福特號航母遲遲無法形成完全戰鬥力。

我想沒有後悔不後悔的問題,當初作出這樣一個決定肯定是綜合了個方面的因素,在當時應該是個最優解。


防務新視角

當年YF-23和F-22競爭的背後是格魯曼和波音兩大巨頭的競爭,但是對於多年沒有從事戰鬥機研發的格魯曼來說,由於掌握著B-2隱身轟炸機研發的黑科技,所以在YF-23這個項目上,格魯曼有著天然的技術優勢,所以在技術上領先波音被格魯曼視為YF-23研發工作的首要前提,對於技術領先這點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帶來的直接問題是技術風險較大。而技術超級前衛的YF-23最終發現,很多YF-23上面的子項目根本沒法完成,從而造成在後來的檢測中問題不斷。

而波音公司的設計師在F-22項目上顯然更加理性和保守,所以在技術選擇上趨於平衡,並不單獨強調某一個單個的性能指標,所以在最終空軍方面的檢測中,F-22該得點的都得到了,而YF-23缺毫不意外的損失了過多的點數,最終惜敗給F-22。讓我們細數一下YF-23上的前衛設計,一是V型尾翼佈局,可惜沒做好配平;二是壕溝尾噴口,可惜沒有矢量控制;三是高速高隱身外形,可惜沒有複雜條件下的高機動能力。

當然最重要的是,格魯曼沒有搞清楚空軍到底需要什麼,空軍需要的一款在歐洲和蘇聯作戰的戰鬥機,而格魯曼顯然搞出來的不是戰鬥機,而是搞了一個的戰轟出來。對於不具備高機動能力的YF-23來說,無論隱身性能如何好也不會被空軍看中的。反觀F-22在高機動性、隱身以及超音速巡航等各方面表現均衡,矢量噴口、傳統的氣動外形、較好的隱身能力合機動能力,技術上更加保守。最終美空軍選擇F-22也就毫不意外了。


思遠軍事

現在 回過頭來重新審視ATF計劃 可以基本確定 當初出於穩妥 而選擇F—22的決定 有點兒保守了 由於沒有對蘇聯解體作出準確預判 對後冷戰時代軍備競賽強度估計過高 美軍方錯誤的估計了ATF計劃的緊迫性 其實時間還很充裕 選擇F—23即使因為技術成熟度晚入役五年 美也依然是空天的霸主 而且隱身性能更出色 變循環發動機潛力也更大 另:近距空戰不過是能量機動慣性思維下的臆想 五代機的存在 就是為了能在視距外解決掉對手 過分強調機動性 不是現代空戰的主流樣式 過載還能強得過導彈?


奶粉的博客2

越高越寂寞

這是美國的無賴。為什麼呢,因為玩遊戲的都被他玩殘了。

眾所周知,美國是這個世界的老大,無論是科技,軍事,經濟都是遙遙領先於其他前十名國家的總和,特別是軍事武器裝備上。在他不用全力的情況下都可以吊打全世界。如果他的黑科技全部裝備起的話,給我們的感覺是“他不屬於地球”。

以前美國生產出來的武器由於領先太多,往往一出場就gameover了。大炮打蚊子,沒意思,不好玩嘛。

那怎麼辦呢?把好的東西先留著,以後需要的時候隨時再拿出來。現在拿一些次一點的出來,結果還是鶴立雞群。

哈哈!讓美國佬去煩吧!

嘿嘿😁,玩笑,玩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