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是什麼,它有哪些症狀?

劉國東

耳石症其實是老百姓為這個病起的一個比較通俗的名字,其醫學上的學名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顧名思義就是以眩暈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病,其症狀很典型,當頭部向特定的一側轉動時,就會出現自覺天旋地轉,噁心嘔吐,但是意識是清楚的,症狀大概持續1分鐘左右即緩解。

老百姓稱之為耳石症並不無道理,因為這種眩暈確實是耳朵裡的“小石頭”造成的,但是這個石頭不同於膽結石、腎結石,是耳朵自己產生的石頭,十分細小,肉眼看不到。耳朵除了負責聽聲音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人體重要的平衡器官,我們平時坐車出現暈車的症狀就與內耳有關。內耳內有重要的位置感受裝置:半規管、前庭和耳蝸。半規管分為前半規管、後半規管和外半規管,三者在空間上相互垂直;前庭內有橢圓囊斑和球囊斑,又稱耳石器,主要負責感受直線加速度運動的刺激,這兩個地方有耳石膜,裡面有許多耳石顆粒。正常情況下耳石並不會導致眩暈,對維持人體平衡有重要作用,但當橢圓囊內的耳石由於各種原因脫落至半規管時,每當頭部向特定位置轉動時,引起耳石在半規管內移動,觸發眩暈,在發作時,能查到眼震。

本期答主:賈南,醫學碩士


杏花島

耳石症聽著名字很容易直接讓人聯想到的就是耳朵里長出了石頭,可是耳朵裡怎麼會有石頭呢?

要說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了解一下耳朵的解剖結構問題!

人耳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其中內耳它不光是廣為人知的聽覺器官,它還是一個平衡器官!

內耳它十分神秘,通過我們的肉眼是無法看見它的,只有在解剖中才能看見,通過解剖可以發現在內耳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結構及球囊和橢圓囊,它們的結構內含有碳酸鈣鹽結晶,形狀像石頭,所以稱為耳石!

附著在球囊和橢圓囊上的耳石主要作用就是感覺人體的平衡,由於各種原因(如勞累、耳部的疾病、手術及外傷等)導致了耳石發生脫落,從而人體的平衡感覺就發生了紊亂,也就出現了在轉頭、低頭等時,會出現短暫發作的眩暈,這就是耳石症!

打一個簡單的比方:耳石相當於一個小球,它懸掛於內耳中,人體的平衡變化會引起小球的運動,從而使大腦感受到其中的平衡變化!如果小球掉下來了,小球就開始了隨意的滾動,這樣人體的平衡感覺能力也就完全紊亂了!

其實耳石症是本身耳朵裡就有的碳酸鈣結石發生了脫落,導致人體出現眩暈等症狀,它並不是耳朵裡新長出來了結石!

因為耳科醫生十分熟悉耳朵的解剖結構,他會利用重力的作用,通過一系列的頭部運動會使耳石復位!只要耳石回到了原來的位置,人的頭暈一般也就會漸漸消失了,從而耳石症也就治癒了!

以上內容幫助到您了嗎?

如果有疑問可以留言哦~


骨傷的楊張張揚

耳石症,不是指耳朵里長石頭了。耳石其實是我們耳朵裡一個結構而已,因為它的質地比較堅硬,又在耳朵裡,所以取名叫耳石。它的作用是與身體平衡有關。正常時耳石在耳朵深處的位置是相對穩定的,而耳石症是指頭部迅速運動至一個特殊位置時,耳石的位置發生改變,那身體的平衡系統就會被破壞,則出現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比如睡覺時突然一翻身,一轉頭,感到強烈的眩暈。時間一般較短,數秒至數分鐘,可週期性加重或緩解(一會兒發作一會兒停止)

耳石症一般多發於中年人,女性略多,發病突然,多發生於勞累、耳部的疾病、手術及外傷 等因素下。

耳石症復發的可能還是有的,所以平常要做好預防,不要做劇烈頭部轉向運動,避免過勞、長期伏案工作。

顧小花

Suin

Apple·蘋


知麻糖


首先,耳石症不是耳朵裡面長了石頭!

耳石症

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由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得主,維也納大學耳科學家Robert Barany在1921年命名的。目前該病的發生機制仍不十分清楚,大多數找不到明確的病因,部分可能與頭部外傷,骨質疏鬆,病毒感染有關,中耳及內耳手術等有關。

人體的耳朵除了聽覺,還有另外一項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調節身體的平衡。耳蝸用來感知聲音,前庭中的半規管和耳石器用來維持身體的平衡。而我們所說的耳石實際上是位於耳石器頂端的一些類似沙子的微小碳酸鈣結晶,在病理狀態下,部分耳石會斷裂掉落至半規管中。當人體的頭位改變時,耳石由於重力作用在半規管的液體裡異常運動,刺激平衡感受器產生錯誤的運動信號誘發眩暈,頭保持不動,耳石停止移動眩暈就會停止。

耳石症的主要症狀

急性起病,和體位和頭部有明確的關係,陣發性發作的眩暈,當頭部迅速運動到某一位置時出現的短暫旋轉性眩暈,一般持續30秒左右,伴眼震、噁心嘔吐、出汗、心慌、氣短、胸悶、便意等不適,眩暈緩解後仍有頭重腳輕、漂浮感、不穩感、頭活動時不適,但一般不會有意識喪失,無肢體麻木無力,說話清楚,思維清晰。整個病程可達數小時,數天,易反覆發作。最多見的是床上坐起、躺臥、床上左右翻身、屈身或仰視時出現眩暈。



良醫濟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