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繪畫上,是否是天賦決定一切?

841574844

做什麼事都需要天賦,在藝術上,天賦的作用表現得更為明顯一些。

天賦究竟是什麼東西?按我的理解,就是一個人與生俱來所具有的優勢,這個優勢是從孃胎裡帶來的,是他對所從事行業比別人理解的更為深刻全面的那種敏銳能力,也可以說成是超強的靈感。

有天賦的人,首先在起跑線上就把普通人甩出了一大截。如果天賦加上勤奮努力,再加上持之以恆的毅力,那麼,他100%能成功,成為受人景仰的對象。

天賦在藝術行業,具有決定性作用。歷史上,用天賦畫畫的畫家大有人在,像拉斐爾、梵高、莫迪里奧尼等,以及中國現代的國畫家石魯等人。

他們雖然都是年紀不大就離開人世,前三者都活了30多歲就掛了,石魯也才活了60歲出頭,還有宋代那個青綠山水天才少年王希孟,僅僅18歲就撒手人寰。但他們創造出的藝術成就極高,對同時代的畫家來說,是難以逾越的高峰。

在文學領域,也有萊蒙托夫,海子等天才,在20多歲死亡時,就就取得了別人一輩子才可能攀登上的高峰。

由此看來,天賦對於搞藝術的人太重要了。有天賦的藝術家,思想新穎,腦子靈活,感受新鮮事物頻率快,理解能力更強,往往只需要師傅在旁邊稍加指導,他就能很好地進入本領域,並且一直深入鑽研下去。他們在年輕時就能一鳴驚人,取得輝煌成就。

更重要的是,他們能根據大眾的審美趣味及時調整畫風,讓畫面傳遞出大眾喜歡的元素。

而那些缺乏天賦的人,即使下了許多苦工,畫了一輩子畫,也不見得有什麼成效,讓師傅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惋惜。

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有個張姓山水畫家,已經快60歲了,總是腦子不開竅,一輩子守著一幅山水構圖畫到底,根本不知道改變畫風,哪怕為了討好別人的審美趣味,多賣出幾幅畫,讓自己生活滋潤一點,但他從來沒有這個意識。

比如,他老是畫一座氣勢磅礴的高山,山上樹叢中隱現著亭子,從山上留下兩條小溪形成瀑布,掛在畫面中間。山腳下要麼是一潭水,有小船在裡邊飄蕩,要麼是一條小路蜿蜒曲折。

他還到處逢人便講:我這幅山水畫有“左右逢源”的美好文化寓意,掛在客廳或辦公室辦公桌背後,是再好不過的裝飾品。

但他的這種畫賣得並不快,一年下來收入並不多,他的日子過得也是緊巴巴的。他這種情況,完全是天賦不夠的表現,註定他難以成為正真的畫家。他最多算是一個畫匠。


鴻鵠迎罡

昏鴉不無煽情地告訴大家,在繪畫以及其他藝術學習中唯愛至大!愛決定一切!

天賦這個概念很籠統且模糊,很多人將天賦和勤奮甚至於品德等切割開去看待是站不住腳的文字遊戲罷了。

基於愛的動因那必會是義無反顧地全力以赴,勤奮還叫事嗎?你真正愛上一個人會講條件嗎?如果你好意思說類似於三分鐘熱度的喜好也是一種愛的話那麼昏鴉只能說你命裡註定就是五行缺愛。









愛是情感上的完全自覺;愛是絢爛的思想;愛更是人類高貴的品格。

愛上繪畫即是最難能可貴的天賦,一如愛情,象梵高、希勒、莫迪裡阿尼、王希孟這樣一見鍾情便飛蛾撲火的大師們如絢爛煙花,只求綻放,瞬間成永恆!象達芬奇、畢加索、齊白石、黃賓虹這樣的大師一生求索,不正是一種天長地久的愛嗎?





只講物質上的功利而不講情感那不是愛,挖空心思在“技巧”上極盡能事的那也不是愛。愛也可以是單相思,就是這種毫無來由和莫名其妙的愛決定了你的創造是否能夠獨一無二。

繪畫藝術原本就是人類所獨有的感官直覺,是無須學習就可以通達的語言,也是第六感的神秘通道。學習繪畫可以是日積月累地漸悟,也可以醍醐灌頂式地頓悟。

熬出來的只能是漿糊,絕不可能是人才――昏鴉如是說。



別指望為勤奮而勤奮的形式能熬出成果,沒有情感和方向的勤奮還不如趁早換個目標,這世界上肯定有更適合於你去愛的事業。

愛是一種能力,不是任誰都具備這種能力。或者說愛是一種最容易被世俗所同化與消磨的能力,一旦喪失掉了就很難再尋回。

對於繪畫而言,愛決定一切,無論你已怎樣的方式去恪守。那怕你只是遠遠地觀望,默默地欣賞。


所以別在去拆開說什麼天賦和勤奮那個更重要了,你原本就是一回事,都源自於愛。有的大師說諸如“我之所以能成功就是靠勤奮”那就是在謙虛地炫耀我就是比你們有天賦!也有大師強調自己的天賦異凜,其背後付出的勤奮也絕不會比任何人少。


疾飛昏鴉



一,所謂天賦,就是天分,是人與生俱來的具有某方面的天然的稟賦。無論大量的科學實驗結果,還是無數的社會現象實例,都充分表明,天賦是存在的。

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天賦,只是其天賦表現的方面不同。有的人在自然科學方面具有天賦,有的人在人文科學方面具備天賦。有的人擅長搞科研,有的人擅長搞藝術。有的人擅寫,有的人擅畫。天賦對一個人做事能否成功無疑有著很大的關係。



三,天賦不等於成功。天賦再好不勤奮努力也是一事無成。天賦加努力才能打開成功之門。大科學家如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還有我們中國的錢學森華羅庚李四光等等,藝術大師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喬爾喬內、提香、庫爾貝、魯本斯、馬奈、莫奈、梵高還有我們中國的齊白石徐悲鴻等等等等,無數的事例都證明了這一點。



四,就拿繪畫來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三巨匠之一的拉斐爾從小就表現出很高的繪畫天賦,但他的勤奮更是超出了常人。為了取得繪畫上的成就,他常常夜以繼日通曉達旦地研磨練習繪畫,筆耕不輟,孜孜以求,雖然只活了37歲,終成一代繪畫大師。



荷蘭19世紀畫家梵高一生窮困潦倒,但從不放棄對繪畫藝術的追求。雖然生前他的畫並不被看好,但在他去世幾十年後,他的畫作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讚譽。



五,天賦好天分高的人經過努力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天賦較低的人若要獲得成功則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只要捨得付出,一定能夠成功。所謂“勤能補拙”“笨鳥先飛”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六,世上沒有任何一件未經過努力而獲得成功的人和事。繪畫做為一門文化藝術,更是如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天賦只有經過勤奮努力才能體現出來,天賦是賜給勤奮的有準備的人的。






誰憐一燈影

無論做什麼,天賦都不可能決定一切。再有天賦的人,不用心學習、刻苦訓練,也難以創作出優秀的畫作。這是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在其他領域也是如此。

在藝術創作中,尤為注重天賦。然而,什麼是天賦呢?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可卻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我們可以將天賦理解為傑出的洞察能力、思辨能力和表現能力。然而,這些能力還是要通過實際操作才能表現出來。

學習繪畫,基本功是很重要的。而且,掌握了基本功以後,還需要孜孜不倦地練習,並不斷地交流、學習,為自己充電。藝術的腳步是不斷向前的,只有瞭解過去、關注形勢,才能審時度勢,掌握好自己創作的方向。顯然,僅有天賦是不足以做到的。

在此還需要補充的一點是,雖然近年來國內藝術品創作和市場很火爆,但真正懂藝術的人,似乎並不佔多數。許多人都是打著藝術的名義混日子,並且不乏炒作之嫌。從這一點來講,我們的藝術還是有些亂。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繪畫藝術的傳入,傳統國畫遭受了不小的衝擊。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借鑑,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只是,要實現“中西結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這個時候,過分推崇“天賦”,似乎有害無益。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寫出來與大家交流。


碣石樵子

在繪畫上,藝術家有較高的IP,有天賦,然後配合後天的堅持努力,創新和進取,必能成就大名。天賦固然重要,能事半功倍,但勤能補拙。因為與眾不同,才會出眾。

不僅次是在繪畫方面,其他各個領域都是如此,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比如書法、文學家、醫學家、思想家、科學家等等。

當然,如果用金錢炒作起來的畫家,那就另當別論。現在有個怪現象,就是隻要用錢,就是把垃圾也可以炒作是比黃金貴重。明明是傻子精神病,卻把他們的一些作品捧到天上,並美名說神經病人是天才,天賦高。

下面就貼幾張西方較出名的畫家作品:

提香《烏比諾的維納斯》

拉斐爾《美惠三美神》

庫貝爾《睡》

庫爾貝《波濤中的裸體女子》


達芬奇《麗達與天鵝》




馬爾科夫《命運女神與乞丐》

安格爾的《泉》

喬爾喬內《沉睡的維納斯》




安格爾《土耳其浴室》

上面的沒什麼看頭,精品在這裡。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




崇儒

安格爾《泉》▼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讓人很糾結,從我個人來說我是很傾向於“天賦論”的,我也是美術出身,從小喜歡繪畫,這種興趣的產生是很神奇的,並且對於繪畫的敏感度相較於別的來說更強烈!在沒有老師的指引下,自己就能分析、摸索其中的規律,這個用言語解釋不了!

後來在高中和大學對這個“天賦論”的認可更加深刻,同樣都是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有的在繪畫表現上很突出,有的就。。。表現平平,有些人估計覺得這和勤奮有關,但我真的覺得天賦真的有很重要的作用!



這種例子太多了,讓人覺得“有人天生就是應該畫畫的”,我也經常對別人說“如果你沒有一點點天賦,並且真心熱愛美術的話,美術並不適合你”,但是我也覺得如果一個人足夠勤奮,那麼也多多少少能夠彌補這一缺陷!畢竟“天才都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勤奮也必不可少!


最後,我原本想說幾句勵志的話,讓人覺得有努力就有收穫。。。但是我自己都把自己說糊塗了。。。😂😂😂最後只能說,儘量還是有點天賦的好吧!


萬物皆明

我個人從來不相信什麼天賦,但也不得不相信,有時候無論你怎麼勤奮,總是幹不過人家有點天賦的人。

最悲哀的一件事是人家天賦的人在奮鬥,我們平庸的人在頹廢,在懈怠。我認可,不管你天賦怎樣,成長起來才是真正有天賦的人,傷仲永的例子一定存在,上天給你一碗飯,你不珍惜,這碗飯肯定吃不到,吃到飯才是真正有天賦的人。

在繪畫上也是這樣,尤其是藝術,這與讀者不同,讀者可以任意表達,不管你專業還是非專業,而作為一個作者,你非得專業,想要有大成就,你非得有天賦,還有勤奮,歷史上留名的繪畫大家都有天賦,也很勤奮。天賦決定你有走多遠的能力,勤奮是決定這多遠能否實現的條件。

下面來看看大師們的畫。

這是魯本斯的《搶劫留西帕斯的女兒》。在我眼裡,魯本斯是東方的李白,這傢伙天馬行空,想象力很豐富,也勤奮。

這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微笑》和《最後的晚餐》。達芬奇是個全才,也是個天才,也是勤奮者,有人說他是個類似王莽的穿越者。

再放一張圖,叫《簪花仕女圖》。


非常茴香豆

在藝術的道路上,天賦是你打開這扇門的一把鑰匙,也是你走向成功,創造人生輝煌的關鍵之所在。不是每個人通過系統的學習和長年累月的堅持就能成為畢加索;也不是每個人堅持彈上20年鋼琴就能成為莫扎特,成為朗朗。有時候,很多人彈上一輩子鋼琴,或者畫上一輩子畫,也成不了名人。為什麼?因為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有了,就是沒有那百分之一的靈感,那百分之一的靈感就是你的天賦,天賦是與生俱來的,當你出生的那一刻,你父母的某個基因組合遺傳給你的那種超越別人的東西就是天賦。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情況,我的一個本家,他父母都是農民,文化水平都不高,就是他媽媽腦子特別好使。結果他從小到大學習毫不費力的一直是級部第一,況且人家幼兒園直接沒上。現在直接考進了國務院下屬的商務部。

還有一種情況,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有的同學天天看小說,打籃球,但是人家一到考試就考的很好,150分的數學,直接考140多分,其實,高中的數,理,化是很難學的。 而我呢,一直在那裡學,生怕浪費一點時間,老師也常說,勤能補拙,結果,我哪次也考不過人家。現在想來,老師騙了我,有些事情不講究天賦是不行的。再比如考事業編,考公務員,有的人一考一個準,而大多數人考個三五年也沒戲,甚至考了十年還在考,花了同樣的汗水和時間,結果卻天壤之別,有時候你不相信天賦是不行的。

言歸正傳,說繪畫。這個我深有體會,因為我哥就是專搞繪畫的。等會兒上幾張圖讓大家看看。從小我和我哥一塊兒上學,我的文化科好一點,而我哥呢,比較喜歡畫畫,那個年代,只有小人書,也就是連環畫。一開始,他看完了連環畫,就在作業本的反面用鉛筆畫出連環畫上的內容,畫的真的很像,主要是《三國演義》,《西遊記》,《太平軍》方面的小人書。到了後來,就直接,自己編連環畫,配圖寫字一塊兒弄,我們那些小夥伴都喜歡看他編寫的連環畫,我哥呢,也成了村裡的小名人。在七八十年代,農村裡的學校是沒有美術老師的,全靠自己琢磨,無師自通,而這就是天賦。



後來,我哥就專攻美術,考上了煙臺一所美術高校,畢業後在一所藝術高中授課,利用閒暇時間遊山玩水,也創作了很多風景畫,人物畫,現在是煙臺市美協會員,山東省美協會員,作品多次獲得市級,升級,國家級大獎。至少,現在混得比我強。


“術業有專攻”,現在社會沒有必要成為全才,只要有一方面的強項就可以了。只有有了這方面的天賦,才能產生興趣,沒有這方面的天賦,硬憋是憋不出來的。所以說,不要去強求自己的孩子,學不願意學的東西,因為他只要產生了厭惡情緒,這一輩子就會再也不會碰這樣東西,還會容易過早的造成孩子叛逆的性格,後患無窮。

給孩子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是他一生的財富,說不定哪一天,那扇窗會在悄然之間打來,造就他一生的輝煌。

(以上三圖是我哥的油畫)


關山明月779

天賦,天生的,與生俱來的稟賦。在某一方面天生就比別人有一定優勢,感覺好,很容易顯現出與生俱來的優勢。但是天賦不能決定一切,在繪畫上,更不是天賦決定一切的。


天賦是有一定的優點所在,但不是絕對的。如果你喜歡繪畫,在繪畫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天賦,那就應該更加謙虛理性,不要讓暫時的成功和哪一點點天生的稟賦衝暈了頭腦,不要讓衝動與傲慢侵犯了你的理性和智慧。繪畫是有思想,繪畫是有情感的,繪畫是有生命的。文森特.凡高的畫作裡有生命有情感,時而憂鬱,時而熱烈,時而激情。就是這樣一位優秀傑出的藝術大師,在他的有生之年沒有人說他是一位有天賦的畫家,不但沒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與讚揚,反而得到的是更多的譏諷與嘲笑。優秀傑出的畫家是將生命與激情注入到畫作裡,激情並不是衝動,也不是一時的熱情;而是理性富有情感的表達。這不是與生俱來就有的,需要真誠不斷的學習,需要生活的磨練,需要大自然的真實感悟。學會與社會與大自然交流,將自己的內心情感和思想真實的表現在畫作裡。這不是天賦所俱有的,需要後天的學習與培養。



靜坐竹林看雨聽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