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第1個48小時 作為媽媽你瞭解多少?

在寶寶出生後的48個小時裡,會發生哪些事情?您需要做些什麼?您的心中是否已經有數了?重要的那一刻終於來了,您將面對面地見到了朝思暮想的寶寶!這一刻,你有需要做些什麼?

新生兒的第1個48小時 作為媽媽你瞭解多少?

新生兒的第1個48小時 作為媽媽你瞭解多少?

1)在產房

寶寶出生之後的第一聲啼哭非常的重要,這說明他的肺已經開始工作了。產科醫生會用器械吸寶寶的嘴巴和鼻腔,以清除殘留在裡面的黏液和羊水,確保寶寶的鼻孔完全打開,保證寶寶能夠暢通地呼吸。接著,護士用毯子把寶寶包起來放在您身上,讓您們親近一會兒,如果您是剖腹產,護士會把寶寶抱起來給您看。然後,寶寶被交給您丈夫。如果嬰兒早產或是出現呼吸困難,就會立刻被送入新生兒特護病房,接受檢查。如果嬰兒體重超過4KG則要驗血,因為過重的新生兒在出生後的幾個小時內有可能出現低血糖。

2)剪臍帶

3)檢查

嬰兒出生後第1分鐘以及5分鐘之後需要分別接受一次阿普伽新生兒評分,即對新生兒的膚色、心率、反射應激性、肌張力及呼吸力等5項進行評分,以此來檢查新生兒是否適應了生活環境(從子宮到外部世界)的轉變。然後,護士會給寶寶稱體重、量身長,並且檢查有無疾病症狀。

4)保護性措施

所有的新生兒都要注射維生素K,它是用來幫助血液凝固的,以免寶寶出血過多,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分泌維生素K的器官)還未發育成熟。此外,為了防止受感染,護士還會在新生兒的眼睛裡抹上含有抗生素的藥膏或藥水。接下來,護士會給寶寶墊上尿片,包裹起來。如果您願意的話,這時候就可以給寶寶餵奶了,否則您就抱著寶寶,因為他剛一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對周圍的環境都很警覺,而您正好趁此機會和他加深感情。

5)在產後恢復的病房裡

6)必要的檢查

護士會用聽診器檢查嬰兒的心臟和肺部,給他測體溫,並檢查他是否有異常症狀,如脊柱裂等。護士還會再次測量寶寶的身長、體重和頭圍,然後給他洗個溫水澡。

7)第1次體格檢查

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之內,兒科醫生會對他進行檢查。醫生會把對寶寶的各種測量結果與您懷孕頭幾周內測得的數據進行比較,驗證它們是否吻合。接下來,醫生會聽寶寶的胸腔,檢測心雜音;聽聽寶寶的肚子,檢查腸功能是否正常;看看寶寶的腦袋上有沒有鼓包(大多數情況下,鼓包是沒有傷害的)。醫生還要檢查寶寶的眼睛和生殖器。醫生還會檢查諸如顎裂、鎖骨骨折(這種情況在分娩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通常能夠自行恢復)、胎記、髖部脫臼等情況。然後,在徵得您的同意之後,護士會給寶寶打第1次防疫針,也就是乙肝疫苗。

新生兒的第1個48小時 作為媽媽你瞭解多少?

新生兒的第1個48小時 作為媽媽你瞭解多少?

寶寶的生物鐘

出生後的新生兒具有一定的生活規律:一日之內90%的時間處於睡眠,覺醒時間總共才2~3小時,新生兒不斷地進行著“睡眠-覺醒”週期,以每30~60分鐘循環1次。此週期包括6個狀態:深睡、淺睡、瞌睡、安靜覺醒、活動覺醒及哭。

當新生兒覺醒不哭時,他會在一定的規律下運動,約1分25秒完全沒有活動,緊跟著會突然發生運動。當新生兒處於活動覺醒狀態時,每1~2分鐘連續發生著“活動-安靜”週期。

當今科學家們正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以揭示新生兒外表上似乎無目的運動的複雜性。最近的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一幅奇妙的圖畫,新生兒的運動不再被認為是隨意的和無意義的了。

新生兒的“生物鐘”是怎樣的?“生物鐘”支配運動。我們發現,新生兒的運動不是反射性的,他們對一個環境刺激的反應有時表現為驚跳或抖動。更確切地說,新生兒的臂和腿的自發性活動有一個內在的節律,揭示出在每一個新生兒腦內存在著一個支配運動的物質,它是神經組織的一部分,我們稱它為“生物鐘”。

那麼,這些節律的發生究竟有多早並發展到何種程度呢?心理學家魯伯脫松發現,早在妊娠20周時,胎兒已有同樣的自發性運動。說明在生命早期就存在著臂和腿的大量活動。對每一個新生兒來說,運動量的變化是輕微的,一些新生兒活動較多,一些則較少。而運動的範圍較廣,需要特殊的攝像機才能及時觀察這些活動。如果您在肉眼下不能看到您自己的寶寶有節律的運動,您也不要感到失望。只要您耐心仔細地觀察,我們相信您一定會成功的觀察到這種節律的存在。

新生兒的第1個48小時 作為媽媽你瞭解多少?

新生兒的第1個48小時 作為媽媽你瞭解多少?

寶寶護理注意事項

新生兒的各個器官、系統發育都不成熟,全身免疫功能差,極易患病。精心的護理是預防新生兒疾病、保證其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以下4點各位父母應該注意:

1.預防感染

新生兒臥室應儘量減少人數,謝絕或減少探望,尤其不能讓病人進入新生兒臥室。室內應保持空氣清新,在保證室溫的情況下,做到定時開窗換氣。在接觸和護理新生兒時應要認真洗手。注意保持寶寶皮膚清潔,大便後應清洗臀部。平時經常給寶寶洗澡,尤其要注意腋窩、大腿根部、肘彎及大腿皺褶處皮膚的清潔和乾燥。臍部是細菌侵入新生兒肌體的重要門戶,必須保持臍部清潔。在臍帶未脫落前,每天用消毒棉籤蘸75%的酒精擦拭,應避免用各種粉劑。然後用消毒紗布蓋上,並用膠布粘好。要時時注意,防止大小便弄溼臍帶及其覆蓋的紗布。如果臍部被尿溼,必須立即消毒及更換敷料。臍帶一般要1周左右脫落,脫落後就不再用紗布覆蓋,但仍然要保持局部乾燥和清潔。

2.保持體溫

新生兒對外界溫度變化適應能力差,過冷和過熱都容易生病。新生兒居室溫度應保持在22℃~24℃,早產兒居室則要保持在24℃~26℃之間,晝夜溫差不宜太大。除室溫適宜外,還應注意衣被的增減、觀察室溫及衣被是否適宜,最好的指標是觀察新生兒的體溫,如能使其保持在36℃~37℃之間就比較理想。如果新生兒面紅耳赤、出汗、體溫超過37.5℃,則說明室溫太高或保暖過度,應及時採取措施。除環境溫度外,新生兒還要求適宜的溼度,冬春季節,一般居室均太乾燥,應勤用溼布擦地,暖氣上放置水盆或火爐上放打開蓋的開水壺,如能使用空氣加溼器,就更為理想。

3.母乳餵養

產婦生後4~8小時即可開始餵奶,提早哺乳不僅有益於新生兒的營養,同時能促進母親乳汁的分泌。頭兩日母乳不足可用糖水補充,一般應在吃母乳後再喂糖水,而不要輕易用牛奶或糖水代替母乳。要鼓勵用母乳餵養新生兒,尤其是生後第1次餵奶時的初乳,其中含有多種抗體,一定不要丟棄。餵養新生兒可以定時,即每3小時餵奶1次;亦可不定時,即新生兒什麼時候想吃,就什麼時候喂,這樣更符合新生兒的生理需求,在確實無母乳時才可以用嬰兒配方奶粉餵養。

4.嚴格用藥

各種藥物進入身體以後,一般均需經過肝臟解毒,通過腎臟排洩。新生兒肝、腎功能均不佳,用藥極其困難,因此絕對不能自行用藥,必須在兒科醫生的指導下,嚴格按規定的劑量、療程應用,否則易出現不良後果。

新生兒的第1個48小時 作為媽媽你瞭解多少?

新生兒的第1個48小時 作為媽媽你瞭解多少?

新生兒篩檢

正常新生兒的體重一般在2.5~4千克,身長在46~52釐米,頭圍34釐米,胸圍比頭圍略小1~2釐米。

新生兒頭部相對較大,由於受產道擠壓可能會有些變形。頭頂囟門呈菱形,大小約2釐米×2釐米,可以看到皮下軟組織明顯的跳動,是頭骨尚未完全封閉形成的,要防止被碰撞,可以用手摸。寶寶的小臉看上去有些腫,眼皮厚厚的,鼻樑扁扁的,每個寶寶都有些相像。這時的寶寶哭聲不算大,呼吸每分鐘40~50次,出生後8小時內體溫約為36.8℃~37.2℃。

一半以上的寶寶出生後48小時會出現黃疸,大多在第7天消退,病理性黃疸則需醫生診治。臍帶一般在4~7天脫落,要特別注意臍帶護理,以免感染。如果出生48小時還未排出胎便,也要請醫生檢查。新生兒的視力範圍很有限,只能看到15釐米左右的物體,所以要想讓寶寶看到您,就必須把臉湊近寶寶。

新生兒第1次吃奶叫“開奶”,醫生會在您產後半小時到1小時左右就讓您給寶寶餵奶,最晚一般也不要超過6小時,這樣對刺激乳房儘早分泌乳汁,加速子宮收縮復原,幫助寶寶儘快排胎便以避免出現黃疸等,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寄語

現在您和您的丈夫需要適應自己的新角色、新責任,新生兒所面臨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適應外界這個全新的生活環境,與子宮內環境相比,外面的世界陌生、寒冷,光線明亮,聲音噪雜,而且4週一下子變得那麼開闊。這時的寶寶更喜歡自己被毯子或被子包裹起來,這樣會讓他感到更溫暖、更安全,像在媽媽子宮中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