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式醜聞》:即便不關心政客醜聞,這部英劇也值得一看

文/戴桃疆

英國影視劇獨步天下,賣得一手好腐,雙男主劇啪啪擦火花,沒有銀幕同性情侶的英國演員,演藝事業似乎都是不完整的。從影視作品對英國文化的塑造上看,同性之間的性行為和情感算得上某種“英格蘭特色”。

這樣看來,根據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自由黨領袖傑瑞米·索普真實事件改編的BBC三集電視劇《英國式醜聞》(A Very English Scandal),名副其實的“非常英式”。

《英國式醜聞》:即便不關心政客醜聞,這部英劇也值得一看

《英國式醜聞》海報。休·格蘭特飾演傑瑞米·索普,本·衛肖飾演諾曼。

傑瑞米·索普是英國近代政治歷史上唯一一位因涉嫌謀殺站在被告席上的政客,如果沒有這次審判,傑瑞米的政治生涯就不會就此玩完,自由黨仍然能夠保持領先優勢,保守黨就不會上臺,“鐵娘子”瑪格麗特·撒切爾就不會成為英國政治上第一位女首相。當然,還有許多事會因此改變。

傑瑞米政治生涯的這顆地雷早在1961年就埋下了。這一年的夏天,32歲的傑瑞米在朋友的農場認識了時年21歲的諾曼。

兩個人分屬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傑瑞米延續著所有英國中上層社會男性的成長軌跡,就讀於伊頓公學、牛津大學,大學畢業後做一段時間律師然後投身政界。傑瑞米長得不賴,初涉政壇就確立了自己愛德華時期三件套的著裝、一絲不苟的分頭配帽子的外在形象——這種形象在他政治生涯終結後仍然被延續了下去。傑瑞米口才很好,人也機智幽默,手段圓滑,在政界吃得很開,爬得很快。

而諾曼則長期徘徊在貧困的邊緣,他不確定自己的父親是誰,不能直面自己的性取向,並飽受精神問題的折磨。電視劇及約翰·普瑞斯頓的同名小說大多都根據諾曼的敘述而成,比如傑瑞米給他取暱稱“小兔兔”,比如傑瑞米把他帶到母親的鄉村別墅去把“同性戀病毒傳染給他”等等。

《英國式醜聞》:即便不關心政客醜聞,這部英劇也值得一看

1967年,傑瑞米榮膺自由黨黨魁,次年他和一個名叫“卡洛琳·阿爾帕斯”的姑娘結婚並有了一個兒子,取名魯伯特。1970年,卡洛琳死於車禍,1973年傑瑞米同哈爾伍德女伯爵瑪麗昂結婚。

傑瑞米的政治事業蒸蒸日上,併成為英國首相的有利競爭者,與此同時,分手之後遠在愛爾蘭的諾曼也沒有消停。他成了一名男模特,仍舊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狀態不穩定,四處宣揚自己的同性戀身份,經濟情況時好時壞。諾曼的存在成了身居高位、劍指權力頂峰的傑瑞米事業道路上的不穩定因素。傑瑞米開始和自己的朋友兼下屬貝塞爾討論除掉諾曼。

《英國式醜聞》:即便不關心政客醜聞,這部英劇也值得一看

《英國式醜聞》:即便不關心政客醜聞,這部英劇也值得一看

1976年,紐頓因濫用槍支被捕,謀殺曝光。雖然紐頓並沒有供出索普,索普仍然受到牽連,迫於輿論壓力,索普於5月辭去黨內職務,政治生涯告一段落。1977年,紐頓刑滿釋放,索普謀殺事件再次甚囂塵上並進入司法程序。

在庭審過程中,貝塞爾稱1969年索普就曾謀劃殺掉諾曼,稱“殺掉他就和殺掉一條病狗一樣簡單”。事實證明,這些政客的謀殺水平也只能傷害一隻無辜的動物。官司打了兩年,1979年陪審團裁定索普無罪,法官對諾曼的印象很差,認為他是騙子、小人、寄生蟲。但索普的政治生涯也算是完了。期間,索普的第二任妻子一直堅定地支持著他。索普在英國鄉下度過了一生,直到八十多歲患上帕金森綜合症最終離世。

《英國式醜聞》:即便不關心政客醜聞,這部英劇也值得一看

電視劇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整個事件的經過,索普被塑造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反派角色。他被描繪成一個比較純粹的同性戀者,他樂於接受自己的性取向,也喜歡從那些勢單力薄的年輕人身上找樂子,他在為了政治前途“騙婚”之前頻繁地更換這些寵物一樣的年輕男子,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玩弄他們。同時,當同僚提出“同性戀不為罪”的提案時,他表現得又不是很積極,他自私又自憐,精明又利己,為了獲得更明朗的政治前途,並不打算得罪當時社會保守的絕大多數。

相比之下,“騙子、小人、寄生蟲”諾曼則是一個可憐蟲,他無法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他身上有著天賦和迷人的特質,這些特質同時也不斷使他陷入困境。

《英國式醜聞》:即便不關心政客醜聞,這部英劇也值得一看

BBC這套電視劇在選角方面做得很好,飾演傑瑞米·索普的休·格蘭特已經老了,演員本人豐富的個人生活,賦予了他年輕時不具有的特質,也更貼近角色。飾演諾曼·斯科特的本·衛肖則發揮了他一貫的表現力,一如既往地詮釋出了角色身上不穩定的、脆弱的特質。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同性戀被仍被視為犯罪的年代,這樣一部借戲劇性的事件討論“平權”這一嚴肅議題的劇集,仍然保持了很好的英式幽默感,臺詞與劇情剪輯相得益彰,一些段落中藏著一些戲謔的雙關,情節穩步推進的同時也保證人物情感有充足的展示空間。即便不關心政客醜聞,這部劇也非常值得一看——何況誰能忍住不關心這等內容豐富的八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