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帝一氣之下撕了大臣聯名奏摺,後來經過比對發現一大祕密是什麼?

老人頭侃史

文/炒米視角


為什麼呢?先普及個知識點。因為在明清兩朝皇帝是不可以撕毀大臣的奏摺的。李德全嘴裡的”祖宗家法”,實際上並不是清朝發明的,而是明朝發明的。明朝對大臣的奏摺進行內閣票擬,寫上處理意見,由皇帝決定最終如何處理,所以皇帝有“批紅”權。但明朝皇帝愛玩,所以這個“批紅”權通常掌握在司禮監太監手裡。所以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都特別牛逼。但掌印太監更牛逼一點,因為最終行政批覆權掌握在他手裡。如果他對“批紅”不滿意,可以發還重批。但他蓋了章確認了,那就是最終決定。但到了清朝前期,不準太監和後宮干政,所以皇帝把這些權力全留在自己手裡,所以想想吧,原來三個部門乾的事,雍正一人幹了,累不累?


那麼大臣的奏摺是要留檔的,所以皇帝對不滿意的奏摺可以“發還”,也可以“留中”不發,但萬萬不可”撕毀”。

那究竟是個奏摺寫了啥?那是一個聯名彈劾田文鏡的摺子。這是一個非常受“忌諱”的現象。

因為自古皇帝怕朝臣結黨,從唐朝初年的山東和隴右黨爭,到末年的牛李黨爭,再到宋朝的新舊黨爭,明朝的東林黨和閹黨之爭,以及清初的南北黨爭。到奪嫡時的明索黨爭,康熙批過,雍正也批過。黨爭的最大隱患是禍亂皇權。所以清朝對黨爭打擊力度也是空前的。

在《雍正王朝》裡還有一個場景,就是佟國維聯名推薦八阿哥這件事。康熙為什麼要批佟國維?這裡面也有康熙懷疑八阿哥和朝臣結黨的因素。這種事情其實是犯忌的。


那麼”言官集團”聯名彈劾田文鏡。在雍正眼裡,這本身就是一場詆譭新政,想聯手扼殺新政的奏摺。關鍵雍正有一個重大發現,這一批聯名彈劾田文鏡的人和當初聯名彈劾年羹堯的是同一批人。這就是“白紙黑字”的朋黨行為。所以當雍正發現這個問題後,背脊發涼,冷汗直冒,驚呼“朋黨”!


炒米視角

雍正帝發現秘密,不是在撕了彈劾年羹堯的摺子時發現的,而是將彈劾田文鏡的摺子撕掉後才發現的那個秘密,彈劾年羹堯時,寫的是“請殺年羹堯以謝天下書”,而到了彈劾田文靜時,也是“請殺田文鏡以謝天下書”,而裡面官員聯名簽字竟然是驚人的相似,這足以說明年羹堯和田文靜被彈劾,都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



其實在年羹堯被彈劾之初,因為年羹堯的狂妄自大,導致八爺黨的人想要砍掉雍正的左膀右臂,所以一直在逼迫雍正,聯名上書,逼迫他殺了年羹堯,也怪年羹堯不爭氣,被人抓住小辮子。



雍正知道年羹堯的重要性,所以一開始對他比較忍讓,所以層層降級,算是給他一個警告,但是到了後期都去看城門了還穿著黃馬褂招搖過市,自己作死,正好中了八爺黨的下懷。



年羹堯越作越難以控制,無奈之下只能賜死,而田文靜是雍正得力的文官,當時田文鏡在河南推行新政阻礙重重,侵犯了貴族們的利益,所以大家一致反對,如果田文靜一死,新政無法推行,雍正又損失了一個得力的干將,又打擊了雍正,一舉兩得。


卿酒酒是隻魅

我們把鏡頭往後移,看八爺黨串聯四鐵帽子王、隆科多逼宮那段:

面對永信的咄咄逼人,滿朝文武隨聲附和,雍正想讓圖理琛調御林軍鎮住朝堂,卻發現御林軍被隆科多換防了。然後他寄希望於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卻得知這兩處也被四親王接管了,他又誤以為十三爺被人囚禁了。這一刻雍正的心裡一定是冰冷而絕望的,等待他的只有同意八王議政、退位,然後被人圈禁或直接被殺。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他總不能指望田文鏡、李衛兩個文官來勤王吧?

這一刻雍正一定非常後悔殺了年羹堯,因為如果有個心腹大將兼大舅子在外領兵的話,他們還敢逼宮嗎?

因年羹堯尾大不掉,雍正想降他的官警示一下,讓他認清自己的斤兩之後,還會再用他無論從感情上還是利益上,都不想殺他。所以給他聖旨說〖朕若負你,天誅地滅〗,如果真想殺他的話,一個皇帝用得著給捏在自己手裡的螞蟻這樣賭咒發誓麼?但迫於這些人的壓力,最終還是除了他。

殺了他之後,雍正數次(西北被燒了糧庫誨敗為勝時,秋月死時)感到後悔。其實,那時他已隱隱感覺自己失去了一條臂膀。

這次又要彈劾田文鏡,缷他另一條臂膀了。更讓人吃驚的是,這次聯名參田文鏡的,居然跟上次差不多,這就是拉幫結夥,結成朋黨了。

任何一個領導都忌憚拉幫結派。一個團體只有有良好的獎懲機制,做好了獎勵,做不好處罰才能運行良好。而他們結成團伙之後,做錯了你不敢懲罰他,因為得罪他一個就等於得罪一群人,甚至會遭到他們聯手阻撓。做的不好,他們聯手要獎勵,你也很難拒絕。人不再靠為團體創成績,而是靠拉幫結派取得利益,讓整個團體陷入病態。並且形成了團伙,團伙裡的人更習慣聽這個首領的,會削弱大領導的權威。

所以歷朝歷代皇帝都打擊朋黨,雍正這樣的強勢皇帝更是不能容忍結黨。所以這次不僅駁回了他們的條陳,還反戈一擊,把幾個起頭的,殺頭的殺頭,罷官的罷官。

這樣能:

一,打擊了朋黨,讓你們看看,結黨等待你們的就是屠刀。

,宣示了自己保護田文鏡的決心,朕寧可得罪所有文官,寧可落下殺忠臣的罵名,也要保護田文鏡。不想要命的接著來。

三,也算是為年羹堯報仇吧

當然了,這樣做的負面效果也是顯然易見的:深深地得罪了文官。以至於讓八爺認為雍正現在人心盡失,可以發動政變。


只是不知道,雍正在面對政變,以為自己無兵可調時,有沒有因自殺了年羹堯,恨的想摔頭。


待我施為地煞變

西北大捷,年羹堯趾高氣揚,專橫跋扈 ,已經激起了朝廷上下大臣的不滿,特別是監察院御史們,彈劾年羹堯的奏摺像血片一樣傳到了雍正帝的案頭。

畢竟年羹堯是立了大功,就是有罪,最不該死,驕橫跋扈,為所欲為,雍正帝也看在眼裡,本想敲打敲打,年羹堯應該有所收斂,哪知道他已經激起眾怒,這奏摺一裸。

雍正帝看著桌子上有一尺高的奏摺說:朕已經把年羹堯降為杭州將軍了,還想怎麼樣?

雍正帝是越想越氣,拿起桌子上的奏摺三下五除二的撕拉,李德全趕忙說,主子;祖宗家法,大臣的奏摺是不可以撕的,說著與喬引娣一起從地上撿起撕了的奏摺往一起粘貼,雍正帝也後悔自己的魯莽。



《雍正王朝》劇中有這樣一段:

忽然雍正帝像想起什麼似的,去大炕邊的大櫃裡取出另一份奏摺跪倒地上與撕碎的奏摺仔細的比較起來了!只聽雍正帝急促的說道“朋黨、朋黨”,


李德全,雍正帝叫著大太監總管李德全的名字說:叫他們去查,看看還有誰與他們聯繫!

原來,彈劾年羹堯的奏摺的聯名的摺子,雍正帝本就對結黨營私非常反感與氣憤,他從大櫃裡拿出來的摺子就是八爺黨的名單,與自己撕碎的奏摺一對,上下不差。

啊,原來是八爺黨串聯好了集體上奏摺殺年羹堯給朕這個皇帝示威。

再看看八阿哥胤禩這邊,的確是廉親王胤禩在暗中使手腳,看來,樹欲靜而風不止,八阿哥胤禩他們還是沒有死心,繼續與雍正帝作對。

正是以廉親王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借年羹堯殺了孫嘉誠而大做文章,煽動朝綱,鼓動朝中大臣攻擊雍正帝的新政,看來雍正帝還是敏銳的。

一場暴風雨又要來了!

推行新政的最大阻力就是朋黨,登基不久的雍正帝通過大臣的奏摺對比就發現了結黨營私的苗頭在向他這位新皇帝的皇權挑戰了!

雍正帝下一步叫來了張廷玉,怡親王胤祥,針對這朋黨之爭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

張廷玉這位老臣的一句話使雍正帝下定論決心,張廷玉說:為了朝廷的臉面,為了皇上的千秋萬代,年羹堯這個人不能留了,必須除掉!

一場風波就這樣平息了!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歡迎網友們互動、評論、留言!


日堯居k古史

這個事件的原型應該是李紱、謝濟世彈劾田文鏡一案,當發生于田文鏡就任河南巡撫期間。

雍正三年十一月,田文鏡彈劾其在河南的屬吏黃振國、邵言綸、汪諴有不法之事,由於田文鏡之前是監生出身,而他彈劾的屬吏恰恰都是科舉中人,是故有田文鏡糟蹋讀書人一說。而雍正四年三月,李紱入京覲見雍正皇帝,路過河南,聞知此事,大為不滿,遂怒斥田文鏡並上書參劾。

明公身任封疆,有心蹂躪讀書人,何也?

在李紱的奏疏中彈劾田文鏡冤枉忠良,任用奸邪張球,又將黃振國害死在監獄中。


於是,雍正派員調查,在調查過程中河南管河道佟鎮以揭發田文鏡任用的官吏陳世倕。而佟鎮又是隆科多的親戚,而隆科多又說過被田文鏡參劾的汪諴是好官,於是就讓雍正懷疑彈劾田文鏡乃是朋黨活動。

而調查結果出來後,更加深了雍正對於朋黨迫害田文鏡的懷疑,只為李紱指控田文鏡迫害黃振國致死為不實之詞(黃振國還活著),至於任用張球一事田文鏡早就已經請罪承認受騙,雍正遂決定全力支持田文鏡,在對李紱訓斥之後,將他改任工部侍郎。

在雍正四年十二月的時候,浙江道監察御史謝濟世又一次彈劾田文鏡,而其奏疏中的內容竟與李紱的奏疏完全相同,雍正大為憤怒,遂決定將此朋黨之案深究。

諭曰:……乃謝濟世所言黃振國、張球、邵言綸、汪諴等事,竟與從前李紱所奏一一吻合。……此種結黨營私,排擠傾陷之惡習,不可不嚴加懲治。

雍正於又懷疑李紱與謝濟世結為一黨排擠田文鏡。在謝濟世承認是李紱指使後(此時已經充軍,有屈打成招的嫌疑)。於是將李紱罷免下獄,而黃振國確有不法之事斬立決。


不管是電視上放的,還是真實的田文鏡案,都突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雍正對朋黨之事極其厭惡。他深知朋黨鬥爭對國家的禍害,在雍正二年甚至發出《御製朋黨論》來闡述自己對朋黨危害的理解,讓為臣寫引以為戒,所謂“朋黨之惡,可勝誅乎?”

當然,此次雍正懲治科舉官僚除了結黨,也有別的目的,他非常討厭科舉出身的人假道學,凡事因循苟且,不利於他的新政實施,遂不排除以此案大作文章藉機整頓由科舉出身的官僚的可能。


論史

《雍正王朝》劇中有這麼一個橋段:

“河南生源罷考的消息迅速傳到了北京,立刻在朝野之間引起了震動,田文鏡成了世人眼中的罪魁,直隸總督李紱等上書直諫,一時間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多人簽名的奏摺轉到雍正的手上,他看罷怒撕奏摺。李德全趕緊跪下勸說:皇上不能撕,咱大清的皇上是不能撕臣下的摺子的,這是祖訓吶。

雍正為啥怒撕這個聯名彈劾的奏摺?

原來他發現摺子裡那些官員的簽字竟與彈劾年庚堯時的聯名摺子驚人的相似,這足以說明背後有人在指使、在推波助瀾。

劇中雍正說到:朋黨、朋黨!要知道雍正對朋黨向來是深惡痛絕的。那麼啥是朋黨?

按照《辭海》的解釋,朋黨是指一些人為自私的目的互相勾結,朋比為奸。後來泛指士大夫結黨,即結成利益集團的朋和黨。比如歷史上的黨錮之爭、牛李黨爭等等

雍正曾經頒佈了《御製朋黨論》,表明了他對朋黨深惡痛絕以及打擊朋黨的決心,也拉開了雍正打擊朋黨的序幕。

歷史上,幾乎歷朝歷代都有朋黨,那些朋黨的前身是跟皇上打天下時的功臣集團轉化演變而來的。在雍正年間,功臣集團就是他的左膀右臂,分別以年庚堯和隆科多為首的利益集團。當然除了功臣集團的朋黨,還有太子之爭遺留下來的以八阿哥為首的勢力集團,他們勢必繼續與雍正對抗

對雍正而言,朋黨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不管是以上的那個朋黨集團,當觸犯了還權,龍顏都會勃然大怒的,當然他也會出手打擊的


不藥的花花世界

先糾正題主一個錯誤,雍正撕碎的是大臣聯名彈劾田文鏡的奏摺。

當時,田文鏡在河南主持新政,損害了很多人的利益。河南發生罷考的公案,震動朝野。以李紱為首的官員聯名上摺子“請罷田文鏡以謝天下疏”!其實,這些人都是八爺的人,都是老八指示的。

雍正發怒將奏摺撕碎以後發現,這些摺子和彈劾年羹堯的是同一批人!而且,彈劾年羹堯和田文鏡的摺子最後的簽名竟是驚人地相似。

這是朋黨!八爺黨還是這麼猖狂!但是,雍正發現的秘密肯定不是朋黨,而是他被人利用了!

首先,八爺黨的存在,雍正是知道的,不是的秘密。不可能因為朋黨生這麼大的氣。這也不算是一個大秘密!

其次,真正的秘密是,雍正發現自己被人牽著鼻子走!有人誤導自己,在一怒之下,殺了年羹堯。年羹堯功勞很大,又是雍正的人,是可以免死的。但是,這些舊事不能說。年羹堯已經死了,不能讓人知道自己是被人誘導,才殺了年羹堯。所以,才說朋黨!



最後,只有朋黨這個罪名,能把八爺黨一舉拿下。兩份奏摺就是有利的證據。所以,雍正張口就說,“朋黨”!

現在,這幫人又想煽風點火,讓自己廢了田文鏡,進而廢除新政。讓雍正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所以,這時,雍正有充足的理由開始反擊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年羹堯在前期代表著雍正皇帝的權威和推行新政的決心!而年羹堯把雍正的決心理解錯了,他認為雍正是無條件相信自己,自己可以無條件放縱,最終驕橫跋扈!

而後,年羹堯的出格表現讓雍正在朝中承受巨大壓力,大臣都聯名上奏摺彈劾年羹堯,一發不可收拾!甚至雍正迫於無奈把他貶為杭州將軍都無濟於事,都平息不了年羹堯引發的眾怒,奏摺像雪片一樣飛進雍正的案頭,都不帶消停的,雍正皇帝大怒!


他憤怒的撕扯這些奏摺!像一隻紅了眼的獅子,無法保護自己的幼崽一樣!

他不懂為何朝中這麼多人都會聯名上奏!

難道年羹堯真的是十惡不赦?

難道是有人是和年羹堯有深仇大恨?

難道是有人有意而為之?

不對!這太不正常!

朝中大臣都明白年羹堯是自己一手扶持起來的,打年羹堯就像打雍正皇帝,難道真的是有人要針對自己???

雍正立馬醒悟!絕對是有人在針對自己,而並非年羹堯!



他再去看撕扯的奏摺,一看是覺得有些不對勁兒,然後拿出另一份摺子,一對名字,雍正自己嚇一跳!兩份奏摺名字完全吻合!

而另一份摺子就是“八爺黨”!

雍正心裡明白了,就是八爺胤禩從中作梗,死灰復燃,他不是針對年羹堯,就是專門針對雍正皇帝,而且是針對新政!

這一下子讓雍正警覺了,他明白他潛在的敵人還沒有死心!

他立馬派人去查,查這個勢力到底有多少!

他要看看這個“朋黨”到底有多大!竟然可以影響到自己的執政,竟然無法無天無所畏懼,竟然動搖國家之根本!

年羹堯犯了錯誤,固然該殺!但生殺大權還是掌握在我的手裡!你們既然逼我動手,那我就動手!

胤禩,咱走著瞧!



隨後,雍正單獨召見張廷玉!君臣二人秘議:年羹堯不能留,但是,年羹堯也不能白死了!

古有秦國秦惠文王贏駟殺了商鞅保留新法,而利用商鞅與“頑固派”甘龍的水火不容,進而一舉滅了甘龍這一勢力!可謂滴水不漏,相當高明!

而年羹堯肯定要殺,但是胤禩這一勢力也絕不能放過!

隨後,雍正就對年羹堯下了狠心,但是他的新政還是會堅持下去,還有十三爺在支持自己,還有老臣張廷玉,還有李衛和田文靜,這些都是自己的力量!而八爺的勢力,遲早還要清除,但是必須得及早,如不及早,後患無窮,他們就是新政的最大的阻力!

雍正皇帝通過這一事件更加明白了“朋黨”的實力,他更加明白自己的對手,決不能讓他們影響朝政。

隨後,胤禩在“逼宮”過程中落敗,最終被雍正皇帝軟禁,八爺黨才徹底被清除!

雍正皇帝在處理事情有些後知後覺,他在推行新政中遇到的阻力他並沒有一開始就徹底的解決,而後對他產生的影響也很大。但是,雍正皇帝最難得一點就是他做事的決心非常強,一旦他要去做,就肯定會去完成!


忠肝義膽嶽老三

《雍正王朝》裡雍正撕毀的是彈劾田文鏡的奏摺,不是彈劾年羹堯的奏摺,年羹堯已經被彈劾過了!

如果真要考究歷史,雍正撕奏摺這種事情應該不太會發生。但《雍正王朝》如此安排,無非是為了突顯雍正的憤怒罷了!

然而當雍正看到被李德全拼好的奏摺時,突然震了一下,立馬取出了另一份奏摺比對。一比對,雍正發現“請罷田文鏡以謝天下疏”與之前“請殺年羹堯以謝天下疏”上的署名幾乎是一致的。


雍正說出了四個字:朋黨!朋黨!

兩份奏摺署名幾乎一模一樣,說明這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活動,也就是雍正說的朋黨!對於帝王來說,朋黨是大忌,是絕對不允許的。

先不說歷史上那些朋黨帶來危害,別的不說,就算在現在社會,公司的老闆對於下屬搞小團體也是絕對不允許的!搞小團體,是職場大忌。

更何況雍正是一國之君,豈能容忍大臣拉幫結夥來挑戰自己的絕對權威!而且所有的蛛絲馬跡都指向這些人都是受到八爺黨的唆使(也可以說是利用吧,那些所謂的清流不過是被人當槍使的可憐人罷了),這就更加讓雍正不能容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