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政法雜誌》系列報道之一

我們選取的這七家雜誌,有伴隨著改革開放腳步的元老級雜誌、有脫胎換骨的業界先鋒、有接近而立的沉穩壯年、有歷久彌新的行業翹楚……他們無疑都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法治進程的參與者、見證者、記錄者。

1993年創刊的《法制與新聞》雜誌,至今已經25年過去了。在我印象當中,這本雜誌與她的團隊在整個《法制日報》媒體矩陣體系中,是一個相對封閉、相對低調的法制期刊。

此次領命採寫“重新定義政法雜誌”這一選題,《法制與新聞》雜誌作為被採訪對象之一,我本來以為得到的無非就是“傳統政法媒體如何應對新的挑戰”“‘兩微一端’做花架子式的標配”“如何與新媒體進行融合”等泛泛而談的內容。

不忘宣傳法治初心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我國奮力推進依法治國的40年。40年間,我國經歷了從“法律體系形成”再到“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從“以法治國”到“依法治國”再到“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演變。

伴隨著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進程,特別是80年代,我國法制類報刊紛紛湧現,僅1979~1986年全國先後創辦法制報刊81種。這些法制類媒體均以宣傳法制、研究法學、普及法律知識、推動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為主要任務,這也是他們應運而生的“初心”。

《法制與新聞》雜誌也像其他法制報刊一樣,心懷同樣的“初心”創刊於1993年。25年來,《法制與新聞》雜誌依靠《法制日報》強大的採寫力量,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正能量,傳播主旋律,宣傳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重大進展和成就。

近年來,《法制與新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工作的“48字”箴言,積極宣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思想,宣傳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部署、重要舉措和最新成效,宣傳各地區、各部門推動法治建設的生動實踐,宣傳人民群眾崇尚法治、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鮮活事例,努力講好法治故事、傳播法治聲音、弘揚法治精神。

如何解決傳播速度問題

作為月刊的《法制與新聞》雜誌,在自媒體發展如此迅猛的今天,在傳播速度上無疑已經是毫無優勢可言,如何彌補自身的缺陷,相對於其他傳統法制媒體而言,桂總在“融媒體”上可以說起步早且走得遠。

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確保融合發展沿著正確方向推進。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是大勢所趨,既符合大的發展規律,又結合自身實際,桂總和他的團隊推出了法制與新聞客戶端。一有重大新聞,就會通過客戶端的方式第一時間進行報道或者直播,極大彌補了雜誌週期長、時效慢的弱勢。

在偌大的一個客戶端直播室裡,有一個專業的團隊在維護正常的運營,需要很大的投入。通過新聞客戶端,桂總和他的團隊既做到了重大深度新聞從不缺席,又做到了突發即時新聞從不掉隊,這樣極好解決了過去傳統法制期刊“深度有餘,時效不足”的劣勢問題。

如何解決速度與深度的問題

桂總人很隨和,沒有因為被採訪便正襟危坐、謹言慎行起來。而是隨便找了一間辦公室,在一張上面蓋有草綠色老式沙發布的三人沙發上坐了下來,一聊就是近兩個小時。

對傳統媒體,桂總卻沒有表現出來太多的危機感。他認為,目前來看,傳統紙媒雖然面臨很多衝擊,但是仍具有存在的價值——傳統紙媒在採訪渠道、採訪內容、採訪手段上往往比自媒體、新媒體更有客觀性、權威性、真實性。

拿《法制與新聞》雜誌來說,新聞客戶端對一個新聞報道過以後,雜誌再進行報道是否存在重複報道的問題?桂總認為,一般情況下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一個新聞事件往往有很多地方值得從不同角度去深度挖掘。新聞客戶端的報道及時抓住了新聞,解決了漏新聞的問題;雜誌作為主陣地則承擔了繼續深入解讀新聞背後的故事,可以讓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和視角全方位地瞭解該新聞。即使有些重複,也沒有關係,因為雜誌和客戶端面對是不同的讀者群,受眾的不同也決定了再次傳播的價值所在。

再就是,新聞客戶端解決了速度的問題,卻不能解決深度的問題,這也是目前二者相互依存的原因所在。

融合創新做得風生水起

在新的形勢下,法制日報社積極推行“互聯網+”戰略,《法制與新聞》雜誌創新合作模式,打造了法制與新聞客戶端這一移動融媒體平臺。法制與新聞客戶端2016年10月15日正式上線,充分利用最先進的互聯網技術,胸懷法治、民生、財富,依託大數據雲平臺,以智能互聯時代第一內容分發和增值服務平臺為己任,以時政內容權威性與時效性為核心特點,以“直播+新聞(人物、事件)”為主要表現形式,為用戶推薦有價值的、個性化的信息。提供新聞、服務、商務等一站式服務,這是《法制與新聞》雜誌轉向移動互聯網的拳頭產品。

“融媒體”是大勢所趨

媒體融合成為傳媒行業的政策選擇與戰略取向,意義深遠。十多年前,媒體融合是學者們討論的課題,處於學術層面;五六年前,媒體融合成為諸多有預見力的業界領軍人物的改革著力點,進入實踐層面;今天,媒體融合成為政治家高度關注與強力推動的發展取向,成為政策設計的核心之一,進入政治層面。因而,推動媒體融合的意義,已遠遠超過單純的傳統媒體增強競爭力,而更關乎在當今世界是否能有效掌控話語權與影響力。

桂總認為,媒體融合,面對的變革取向已發生歷史性變化。不再只是如何利用新媒體渠道,推出多形態於一體的新聞產品,而是要促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這種深度融合,不僅限於渠道利用、產品複用,而是植入媒體組織形態的融合,更可能是生產流程與生存邏輯的再造。

人們生活的環境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移動互聯網正深刻改變社會、企業與人們的生活。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與理財行業的影響,叫車軟件對出租車行業資源與規則的重新配置,手機電商對零售業的進一步顛覆,都還只是端倪。移動互聯網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社群結構與社會關係獲取方式,而其對傳媒業的影響,人們還需進一步體會。

新媒體的優勢不斷凸顯。新媒體普遍帶有社交屬性,使得傳媒的運作邏輯發生重要變化,報紙顯得力不從心。移動新媒體深刻改變了人們的信息獲取行為,改變了人們的心理預期、評價標準與體驗構成,易讀比好讀更貼近人們在移動狀態下的獲取心理。對傳媒而言,新媒體浪潮不僅增加了多種新媒體分發渠道,更改變了人們的需求,而需求被改變,才是對傳統紙媒的最大威脅。

新媒體不只是衝擊了傳統媒體,更是在改變世界,在改變社會關係、社會結構與社會運動方式,在改變媒體與使用者的關係,在改變公眾的信息消費偏好、信息消費行為和消費體驗評價標準。傳統媒體今天的轉型,已不能只是一般轉型、一般創新,而必須是顛覆式創新,媒體融合亦然。顛覆式創新的驅動力才可能真正推進媒體融合。

如何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簡單利用思維不是好戰略,以傳統思維運用新媒體同樣不是好戰略。僅僅想在傳統媒體基礎上利用新媒體工具,而傳統部分仍一如既往,並不能有效增強傳統媒體的適應能力與競爭力。帶來的往往是持續衰退,競爭力創新力持續下降。

桂總認為,媒體融合需要顛覆式創新。顛覆式創新必然引發一系列劇變,需要決策者與執行團隊有足夠的承受力。拿人才儲備來舉例,融媒體時代需要的是複合人才——動起筆來能寫,對著鏡頭能說,拿著話筒能講,舉著手機能拍。

所以,只有經歷顛覆式創新,媒體才能真正走向融合,政法傳統媒體要想贏得“融媒體”時代的春天必須有足夠的精神和物質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