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平房裡的日子,帶有特別的東北溫度,人們在自己的莊稼院裡,有自留地、大灶、大火炕,白天在小院裡忙忙活活圖個樂呵,到飯點兒吃著地裡現揪的菜,大灶一天三頓飄香,下午和晚上在解乏的火炕上睡得安生,踏踏實實揹著日子過。


東北平房裡的日子,帶有特別的東北溫度,人們在自己的莊稼院裡,有自留地、大灶、大火炕,白天在小院裡忙忙活活圖個樂呵,到飯點兒吃著地裡現揪的菜,大灶一天三頓飄香,下午和晚上在解乏的火炕上睡得安生,踏踏實實揹著日子過。

趕上誰家有大活兒,絮被啊,絎行李啊,搭炕啊,掏煙囪啊,殺豬哇……左鄰右舍的熱心人不請自來,進屋沒有過多寒暄,撿起來活兒就幹,你來我往間,培養出瓷實的親親熱熱老感情,“有事兒吱聲”,不是一句空話,只要你吱了,就不會讓這聲摔到地上。

來幫忙的人不求回報,有換位思考的自覺性,這種默契有點兒像聖經裡的一句話:你希望別人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別人……趕上飯點兒,大家齊動手張羅,家裡有啥做啥,不講排場不究菜色,哪怕就是一鍋大碴子粥配芥菜疙瘩也沒人嫌棄,圖得是個共同勞動一起分享的樂子。


在這片大部分時間都是冬天的黑土地上,人們最早學會的就是抱團取暖,互幫互助,平房區裡一到晚飯時間,總會看見小孩兒們手捧一個大盤子,裡頭裝著自家的餃子、菜糰子、水煎包、醬牛肉、炸丸子等給要好的鄰居送去,讓他們也嚐嚐鮮,每次回來的盤子也絕不會是空的,這就是美食社交,我總覺得別人家的飯格外好吃。

到了春天播種或者秋天收莊稼時,也商量好,先幫誰家後幫誰家,大家分工合作,有的忙地裡,有的忙後勤,在田間地頭搭起個臨時大灶,鍋裡燉著老張家的豬肉,老李家的豆角,鍋臺上放著滿滿一盆老商家的花捲兒,孩子們給大人送水遞毛巾在田埂上追逐嬉戲,大人們邊幹活邊開著不著四六的玩笑,一派美好鄉村田園畫卷。

往爐坑裡埋幾個土豆幾個地瓜,再用泥糊上一隻小笨雞,嚥著口水守在爐邊,六神無主地往黑漆漆的爐門一直張望,翕動著鼻子四處探聞,生怕錯過第一縷香氣,那時候的日子好漫長,長得等一隻雞熟,就像過了幾個世紀,“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央求大人在鍋底給我們留一大片鍋巴,姥姥用糖和油把鍋巴再加工一下,就變成了我們的零食,甜兮兮的嘎嘣脆,隔壁二胖是方圓幾里最有口福的人,每次我家做好吃的,他總能準時出現,不知道是他鼻子太好使還是在我家安插了內線,好吃的東西有人跟你搶著吃,就更沒治了。好懷念那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