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不要補奧數?有什麼用嗎?

嘿老闆好

小學三年級時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開始學習奧數,斷斷續續學到了初二,曾經獲得過華羅庚杯金獎和希望杯銀獎。高中時轉向到物理競賽,最後進入了北大物理系學習。現在我是一名中學物理老師。

每當回憶往事,我都會感謝我小學時代的奧數老師。我也建議各位家長,給孩子一段時間的奧數嘗試。我將從奧數對學生未來學習的幫助、奧數對升學的作用說一下我的想法,再解釋一下有人批判的奧數弊端。

首先必須強調:本人不贊成所有學生無差別的參加奧數學習,因為我們必須承認個體差異的存在。

奧數對學習的作用

首先必須指出:小學奧數不同於高中數學聯賽的數學,也不同於小學普通數學課的內容。它是在小學數學的基礎上,通過更加奇妙的思維、難度較大的題目和巧妙的數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挫折,但是也能享受到解決問題帶來的快感。

我至今依然記得,在一個冬天的傍晚,我在學校參加奧數課程,老師講的一個問題。兩個人從甲乙兩地相向出發,到達對方出發點後返回,第二次相遇時一共走了多少路程?

當時這個問題老師講完之後我沒有明白,課間去學校旁邊買餡餅墊肚子,嘴裡一直念念叨叨,直到我買了餡餅邊吃邊往回走,猛然間就明白了。我覺得那個餡餅是我一生中吃過的最好吃的餡餅。

奧數就是這樣一個遇到困難-反覆思考-解決困難的過程,一些學生會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感,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灌輸知識為吸收知識。

小學時我參加奧數課從來不是家長逼迫的,我把學習當成了一種樂趣。這種樂趣在我後來的學習過程中也發揮了很大作用。我習慣於解決問題,這讓我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和強大的自學能力。正是這種能力讓我在未來的學習中順風順水。

奧數對升學的作用

國家雖然三令五申不許把奧數成績作為小升初升學標準,但是大學錄取時依然有保送和自主招生。對於頂尖高校,拼裸分實在太難了。例如高考滿分750,在北京要進北大清華需要690多分,有多少人能保證自己在高考中手不抖一下呢?

相反,如果在高中五大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能拿到學科競賽國家一等獎,就能免試保送到北大清華;如果拿到省級一等獎,就有希望被北大清華降分錄取;如果拿到省級二等獎,也有希望拿到浙大南京等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資格,如果考試通過了也會有幾十分的加分。這麼大的誘惑力,造成頂尖學生已經把競賽和自招作為自己的必修課了。

我常年帶競賽,據我所知,現在的競賽學生,小學都是學過奧數的。從高中開始突然爆發取得極好成績的競賽生,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對奧數的質疑

有人說奧數害人不淺,因為它嚴重挫傷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有人說奧數教育成了輔導班斂財工具。

北極熊和企鵝就適合生活在寒冷的極地,斑馬長頸鹿就適合生活在熱帶草原。每個學生都有他的興趣和特長,有些孩子的興趣就在解決困難和獲得快感上,這就是適合學習奧數的學生,不能把奧數一棒子打死。

當然,也有一部分學生,的確不太適合學習奧數,在這方面我所看到更多的問題在於家長的期待太高,孩子通過奧數學習有進步他視而不見,卻總是把孩子與頂尖學生的差距越來越大拿出來說事,過度的批評責備,才是孩子喪失自信的原因。

至於奧數斂財,的確,奧數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比如著名的某個中小學輔導機構,最初就是靠奧數起家的。但是商人總要掙錢,只要是合法收入,大家都沒理由眼紅。

我覺得輔導班的問題在於:它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奧數的競爭,使奧數難度越來越大,難度越來越高,如果二十年前我學的奧數是1.0,現在的奧數就是7plus,好多小學奧數題我都不會做。如果教育部門可以規範奧數範圍,限制奧數難度,才是減輕學生負擔的好辦法,因為奧數是打不死的,正確的引導才能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李永樂老師

近日,一則名為“清華大學教授叫停女兒奧數課”的新聞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據報道,王殿軍曾是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他笑言自己的女兒上了幾次奧數就被他喊停了。

“她問我的題目我都做不出來。”王殿軍說,不是因為題目難,而是奧數班解題的方法是“不正常”的。

在王殿軍看來,良好的科學教育不是要教給學生千奇百怪的解題方法,這反而會讓學生們“思維走歪了、興趣學沒了”。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讓堂堂的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都束手無策,敗下陣來了呢?

學奧數之風是整個教育體制畸形的一大亂象

什麼是奧數

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或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簡稱奧數。

1934年和1935年,蘇聯開始在列寧格勒和莫斯科舉辦中學數學競賽,並冠以數學奧林匹克的名稱,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舉辦第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作為一項國際性賽事,由國際數學教育專家命題,出題範圍超出了所有國家的義務教育水平,難度大大超過大學入學考試。有關專家認為,只有5%的智力超常兒童適合學奧林匹克數學,而能一路過關斬將衝到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頂峰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奧數是如何火爆起來的

奧數最近的火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追溯改革開放30年的基礎教育發展史,一個明顯的節點是1997、1998年。為什麼在這個時間呢?因為1997年前“小升初”實行全市統一考試,升什麼學校是依據語文、數學統考的總分來決定——這和當前中考、高考是一樣的,“一分定終身”。由於奧數派不上用場,所以,沒有多少學生和家長買它的賬,沒有多少人理它的茬兒,也沒有趨之若鶩青睞於它的氣氛。

小升初直接導致了奧數的火爆

1997、1998年以後,“小升初”實行電腦派位。從此,決定孩子升什麼學校由這個“洋抓鬮”來決定。實行了不到兩年,電腦派位遇到嚴峻挑戰:一些家長不甘心自己的寶貝兒女被派到一些薄弱校或者普通校,一些重點學校也不待見派進來的“差學生”(有老師憤憤地說,“從來就沒教過這麼差的學生!”)。有電腦派位這道“大壩”橫在那兒,倘若不能推倒它就不妨給它打幾個眼兒。“奧數”就是打的一個眼兒。當然,打的眼兒還有別的,比如公(共)英(語)、比如文藝體育科技特長生、比如“共建生”等等;這麼說吧,凡是能夠使小學生跳出電腦派位的,都是“眼兒”。若不信,可以查查相關數據,“公英”、“特長生”、“共建生”都是在那個時候迅速膨脹起來的。

“奧數經濟”

可以說,“小升初”、“擇校”與“擇生”為奧數派上了用場、喂肥了奧數,奧數又為“擇校”與“擇生”之風推波助瀾、火上澆油。2005年“迎春杯”報名人數達到4萬人,奧數火爆達到頂點。也是物極必反吧,當其時也,也是奧數從白熱化走向衰微的一個拐點。

2005年北京市教委明令叫停大規模的奧數競賽“迎春杯”,並且明確各校自辦的奧數競賽也屬違規。

今天,“奧數”、“公英”的“眼兒”理論上已經被堵上——“小升初”不得再看它們的證書,初中也不得再設數學、英語的所謂“實驗班”(“重點班”的別名)。

這裡說“理論上”,是說現實中它還有市場;悄悄的、隱蔽的,還在小升初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把奧數從不起眼推向極致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推手,就是——說得好聽一點,稱作“奧數經濟”吧。

奧數經濟的亂象

據媒體調查披露,某一培訓機構舉辦奧數班的收入,一個學期就超過1700萬,一套奧數教輔材料銷售收入就超過780萬。許多出版商是吃這個飯的,一套套的奧數教輔材料連續十幾次甚至36次印刷,一家出版社2005年起出版奧數“圖書”,至今已近1000萬冊!

辦班的、出書的、教奧數的,都發了大財。有媒體測算,每年奧數經濟可達幾十個億!

這就是奧數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的深層次原因吧?這麼豐厚的利潤,各方面既得利益者都要拼命維護它。

這就不難理解當北京理工大學楊東平教授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打倒萬惡的奧數教育》時,除了得到一片贊成擁護的回應外,在反對者的聲音中(正常的反對意見是應該容許的),夾雜了謾罵、誹謗,甚至恫嚇。

奧數的本質只是“變戲法”的數學

當奧數教育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還有人對它滿懷留戀。奧數這玩意兒聞著臭可是吃著香啊!善良人們大概有這樣幾種聲音。一種是“奧數對於訓練孩子的數學思維還是有好處呀!”一種是家長的顧慮:“沒了奧數,孩子怎麼進好學校呀?”還有一種是“取消了奧數,孩子幹什麼去呢?”

我們先來看兩道奧數題,領教一下它有什麼奧秘。

例一:2005×3/8-0·375×1949+3·75×2·4 = ?

例二:汙水處理廠有甲乙兩個水池。甲池原有水960立方米,乙池原有水90立方米。如果甲池的水以每小時60立方米的速度流入乙池,問:多少小時後,乙池中的水是甲池的4倍?

這就是典型的奧數題。我們不妨分析一下。第一題是一道小數、分數的混算題,如果學生知道1/8=0·125,會提取公因式即可;而知道這一點,雕蟲小技耳。

第二題是“一元一次方程”,在初中是“小菜一碟”。對於小學生而言,奧數無非是“雞兔同籠”這樣的難題,在初中只是達到“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水平。這種把中學的知識用來考小學生,對於“開發”小學生的智力是毫無價值的,只會使學生對於數學產生畏懼心理。還有一些題目,充其量是類似於腦筋急轉彎那樣的“捉弄”孩子的伎倆。

功利化教育才是奧數之風盛行的根本

數學大師看奧數

我們看看數學大師們是怎樣批判奧數的吧!他們首先反對其如上述奧數題目的錯誤方向。第二反對其功利化、商業化的炒作。

中科院院士石鍾慈認為“奧數”不是真正的數學:“比賽側重的都是技巧性問題,那(奧數)只是會‘變戲法’的數學而已,失去了數學那種純粹的美。”

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說:“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正在扼殺我們的天才。”他尖銳地指出“數學教育的關鍵,不在於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拿了多少獎,而是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鈞說:“‘奧數’是數學裡的‘雜技’,對學生思維發展沒有太多好處,只會讓他們從此懼怕數學而遠離數學,有的地方更是靠開設大規模競賽班來賺錢。即使是那些‘奧數’獲獎者,在數學家眼裡也只是會考試不會獨立思考的應試學生。因此,學校應該拒絕‘奧數’題目、‘奧數’教材進門,初中學校也不應該為招到好生源而把‘奧數’作為測試手段。”

裘宗滬教授說:“今天的奧數班學的東西太多,內容不勝其煩。”“現在報紙上登一些廣告,說什麼奧數班,什麼名師授課之類,簡直是誇大其詞。這是我們非常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人人爭入奧數班 “這是不正常的。”

菲爾茨獎得主、俄羅斯數學大師安德烈·奧昆科夫對中國小學生拼命學奧數十分不解。他說,他本人沒有參加過也不喜歡這類數學競賽,因為過於急功近利,孩子們不應該把競賽看得太重,更重要的是培養對數學的興趣。“應該讓他們善於發現數學的樂趣,發掘生活中的數學”。


十項全能斜槓青年

請家長端正態度:學習奧數是幫助孩子訓練不一樣的思維方式,絕對不是為了衝刺比賽拿到更多學校的加分和各種准入門檻,要知道能在比賽中拿到名次的孩子一般都不差,而且對學習奧數有很大的興趣和熱情。

學習奧數的基礎條件是:

1.孩子配合度好,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對父母安排的各種奧數班不排斥。

2.孩子在學校的基礎學習很紮實,在學校有點“吃不飽”的狀態,特別是在數學的學科上。

3.奧數訓練的是思維方式,而不是牛角尖的去研究高難度的題型。

學習奧數對孩子的幫助和好處在於:

1.孩子的思維方式得到多樣性的訓練。一般學校的數學學習是正常的思維,而奧數是逆向的、來回的多樣性的,孩子訓練奧數一段時間之後對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幫助。

2.解決難題的思考習慣,當孩子認真的學習奧數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在做題的過程中遇到難題會主動去挑戰,想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一遇到難題就退縮,剛開始思考就已經準備放棄。

3.孩子堅持的耐力。如今學校的老師佈置的作業都不多,很多孩子甚至在學校就能夠完成,在學習上不少孩子回家如果沒有一些作業的安排,就會出現玩遊戲、看電視這些狀態,給孩子安排一些課外的學習也是學習的一種狀態,但是一定要合理的安排時間。

4.奧數學習之後一段時間,在學校的學習孩子的數學成績都能拔尖,這會給孩子更大的信心,去面對和迎接各種學習的挑戰。

要知道思維方式會在很多年之後對孩子產生影響,而學習成績的拔尖卻是眼前立等可取的直觀表現,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錯、有挑戰難題的意識,可以給孩子報奧數班。但是如果孩子基礎知識還沒有掌握到位,強行的給孩子報班,適得其反,因為他們聽不懂,聽懂了自己回家做題也不會!


九鬥學生心理

近兩年來,社會上關於小學生學奧數的問題,反映越來越強力,多數的家長和老師普遍認為小學生不應該學奧數,原因是:

一、這樣會加重學生本來就不輕的學習負擔。
二、小學奧數實際上是把部分中學的內容提前來學了,這樣既不合理,也不科學。

也有一部分家長和老師贊成學奧數,理由是:

一、學奧數可以增強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二、學奧數可以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鍛鍊思維。

那麼,學奧數究竟是好是壞?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多?該不該學,怎麼學?就這些問題,希望大家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

  家長甲:

  我兒今年上三年級,自從上一年級起周圍人不時建議我給孩子報奧數,我一直堅持不學奧數。

  原因有1、自小我們就沒學過奧數,數學成績也還可以;2、現在教奧數的老師從前也沒學過,沒學的怎麼可以都教孩子(豈不是誤人子弟)。3、我姐的孩子從小就沒上過奧數,外面補習班從來沒上過,高中前每天8點30睡覺,高中也從來不超過10點,高考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上全國重點大學。4、學了奧數難道數學一定好嗎?

  家長乙: 
  奧數本身沒錯,問題出在教育體制上。奧數其實和體育、音樂、美術和棋類的特長班一樣,沒有必要把沒有興趣和特長的學生塞在一起學習。把孩子和家長趕進同一個課堂的只有考試和升學的指揮棒。如果沒有重點名校擇生對數學尖子,也就是具備超常數學能力奧數特長生的看重,就不會有奧數超常規火爆又超常規被詛咒的景象。

如願高考諮詢

補課的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如果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有想法,對某一學科不滿意,自覺自願要求補課,那就是分分鐘的事,家長就要盡己所能為孩子請名師指點。這樣有針對性的補課,有利於把孩子學習的缺陷補起來,成績提高很快。

如果孩子不情不願,家長跑前跑後為孩子找老師補課,你忙你累只是一廂情願,孩子心理有牴觸情緒,補課效果可想而知。

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想法,都希望孩子是全才,現在上學厲害,將來有個好前程、好生活,自己做家長的也臉上有光。

其實,這是功利心在作怪。

家長積極給孩子準備補課,願意花大價錢請名師一對一授課,都在為分數奮鬥,都在為自己的虛榮心辛苦努力。

家長都有未完成的夢想,自己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完成,就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作為自己的補償,將自己未了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嘴上說,為了孩子的將來,其實歸根結底是家長內心的需要。故而,家長不顧孩子的內心需求,犧牲孩子的健康和自由,沒完沒了地搞那些重複低效的補課。

盲目補課,會扼殺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天天忙於補課,成了一個木偶人,任人擺弄。他為什麼學習,為什麼補課,腦子亂成一團,還有分析、思考、想象、辯證、求新的能力嗎?

孩子心裡苦,還不敢抱怨。家長的辛苦付出他看在眼裡,自己的成績徘徊不前讓他煩惱痛苦,內疚,挫敗感、不安全感讓他思想麻木,心靈關閉,經常處於惶恐不安之中,與家人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真正的優秀學生,不是補課補出來的。補課不可能補出好成績。

抓好課堂教學的幾十分鐘,是孩子成績提高的關鍵。

上課時認真聽講,主動學習,獨立思考,作業保質保量,抓住學習中的問題各個擊破,將課堂上的重點、難點徹底攻克。這些學習習慣決定孩子的成績,也決定孩子的未來!

如果,孩子的課堂學習有問題,再補課也是白搭。

孩子是一株幼苗,需要家長精心呵護,細心培養。建議家長多關注孩子的內心,尊重孩子的感情需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畢竟,成績不能代表一切。


張公子說

我先說一件有意思的事。在2007年四川省舉辦一次奧數比賽,結果第一名的卻是從來沒有參加過奧數班的一位女學生。

我很理解,孩子成績不好,家長們都揪心。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首先想到的就是給孩子補課。我的回答是補課奧數真的沒用。

1、奧數對於高考真沒用。以前奧數獲獎還有加分,現在已經完全取消了。

2、好成績都不是補課補出來的。一線老師最清楚,學霸們都不補課的。參加課外培訓的孩子成績都不拔尖,優秀生根本不需要補課。

3、補課也很難提高成績。成績是由孩子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決定的。如果孩子在學校連基礎知識都學不好,上課專心聽講的學習態度沒有養成,那就算天天一對一家教也毫無幫助的。

4、有多少孩子是自己喜歡補課的?成績差的孩子一般都不喜歡學習。如果是家長一廂情願,那也僅僅是浪費補課的金錢而已。

最踏實的做法就是:家長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學校老師好好溝通,瞭解孩子的真實讀書狀態。先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再製定具體的學習計劃,最後由家長和老師監督執行。總之,家長盲目攀比,強迫孩子參加奧數補課是最不靠譜的。


小李滔滔

對於小盆友來說我不認為拿“不是每個人適合學奧數”來告誡父母。

因為適不適合只有學了才知道不是嗎?

所以我認為孩子學奧數最首要的問題是家長不要焦慮,正確引導、耐心輔導(督促),萬萬不可因為孩子沒學懂就指責孩子或者不顧孩子的接受能力強加大量的練習題。

以我這些年輔導兒子學習的經驗來看,我建議幼兒園階段儘可能的結合生活實踐把“數字”的意義理解了,注重“數量”的認識!然後幼兒園大班之前可以完成加減法(不限位數)的運算基本方法掌握。 這裡特別提醒一下,整個小學階段都不行停下計算題(口算)的練習!建議每天都能計時做一些。而題目的難度最好不要太簡單,注意搭配,不用等課內的進度,孩子只要能夠熟練掌握了就繼續往下進行。

這裡建議等到孩子計算能量有所提高之後可以跟孩子一起研究一下“巧算”並且做一些針對的練習。網上有很多資料,如果嫌麻煩可以買針對性的書籍,比如學而思的計算秘籍就很不錯。

計算屬於貫穿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之中,重要性極高!一定要認真對待。 特別提醒的是一定要讓孩子養成書寫計算過程的習慣!跳步出結果一律算錯!這個習慣越往後你就知道越重要了。

至於所謂的“奧數”學習,如果可以最好一年級就開始。實際上一二年級還稱不上“奧數”,最多算個數學思維啟蒙!在我看來,這個階段的“題目”之所以比較“困難”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孩子並不理解題目說的是什麼事!

也就是說由於孩子年齡以及閱讀能力的影響,使得他們對題目的要求、一些術語等理解不了。如果題目都理解不了,那麼肯定是很難做出來的。

而這種情況對於1、2年級甚至三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是非常普遍存在的,家長千萬不要因為這個就認為孩子太笨或者其“不用功”,這真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急,耐心給孩子解釋一下,孩子理解了之後以後就記住了。

還有一個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奧數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問題,那就是其實很多題目你會發現孩子現在不會做,但是放一段時間就會做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習是需要一個“消化”過程的,這跟孩子的接觸面,也就是所謂的學習閱歷有直接關係。

因此孩子如果有不會做的題家長不用太焦慮,要麼放一放要麼耐心給他解釋一下。 當然了,檢驗一個孩子是否完全消化掉了這個題的知識點,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孩子給你講一遍!如果孩子能夠非常清晰的表達清楚,那麼就沒問題了。

學習奧數不是想象中的那麼難的一件事情。很多人之所以被奧數折磨的不堪,是因為他們的要求過高而孩子的能力達不到。我的建議是這樣的,你可以嘗試給孩子做一些極難的題,但是如果孩子確實是在接受上有困難,那麼就放棄這一部分題目,我們不需要給孩子做特別特別難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一種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如果因為做難題,而導致這些興趣都受到了破壞,那麼就得不償失了。 還有一點,我希望當你學習奧數的時候,應該意識到這個問題,數學的學習是離不開做題的鞏固。

如果只是讓孩子去聽聽課,然後就認為孩子能學會了,這是不現實的,沒有一些題目進行針對性練習是不可能非常好掌握的。往往這也是造成很多孩子負擔加重的原因,因為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去掌握這些知識點,就會給孩子加大刷題量,那麼這樣就極可能增加孩子的負擔甚至打擊興趣。

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希望家長注意一下。我的建議是,堅持做,但是不要搞得那麼辛苦。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有沒有用主要取決於你想要幹嘛。

如果用於全面的數學水平提高,那就有必要去去學,原因很多老師啊,學者啊等等都已經給足了充分的回答。

但是如果是用於高考,我認為大可不必!而且我還要多說兩句:絕對對考生提升不大!那麼高考數學需要什麼呢?我下面我會用曾經一個作為學生的角度來做一下闡述:(注意!學生的角度和教師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完全是兩回事!!!)

1,高考數學題面會分為很多塊,例如平面幾何,代數,立體幾何,函數,三角函數,統計等等!面對這些部分,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基礎知識掌握,基礎知識的進階學習,題型的見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題型的見識,因為很多考生高考的時候會見到一些考題會頓時發矇,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原因不是他基礎不紮實,而是因為這樣的題型根本沒見過,思維中無法將所學的東西很好的用於解決眼前的題目。舉個例子來說一下,你會砌磚壘牆但不代表你會蓋房子,你會蓋一層的不代表你就會蓋十層樓的房子。這其中需要摸索和方法的傳授。

一般情況下“摸索”來的東西更具屬於自身思維的系統性而且更紮實更有張力,但是弊病就是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方法的傳授”相比就來的更容易些,先人研究,後人學習,這看起來有點速成,因為你會感覺一下子掌握了一種解題思路,所有想不通的東西一下子全都通了,對於同一題型或者高考時見到相同的題型分數一下就拿到了,非常明顯,這就是為什麼上了補課班的學生一般情況下成績多少都會有所提高。不是因為他們聰明瞭,是因為他們比那些“不主動”學習的孩子“被動”的接觸到了更多的題型!!!但是這種方法的弊病非常明顯,那就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題型稍微變化一點,或者同一個題型稍微變化的多一點,信息量大一點,內容複雜一點,仍然會將我們的學子打回原形,回到原點,重新望著一道題發呆,無從下手。

所以,學好數學“摸索”和“方法的傳授”都必不可少,先掌握方法,再去摸索才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具體的過程概括一下是“依葫蘆畫瓢”→“照貓畫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完全經歷了這三個過程的考生,才能完全有把握的去面對高考數學!

2.高考就像是兩個篩子,其作用有兩個,一是篩掉成績差的,二是篩出保留成績好的,而重點是後者,因為後者對於國內數學的發展相當重要。奧數得作用可以穩步提高數學水平,但是因為它本身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要比基礎數學高很多,所以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學的了,或者說能堅持學下去的,它對於普通學生來講,與其用奧數來提高倒不如用鍛鍊常規題型提高分數來的快,因為學生就那麼點時間,就那麼點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你學奧數100小時可以提高10分,但這100小時用在其他學科或者常規訓練上能提高30分!“短板理論”即使如此,高考就像是一個木桶,每一個科目就是組成木桶的木板,你對各學科的掌握程度代表著每一塊木板的長度,裡面的水就是分數,想要提高存水量,只需要吧最短的那根木板加長就好了,光在最長的那根木板上下功夫,簡直不可取!

3.高考數學的得分原則一是多得分,二是不丟分,每一個都很重要。奧數可以讓我們多的一些分數,但是他不能讓我們避免丟分。

4.奧數不是一般老師能夠教的了得,或者不是很多知名初高中老師能夠教的了得,奧數非常的專業!非常的專業!如果假設說國內一線知名教師有1萬人,其中又有多少能完全教的了奧數呢,踏入奧數得領域就必須需要那個領域中的人來教!那麼好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高考出題時又有多少題目是奧數領域中的教師出的麼?假如有,也真的很少,因為畢竟高考中卷面面對的是很多的中上等考生,而非上上等考生,否則高考數學想要及格都難於登天。再所以高考不會有太多必須需要學習奧數才能解決的問題!

5.最後需要說的是在高考數學中的思維定式和打破思維定式!思維定式可以讓我們很快的掌握一種題型,但是往往很多高考題中都存在著陷阱。舉一個比較偏的例子,是一道測試題“有一個啞巴去商店買釘子,他拼命的模仿釘子的作用,和釘子的用法,結果店員給了他一個錘子,這時啞巴更著急了,再三模仿下,店員終於明白了給了他一根釘子,這時走過來一個瞎子想要買把剪子,又會發生什麼呢?”可笑的事情發生了,經過測試的很多人都舉起手來模仿剪子。。。可殊不知瞎子本身會說話,直接跟店員要就好了!這就是思維定勢。我們要用思維定式獲得吸收更多的題型,再用打破思維定式來避開題目本身的陷阱,這才是重要的,而絕非用奧數來賭!

最後我想用一句深藏內心已久的話來結尾:切勿用奧數來妖魔化我們的高考!每個學生都不容易,請不要在增添我們的高考負擔!每一個家長都不容易,請不要再讓他們看到高考和奧數源自於同一個曙光!!!!


一粒海鹽

學習奧數不是補課,是比課堂多學了一些知識,練的是思維,和不同的解題方法,都是拔高題。數學差一點的學生,根本學不會,課堂上雖然會做,到家裡還是不會。家長也不會。浪費時間和錢。什麼叫補課,是學校課堂上沒學會,家長幫不上忙,只好補課,叫數學同步班,為了跟上數學進度,考個好成績,才上補習班。和奧數沒關係。小學語文也不是補習班,是作文班,專門教學生怎麼寫好作文。教一些好詞,好句,好段。提高孩子寫做水平。小學生沒有語文同步班,因為課堂上的知識,一般家長都會,自己輔導一下,檢查一下就行了。

我家小外孫三年級,奧數,作文,英語都在週末學習,家長都有憂患意識,怕自己孩子不夠優秀,都在努力培養孩子,我們只能送孩子上課,別無選擇。四年級開始就要參加各種比賽,不然,沒有證書,小升初拿什麼競爭。劍橋英語三級剛剛過。四年級又要考KET英語,以考促學。如果不給孩子壓力,隨心所欲,孩子一個小時就寫完作業,然後就是玩手機,玩樂高。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三年級孩子有點小叛逆,不聽話,我們只能連哄帶誇,連蒙帶吼。還好,慢慢懂事了,語數英都很棒!

補課是自願的,望子成龍就多學點,想讓孩子輕鬆點就多玩會,四五年級可就要抓緊了!


西里大姨666

我認為孩子要補奧數。奧數是數學的一部分,它培養的是孩子的思維和分析能力。

在孩子補不補奧數的問題上,孩子爸是反對的。我輔導孩子時,碰到特別簡單的問題,孩子還一臉茫然,我就不免提高聲調,他就說:“學這個有什麼用,一天吵的吵哭的哭!”。我承認,因為內心對孩子的期望沒有得到相等的回應,進而埋怨指責孩子,這是我的問題,而不是奧數的問題。現在很多家長反對孩子補奧數,主要是受到社會輿論、學校老師的反對、孩子學奧數過程中的不愉快等影響。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奧數就是數學,只是在基礎上的拓展和提高,或者說是在已有知識和能接受範圍內培養一種發散思維、邏輯思維、逆推思維等思維訓練。數學對人的影響是在思維層面的,能讓人在認識、判斷、處理事物時更有條理、更加理性。引導對了,對孩子將來的數學甚至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有促進作用,反而減輕了孩子未來學習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