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打補丁”的人才戰,刷出了天津的存在感

一場“打補丁”的人才戰,刷出了天津的存在感

  • 關注秦朔朋友圈

城市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人口的競爭。在人口增速大幅放緩的背景下,為吸引外來人才或留住本地人才,近年來多個城市推出了紛繁多樣的政策優惠,人口爭奪戰愈演愈烈,近日天津的一紙落戶文件更是一舉將這場人口戰爭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5月16日,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開幕式現場,天津市政府發佈了最新人才政策《“海河英才”行動計劃》。

“海河英才”新政策大幅度放寬了人才落戶條件、簡化了落戶辦理程序,下面這四種人才可以直接在天津落戶:

  • 學歷型人才:全日制高校本科畢業生不超過40週歲、碩士研究生不超過45週歲、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就可以直接在天津落戶,不需要其他任何條件。

  • 資格型人才:獲得副高級及以上職稱,以及擁有國內外精算師、註冊會計師、註冊稅務師、註冊建築師、律師等執業資格的,可直接落戶天津。

  • 技能型人才:高等職業院校畢業並在天津工作滿1年或中等職業院校畢業並在天津工作滿3年,具有高等職業資格、不超過35週歲,具有技師職業資格、不超過40歲,具有高等技師職業資格、不超過50週歲的,可直接落戶天津。

  • 創業型人才:創辦符合天津產業政策且企業穩定運行超過1年,個人累計繳納所得稅10萬以上的,可直接落戶天津。創業人才無年齡限制。

不需要繳納社保、辦理居住證,也不需要有用人單位錄用,這種簡單粗暴的直接落戶政策瞬間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慕名前來。

政策剛一發布,天津各地區的行政服務中心落戶準遷辦理窗口立刻人滿為患,“天津公安”APP的下載量激增,隨後一度癱瘓。

據媒體報道,從5月16日12:30至5月17日8:30的統計數據顯示,已經有30萬人下載並登陸“天津公安”APP辦理落戶申請。

一場“打補丁”的人才戰,刷出了天津的存在感

| 天津加入“搶人大戰”

20小時,30萬人!這是什麼概念?

要知道,這場人才爭奪戰中聲勢最大、行動最猛的西安今年用時四個半月時間,才狂攬30萬人落戶。

要知道,一線城市中,落戶門檻最低的深圳,去年全年的戶籍人口也只不過增加了49.8萬人。

一場“打補丁”的人才戰,刷出了天津的存在感

再不搶點年輕人,就只剩下老人了

從明成祖時天津建衛,1860年天津開埠,到租界興起、洋務運動,再到民國的黃金10年,天津曾經獨領風騷。

新中國建政之初,天津也是北方第一大經濟都市。根據“新中國50年統計資料彙編”和各地統計局的數據:

  • 1952年時,天津的國內生產總值是12.8億元,北京是7.88億元,天津是北京的1.62倍;但到了2017年,天津僅為北京的66%。

  • 1957年時,天津的地方財政收入是7.99億元,北京是6.4億元,天津是北京的1.25倍;但到了2017年,天津僅為北京的43%。

人們常說,背靠大樹好乘涼,但往往忘了還有另一句俗語,大樹底下不長草。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憑藉作為首都的有利條件,在經濟上已經遙遙領先於天津。而根據德國地理學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思想,天津也不可能成為我國北方的經濟中心。因為北京和天津空間距離太近了,按照中心地的理論,它們做為同一等級的頂級中心各自都需要廣大的腹地,由於距離太近它們的腹地大部分重合,消費者只能在二者之間選擇一個。北京“通吃一切”之後,天津漸漸淪為“二流直轄市”。

高附加值的總部經濟選擇北京,天津就只能承接一些高汙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工業企業,其中石化行業更是佔據工業產值的一半以上。近幾年又遭遇環保風暴,煤炭鋼鐵水泥等行業去產能,所以天津經濟漸入低迷,去年天津GDP增速僅有3.6%,全國倒數第一,今年一季度更是隻有1.9%。用“斷崖式下跌”來形容天津經濟並不為過,網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聲音將天津稱為“第二個東北”。

伴隨著經濟的下滑,天津的房市也進入了冬天。今年一季度,天津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188.13萬平方米,下降58.7%,實現銷售額318.55億元,下降54.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58.2%,銷售額下降60.0%。這一數據是2012年二季度以來的歷史最低值。

號稱中國第一新區的濱海新區,2016年GDP高達10002億元,大幅領先上海浦東新區,創造了中國城市發展史上的神話!但今年1月份,天津宣佈將濱海新區2016年的GDP從10002億元調整為6654億元,3348億元“duang”的一聲就沒了!

一場“打補丁”的人才戰,刷出了天津的存在感

而在雄安新區和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出現之後,天津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的地位就更加尷尬,越來越被邊緣化了。

天津常住人口截止到2018年年初總數為1556.87萬人,相比2017年減少了5.25萬人,60歲以上的人群比例已經高達23%以上,如果再不在這次人才爭奪戰中搶點年輕人過來,推動城市轉型升級,天津可能真的就只剩下一曲涼涼了。

一場“打補丁”的人才戰,刷出了天津的存在感

學區房不限購了,你來不來搶?

僅僅放開了落戶政策,一夜之間就湧入了30萬落戶申請者,顯然他們不是來這座日漸沒落的工業城市淘金的,吸引他們蜂擁而至的是一個獨特的非經濟因素,那就是非同尋常的高考紅利。

中國的高考制度是“省內競爭”:各個大學制定招生計劃,切塊給各省市自治區(省級區域)。一般來說,高考在省級區域內是統一試卷、統一成績劃線、統一錄取的。天津是直轄市,在高考招生上是一個單獨的區域。

由於各省考生人數不同、招生人數不同,還由於擁有本地的高等院校數量不同,最終每個省級區域內的競爭激烈程度是不同的。北京、上海、天津三大傳統直轄市,一直是高考的紅利區,如果你在這三大城市參加高考,被名校錄取的幾率大增。

如下圖所示,985高校的錄取比例,天津考生排首位。

一場“打補丁”的人才戰,刷出了天津的存在感

211高校的錄取比例,天津高居第四位,僅次於北京、上海和西藏。

一場“打補丁”的人才戰,刷出了天津的存在感

媒體還統計了2016、2017年各省的“一本率取率”,天津的“一本錄取率”超過上海,僅次於北京,位居亞軍。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從全國的角度來看,天津就是一個大學區,天津的房子就是中國的學區房。現在學區房不限購了,你來不來?注意安全,可別擠傷了。

一場“打補丁”的人才戰,刷出了天津的存在感

兩個“補丁”還原政策初衷

人倒是沒被擠傷,系統卻被擠癱瘓了。面對大超預期的落戶熱情,天津市政府意識到了新政的“bug”,於18日下午和19日晚上連續兩次把落戶門檻進行了上調。

5月18日下午,天津落戶的超級補丁發佈:

要求無房、無就業單位的落戶,必須先到人才中心進行調檔之後,再到公安部門的人口管理中心進行辦理落戶。

16-17日,辦理落戶只要拿著基本材料就可以拿到準遷證。

而在18日下午之後,要想拿到準遷證,就必須要先去人才中心進行調檔,拿到人才中心的存檔證明文件之後,才能夠進行準遷證的辦理。

這就意味著,無房、無就業單位的來津人員,要想落戶天津,不僅要滿足基本人才條件,同時必須要能夠具備調檔的前提。

這樣一來,幾乎所有的國有單位、機關單位及事業編制的落戶人員,均不能實現落戶了,除非辭職,否則檔案是沒有辦法進行調檔的。

同時有部分已經沒有檔案的人員,也將無法順利實現落戶。

一場“打補丁”的人才戰,刷出了天津的存在感

不過渴求人才的天津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還開了三扇窗,可以避免不能調檔的困境:

  • 第一,落在自己的房子裡,或伴侶的房子裡,產權房,不需要調檔。

  • 第二,有接收單位,落在單位的集體戶口上,需要提供單位集體戶口首頁、勞動合同原件、單位營業執照複印件等材料。

  • 第三,接收單位如果沒有集體戶口,就可以落在單位所在區域的人才市場集體戶口上。需要提供勞動合同原件,營業執照等證件。

如果接收單位不在落戶區域,還需要提供所在區域房屋租賃合同(含房本及房東身份證複印件)。

一句話,只有在天津有房或有工作單位,才可以不需要調檔。

這就活生生的給人才落戶增設了一個門檻:要麼有房、要麼有工作單位、要麼調檔。

19日晚,《天津日報》刊發了天津人社局對政策的進一步解讀。其中提出,在外省市有工作單位的人員,不能按在津無工作單位申報落戶。如弄虛作假騙取落戶資格,將會被註銷戶口、納入誠信“黑名單”並通報原籍。

20小時30萬人,讓天津享受了“不拘一格招賢納士”的光環,但隨後96小時之內兩次修改新政,也讓天津市政府受到了“朝令夕改”的批評和質疑。

解釋固然需要,但道歉與檢討更重要:法者國之公器,不是兒戲。為什麼在制定政策的時候不做認真的調研與預判?政策明顯存在違背初衷的漏洞為什麼看不到?是無意還是無能?是個例還是常態?值得認真檢討與反思。

一名“新天津人”興奮地在微博上曬出了剛剛拿到的準遷證,一位天津網友在下面做出了這樣的回覆:“希望你們能在天津工作,為天津盡一份力,也不枉費天津對你們的期待和支持。”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希望修補之後的“海河英才”新政可以實現初衷,把人才籠絡到天津來就業、來創業,來激活這座歷經600多年歲月洗禮的歷史名城,煥發新活力。

一場“打補丁”的人才戰,刷出了天津的存在感

  • 作者上海交大畢業, 求釋財經創始人,以真心寫真言。

  • 各大城市現在才開始搶人已經晚了,互聯網新經濟正在顛覆一切

  • 北京的一紙文件,標誌著始於2014年的城市人口爭奪戰終於全面爆發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一場“打補丁”的人才戰,刷出了天津的存在感

一場“打補丁”的人才戰,刷出了天津的存在感

一場“打補丁”的人才戰,刷出了天津的存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