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综述

“正月,你就把我当妈妈吧。”十岁的正月看着为自己洗脸的检察官留下了泪水。这是电影《正月》里感人的一幕。这部电影以兰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救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的妹妹,使其正常的学习生活为素材,播出后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这也是我省检察机关未检干警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我省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着力构建观护帮教体系和立体化帮教格局,在一代又一代未检人的不懈努力下,我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亮点纷呈,有力推动了法治甘肃的建设。

(一)

我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起源较早,1993年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检察院探索设立专门办案小组负责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2001年,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检察院率先实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捕诉防”合一的办案方式;2012年3月省人民检察院未检处成立,这也是全国第三家成立专门未检机构的省级院。在不断探索中稳步推行“捕、诉、监、防”一体化办案模式,即由同一承办人负责同一案件的批捕、起诉、诉讼监督和预防帮教等工作,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实现对未成年人全程、全面、有效的司法保护。

各级检察机关将富有爱心、办案能力强、善于与未成年人沟通、懂得帮教的检察官充实到未成年人检察队伍中来。截至2017年底,全省三级院共有未检专门机构51个,未检办案组33个;专职未检干警95人。省人民检察院未检处成立以来,举办了三次全省未检业务培训班和一期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培训班,目前已有101人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着力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大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力度。2012年初,省人民检察院牵头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七个规范性文件,实现了办案有章可循、权责明晰清楚、协作高效便捷的目标。2015年,确定全省20个看守所对在押未成年人实行区域性集中关押,解决了混合关押的问题。建立了全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报告制度、办案数据季度通报制度。

通过全面落实特殊刑事政策和制度,我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2012年至2017年,全省不批捕未成年人1657人,不起诉未成年人1472人,做出附条件不起诉998人。不捕率从2012年的11.43%上升到2017年的46.60%;不诉率从2012年的2.61%上升到2017年的36.20%,远远高于成年人。

(二)

“让涉罪未成年人迷途知返,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是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目前,我省共建立涉罪未成年人观护教育基地43个,重点对犯罪情节较轻、主观恶性不大,但在本地无固定住所、无经济收入来源、无有效监护条件的“三无”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取保候审、监督考察和帮教场所。2017年,有64名涉罪未成年人通过基地帮教,完成了矫正考察任务,顺利回归社会。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白银市人民检察院率先将心理干预引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中,兰州市人民检察院建立了全省检察机关首个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去年,全省新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5个,强化了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关爱和人文关怀。同时利用新媒体加大法制宣传,发挥法制副校长、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的职能优势,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和未成年人帮教工作有机结合,启动学校帮教工程,检察官与所在学校老师组成帮教小组,为“问题青少年”打好法制“预防针”。

为全面保护未成年被害人,各级检察机关坚持“双向保护”原则,推动建立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和保护制度。兰州、嘉峪关、白银等地建立未成年人专门讯问(询问)场所,一次性完成讯问(询问)、检查等取证工作,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同时开展未成年被害人的就业、法律、心理、转移安置等司法救助工作,帮助未成年被害人走出困境。

(三)

今年5月6日,武山县人民检察院未检科全体成员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来到了武山县龙台镇王家山小学,为那里的留守儿童们送去了爱心和温暖。为孩子们发放校服、书包、作业本等捐赠物资,发放法制宣传图书,普及法律知识。

庆阳市西峰区人民检察院依托当地乡镇检察室,在乡镇中学创设“爱心检苑”,通过开展法治教育、远程亲子交流、临界生帮教等综合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陇南市礼县人民检察院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针对贫困留守儿童的关爱救助活动,为三个乡镇的贫困留守学生募集发放各类爱心物资900余件,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

念好“防”字诀

李艳丽

近日,“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在全省各地有序进行中。全省三级检察机关未检部门挑选骨干力量组建巡讲团69个,力争三年内实现全省中小学全覆盖。这也是检察机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活动。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为治理青少年犯罪采取了诸多强有力措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同时应看到,一方面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弱,在接触网络和社会之时,大量不良信息逐渐侵蚀他们的心理,有些人因此走上歧途。许多未成年人对诸多法律法规只知皮毛,不清楚违法犯罪的后果。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一旦违法犯罪,造成的不良影响难以估量,事后补救虽让“失足”未成年人迷途知返,但却未从源头上阻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因此,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大力贯彻“防治一体,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将工作重点和时间精力前置,真正做到防患未然。针对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薄,检察机关要创新方式方法深入学校、社区、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进行普法宣传,利用模拟法庭、情景短剧、微电影动画片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普法,提高其抵御违法犯罪的能力,让他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针对网上不良信息诱导未成年人犯罪,要同多部门密切配合,依法打击各种传播不良信息、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品行发展的犯罪行为。与此同时,学校、家庭、社会也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学校要将法制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帮助广大学生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榜样,及时教育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派出所、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要加强配合,形成社会防控体系,对校园及未成年人聚集的场所进行整治管控,消除污染源,净化社会环境。各方共同发力,从源头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热点聚焦」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综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