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中國芯”的魂

筆者看到一個關於中興事件的評論:“做一碗牛肉麵,真的要用面,真的要用牛肉,真的要燉很久。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偌大一個國家,這麼多精英,過去這麼多年了,怎麼就不懂呢?”

從4月16日中興事件爆發到今天為止,關於“中國芯”的討論一直沒有斷,人們討論的焦點都是中美核心技術的差距,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但很少有人關注到中國芯片技術人才的缺口。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2017年5月發佈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6-2017)》(以下簡稱白皮書),目前我國集成電路從業人員總數不足30萬人,但是按總產值計算,需要70萬人,人才培養總量嚴重不足。

做芯片很難,做核心芯片更難,比大家想象的都要難。任何一個行業和技術,要想發展成一個大廈,人才是最關鍵的基石。中國要發展芯片技術,並不是簡單的自主研發,要從基礎人才培養開始。

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不對接

中國的乒乓球為什麼能夠這麼多年一直霸佔世界第一?仔細思考就會發現,中國乒乓球人才培養很完善,從地方隊的培養到國家隊的一二隊培養,基本上沒有出現人才斷層。中國芯片行業也是同樣的道理,不是說各企業能夠自主研發芯片,不依賴國外進口,中國芯片技術就發展起來了,中國芯片技術要想成為一棟大廈,出現像高通那樣的全球芯片巨頭企業,要從基礎做起,只有打好地基,大廈才能屹立不倒。人才就是中國芯片大廈的基石,中國目前各高校相關專業的教育,更多專注於應用層而不是技術層,說白了就是學校更多的是教學生怎麼用芯片?而不是怎麼造芯片?

根據《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產業規模到2030年將擴大5倍以上,對人才需求將成倍增長。而產業人才的供給與產業發展的增速不匹配,依託高校培養IC(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人才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要求。

人才是“中國芯”的魂

薪資差異讓芯片研發人才向互聯網轉型

芯片研發是漫長的過程,比起互聯網和房地產等行業,來錢慢是很多人們不願意從事這個行業的一個重要原因。筆者記得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個故事,中科院院士辭職回老家,因為在中科院搞研究卻連一套房都買不起,孩子的上學問題無法解決。這個事情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真正搞研究的人卻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障,今後還會有人願意搞研究嗎?沒有了這些潛心搞研究的人,中國如何發展?中國的強國之夢又該如何實現?

白皮書指出,集成電路企業的研發崗專業人才年薪近30萬元,生產製造專業人才近20萬元。而本科學歷的應屆生在芯片設計中的平均年薪近15萬元,博士學歷近30萬元。調查表明,80%的企業每年調薪一次,每次調薪比例大都在5%到10%之間。

但這一薪資水平與互聯網企業的熱門崗位,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崗位的薪資相比,明顯遜色不少。拉勾網等互聯網人才招聘網站的招聘信息顯示,計算機專業本科畢業,且擁有4~5年工作經驗的人工智能人才,月薪最高可以拿到4萬元,考慮到許多互聯網公司都會發12個月以上薪酬,最終年薪可能超過50萬元。

明顯的薪資差異導致一些在基礎架構領域有深厚積累的芯片研發人才也開始向互聯網應用領域轉型。而且近兩年BAT互聯網巨頭也開始在底層架構技術開始加大投入。

人才是“中國芯”的魂

中國芯片技術要發展離不開人才,而人才的培養也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如何保障研發人員的基本生活,讓學習芯片研發專業的學生“報國有門”,這些都是中國芯片技術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2017年,三星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廠商。瞭解三星發展史的人都知道,三星能夠一步步走到現在,離不開那些潛心研究的人才和國家政府的支持。網上有人說過,如果三星倒下了,韓國的經濟將面臨崩盤。可以看出,三星的崛起不僅是企業自身晉升技術上層,還帶著國家整個產業在往上走。

目前的中國芯片技術的發展,首先要集中國家力量利用市場機制發揮民營公司優勢(仿照三星)發展核心業務。同時嚴懲科技腐敗,以國家戰略支持核心技術。如果中國芯片技術發展起來,相信必將帶動中國的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